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白很有名的一首五律。我原來在賞評盛唐五律的時候,曾選此詩沖擊五律第一,可惜惜敗于杜工部的《春望》。但就詩本身來說,是極好的一首作品。
年代地點不可考
這首詩的成詩年代和地點不可考,安旗主編的《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后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辈⒋嗽妱撟鲿r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而郁賢皓則認為是玄宗天寶六載(747年)于金陵所作。但都是后人揣摩,并無明證。
不管是南陽還是南京,跟我們賞析這首送別類作品關系不大。好的詩歌,情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是一首平起不入韻,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五言律詩。李白將景色寫的明朗輕快,雖有離別情意,卻并不哀怨悲傷。青山白水,紅日浮云,色彩明麗,寓情于景。馬兒長鳴,盡顯活潑生氣。景美情重,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
這不僅僅是李白的個性,也是整個盛唐氣象賦予少年詩人的時代特色。
不愛格律,卻寫得一手好五律
我們知道李白的歌行古風寫得一騎絕塵,無人能及,但是在格律詩領域,七絕與王昌齡同高,七律則遠不及杜甫及后來的一幫才子詩人。這是他本身性格所定,也是格律詩規則當時還未完善有關。但是為什么他的五律卻寫得這么好,精品迭出呢?
因為五言律詩相對于其他格律詩體來說,算得上成型最早的詩體了。在隋末唐初的王績手上,就已經出現了五言律詩《野望》,那個時候,還只有四聲一說,平仄概念都沒有出來,但是五言律詩的格式就已經在默默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