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3日,中國郵政從5萬多唐詩中精選6首,將大唐榮耀呈現在《唐詩三百首》的方寸之間。
李商隱的《無題》是唯一入選的七言律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第一句自曹丕的“別日何易會日難”脫化而出,但在意義上更進一層,不但“相見難”,而且“別亦難”,劈頭點明整首詩的“詩眼”。次句“東風無力百花殘”
有意宕開一筆,不描內心而熱眼觀物,只見“紅消翠減、風軟花殘”,使人想起“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嘆息。這一聲嘆息,是對傷春的注解,也是對離愁的無奈。
接下來四句直視內心,以春蠶到死和蠟炬成灰象征相愛之深,以曉鏡鬢改和夜吟月寒遙想相思之苦,感紅顏垂淚,嘆兩鬢成灰,雖相見無期卻相望不止,縱兩處閑愁亦念茲在茲。尤其是一個“絲”字,自春蠶實寫,繼而虛化為云鬢青絲,終寄于相思之“思”,更讓人想起《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寶玉挨打后讓晴雯送兩條半新不舊的手帕給黛玉,一番深意,盡在不言。
末句以蓬山不遠、青鳥傳書為冀,從之前黯然銷魂的苦痛和無法抑制的情網中破壁而出,一息尚存,志不少懈,既呼應了開頭點題的兩難,又承傳了古人上下求索、雖死未悔的堅決、勇氣和希望。
恰恰是這一線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在我們迷失和動搖的時候,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你我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