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養育孩子是一件大工程,而在進如今的家庭種,很多父母更是把心思都放在養育孩子的身上,一個孩子的出生,可以說是全家的寶。捧在手心怕摔,含在嘴巴怕化,很多父輩都見不得孩子哭。
鄰居有個奶奶,只要孩子一哭,馬上就會變著花樣哄孩子,時間一長,孩子竟然能夠以哭來威脅大人了。
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呈現出這兩種的方式,一種是打罵,另一種則是嬌生慣養。
殊不知,打罵孩子和嬌生慣養孩子都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這兩種方式雖然表現不同,但卻實質上這兩種教育都會對孩子產生危害。
那么,這兩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會是什么的呢?
01一、打罵出來的孩子會是怎么樣的?
1.孩子脾氣暴躁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對于孩子的忍耐度不夠,有時看到孩子在做淘氣的事情,就會忍不住想動手,除了罵,甚至還會動手。
在打罵的過程中,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被打,孩子因為害怕被打,孩子很喜歡模仿大人,等到孩子長成大人,很容易繼承父母的壞脾氣,繼而動手打罵自己的下一代,脾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差。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性格自卑,死板
打出來的孩子有很明顯的內向自卑心理,孩子心理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父母從未給他自豪感和歸屬感。孩子由于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對自我的認知出現偏差,認為自己不夠厲害,甚至沒辦法和厲害的孩子相比,孩子長大后做事沒有主見,說話沒有條理。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
在家庭高壓環境的氛圍中,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兇神惡煞,一件平常的小事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會變成一件大事,孩子除了會產生逆反心理之外,孩子還會產生報復心理。為什么有些孩子長大后屢屢與家人作對,不肯聽父母的話,就是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問題了。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02二、嬌生慣養的孩子會怎樣?
1.孩子目中無人
幼兒時期是孩子性格養成比較關鍵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父母過分溺愛孩子,事事以孩子為先,那孩子就會變得自私且目中無他人。
一度滿足孩子的要求只會讓孩子覺得,所有人都要遷就她,孩子自然眼中只有自己。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孩子沒有同理心
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孩子自然不會體會到別人的感受,從來就只有別人為孩子著想,嬌生慣養的孩子明顯不懂得別人的辛苦。不會心存感恩,也不知農民伯伯的辛苦,長大后孩子很難適應快節奏的社會。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自理能力差
很多孩子在上小學的年紀還要大人喂,不要驚訝,真的有。而過于嬌生慣養,每次都坐享其成的享受著父母把好吃的送到嘴巴,那么孩子永遠學不會長大。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困難的磨練,為孩子做太多事,讓孩子養成“懶”的性格,孩子長大后,根本無法獨立。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上訴這兩種教育都對孩子有著不好的影響,不管是打罵孩子還是嬌生慣養孩子,都不是理想的育兒方式,這兩種教育方式,只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成為孩子的絆腳石,等到孩子長大后,再改也改不回來了。
而理想的教育方式一定是上述兩種中比較科學的育兒方式,在生活中我們要放低姿態,多學會傾聽孩子的意見,做到尊重孩子,偶爾假裝“犯懶”,讓孩子試著去做,有時候請孩子當老師,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去溝通,在情感和心理上給予孩子幫助,這才是父母需要去做的。
所以,打罵和嬌慣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要避而遠之。只有父母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才可以培養出一個全能的娃。
我是六六,在成長的路上,愿與你分享養育孩子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