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穎是我女神,所以但凡她的劇我都必追,記得前段時間的《楚喬傳》我是到了凌晨困得不行了,眼睛瞇著看或者兩只眼睛換著看,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
但其實今天我想說的并不是趙麗穎,而是里面一句經典臺詞我很喜歡: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種東西凌駕于愛情和自由之上值得你一生去守護,那就是信仰。
什么是信仰?我說不清楚,但我的理解信仰它不是你我他之間的小情小愛,它是一種大愛,一種超越自我,超越家庭的責任和擔當,而這種精神當今社會每個人心里有,卻很難被體現出來,也或許是因為社會很安寧,所以我們沒有機會去展現出來吧,但我內心就有種吶喊很強烈,就是讓更多的當代年輕人將這種大愛的信仰發揚,傳承起來!
我不知道怎樣去表達或者描述信仰的力量有多強大,但是老前輩的事跡對信仰有著最好的詮釋。
一、信仰是為國爭光那一刻的淚水
1997年7月1日,歷經了150多年滄桑的中國特別香港行政區回歸到了祖國的懷抱,交接儀式現場,有來自全球45個國家政要,43個國際組織代表,儀式觀禮及儀式本身的人數大概8000多人,用安文彬的話來說這是史無前例的,而這一刻的到來,卻并非一帆風順,當時,安老的談判對手是英國的大使,叫戴維斯,他提出來,零點零分零秒升國旗不過是一個學術命題,在實際操作上是不可能的。
但中方斬釘截鐵地告訴他們:中國人能。
就為了保證中國國旗能在零點零分零秒準時升起,爭取短短的2s時間,英國大使也是百般刁難,安老最終以過人的智慧與魄力通過16輪的談判與交涉,終于讓對方妥協。
而在國旗升起的那一刻,代表團鼓掌相慶,安老卻哭了,直到今天,再度談起當年的場景時,年邁78歲的安老不禁淚流滿面!
二、信仰是為國犧牲是一種光榮
1983年9月南極第12次國際協商會議召開,當時大會表決的時候,主席一敲槌,請締約國到隔壁喝咖啡去,南極考察站站長郭琨一行人流著淚離開了現場。
當時只有在南極建站才有資格叫協議國,而沒有建站的只能叫締約國,無可厚非,當時的中國就是締約國,而締約國沒有任何表決權,甚至會被請出現場。
回來后,團長說:不在南極建成自己的考察站,我絕不參加這樣的會議。
隨后,以郭琨為首的591人的科考隊從上海出發,可以說斜穿了太平洋,而后到達全球最南端的阿根廷烏斯懷亞,稍作補充休息后又到了南喬治王島。
那里的環境用郭老的話說,連鳥都沒有。只有天連海,海連天,環境甚是惡劣,這個過程中他們經歷了5個風帶,4個季節,13個時區,期間隊員暈船嘔吐13-14次到最后實在沒東西了,吐黃水到抽搐。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在那個冰天雪地的地方,在那段時間他們從未有過熱水,洗澡刷牙洗臉都是就著雪來洗簌的。
苦心人,天不負,終于,他們用了四十多天的時間,長城站建成,而在當時波蘭卻用了三年的時間,所以,當蘇聯聽說這個消息時,說:這不可能,最后他們到實地考察才得以證實。
當時他們問中國考察隊隊員:“給多少錢?”
隊員說:“不給錢我們也干,你給我們一天一萬我也不干”。這是何等的風骨才可以做得到?
終于,1985年2月14日長城站建成,1984年2月20日舉行了典禮,他們喜極而泣,鑼被打破了個大洞,這個破了的鑼至今被郭老保存。
而就在八個月后“世界第十三次南極國際協商會議”再次召開時,當時有來自世界的26個協商國一致同意南極國際協商會議上:“中國有了發言權,表決權,一票否決權”,他們用行動捍衛了國家尊嚴!
時隔四年后,國家要求在南極圈內再建一個站,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當時對郭老說:這個不容易,你們要付出血的代價。
當時他們確實遇到一個特大雪崩,雪崩之時,冰船距離船只有2~3米,隊員當時進入了緊急備戰中,但也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于是好多戰士穿上了西服,刮了胡子,鞋子擦的蹭亮,做好船毀人亡的心里準備,而老天厚愛,眷顧他們奇跡的躲過這一劫。
那首打油詩依然朗朗上口:
一言不發,二目無光;
三餐不食,四肢無力;
五臟翻騰,六神無主;
七上八下,九(久)臥不起;
十分難受。
而今,年邁82歲的郭老,說到這些事兒的時候淚珠在眼里打轉,聲音幾度哽咽,我想,他們才是信仰的踐行者,執行者,守護者。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一個舍小我,顧大我的信仰,為守護國土,維護國家尊嚴,為國爭光,吾輩當自強。
今日之幸福來之不易,哪有什么歲月靜好,我們之所以得以安生,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最近看到《人民日報》里各種犯罪事宜,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此倡議:如果我們注定只能做一個平凡人,也請做一個不給社會安寧帶來破壞的平凡人,如果我們注定只能做一個平凡的人,那也要在平凡的崗位去發揮你平凡的正能量,帶給身邊力所能及的正面傳播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