偶爾在簡書認識了青衣,來到e書院。接著生活有了些許變化,空閑時會去書院群里逛逛。在水一方的青衣佳人,原來在簡書上有這么一隅寧靜之地。
青衣姑娘的真誠讓人感動,e書院的小管家們讓我佩服。她們共同營造的書院氣息,總是讓很多愛好寫作的寶寶沉醉其間。
看到e書院有征文活動,心底竊喜。當我知道征文題目時,內心有些失落。
第一筆稿費,我沒有,我從沒投過稿。不過,我的文章曾上過兩位老師的公眾號,沒有任何報酬的那種;抑或簡書上寫的文章,也曾收到讀者的贊賞。
第一次獲獎,我沒有。不過,我上中學時的作文獲得班里前幾名,老師曾給過我小小的獎勵。
回看過去,自己的寫作也曾有過高光時刻。只是稿費和獲獎的成果,不夠那么高大上罷了。我想,真正意義上的獲獎,是包括學生時代的獎勵的。于是提筆寫下,關于我的第一次“獲獎”的故事。
那是我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在課上布置了一篇無命題作文。當時老師拋下包袱,前五名有獎,具體獎勵保密。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們當地的生活水平還處在溫飽階段。獎勵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真是太誘人了。我們這些礦區中學的孩子們,面對于小小的獎勵,無不激動萬分。
大家互相討論,該寫什么樣的文章才能出類拔萃,脫穎而出。有的學生找報紙雜志尋找靈感,有的學生回家請教家長,大家私下里都擰著一股勁,準備在這個戰場上“背水一戰”。
當時的我,對于寫什么樣的文章,也是前路迷茫。沒有可參考的報紙,也沒有父母的指點,我的心里沒有太大底氣。
那幾日,我的心情有些低落,感覺自己力不從心,無法寫出好的文章。當時媽媽看出端倪,問道:“芳芳,這幾天咋了不高興?”我向媽媽述說了原委。
媽媽說:“你爸媽文化不高,幫不上你的忙。咱家又窮,買不起報紙雜志。孩子,別在意那么多,只要努力就行。”
當時我被媽媽的悉心關懷打動了,眼里的淚水沒有任何前奏,忽的流了出來。我抱住媽媽說到:“你們每天那么辛苦賺錢,我也是想得個獎讓你們高興一下。我想讓媽媽為我感到驕傲自豪。”
媽媽幫我把眼淚擦干,溫柔地抱住我,拍著我的背說到:“芳芳,不管你是啥樣,你都是我的好閨女。”
媽媽的愛融化了我的恐懼和擔心,我決定依靠自己的實力認真去寫。不論結果如何,我都要奮力一拼。
那晚,我點著蠟燭,坐在租住的民房里的方桌上,寫下我的第一篇征文。
記得當時我的文章題目是《心語低訴》。那是一篇有感而發的內心獨白。文章的大概內容寫的是關于對自己生活現狀的描述,最后在文章的結尾寫下一句激勵自己的文字:只要努力,總會看到希望!
后來我的那篇文章獲得了班里的第三名。語文老師獎勵了我一支鋼筆,和第一名第二名的獎品雷同。
當時,語文老師在最后點評的時候說道:“我沒有想到這位同學,能夠寫出這樣的文章。日常,我們練習的是記敘文和議論文。這次同學們大多寫得也都是記敘文,敘述一個故事。但這位同學,竟然用了散文隨筆的寫法,寫出這篇文章。”
老師停頓了一下說:“一個人的人生,能否走得更高更遠,在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努力的腳步,從來不會白走!”
老師的話語,激勵著那個當下小小的我。我在心里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腳踏實地往前走。前行的路上并不孤獨,總有人默默為你喝彩。還有,內心堅定的聲音,一同為你鼓勁。
放學回家后,我把征文的獎品往桌子上一撂,號稱“范文大師”的哥哥羨慕的眼神差點把我吞掉。我不時睜大雙眼向上瞟著,背著手,在家里大搖大擺走來走去,活脫脫像一個趾高氣昂、驕傲自滿的翹尾巴大公雞!
晚上媽媽回家后,用贊賞的目光看著我,并悄悄往我的手里塞了一根果丹皮。她好似在說,我的閨女就是不一般。那個果丹皮,我足足分段吃了兩個晚上,因為那是媽媽的認可和鼓勵……
那次小小的獲獎,一直激勵著我。讓我不停地在文字的海洋徜徉。遇到簡書后,我又重新拿起手里的筆,筆耕不輟,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路,從來不曾白走。每一步,都是剛剛好。遇到該遇的人,然后成為該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