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內(nèi)向的人真的會失去很多機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
以自認為內(nèi)向的我來看,活了這二十幾年,失去的機會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
比如,我錯過了無數(shù)次的搭訕,明明擦肩而過的美女對我笑著,我卻不敢直視她的雙眼,不敢上前一步,因此我單身了20多年。
比如,上大學,老師問獎學金,或者去參加什么校外活動之類的,或者有什么表現(xiàn)機會,我都不好意思站起來,因此我的大學看起來一點單調(diào)乏味。
比如,不小心和一哥們的電動車給蹭了,本來是他的問題,但他大嗓門子一直在嚷嚷,我說不過他,就向他道歉,因此就跟我的錯似得。
不過,這些都還好。因為我壓根沒把這些糗事往內(nèi)向那方面去想。
2
我覺得只是自卑罷了,我仔細回想小時候,我覺得我還蠻外向的。
可是,現(xiàn)在才知道,性格這東西,太受后天影響了,只是我們不自知而已。
有天,我去找我當幼師的朋友玩,那會兒,她還沒下班,我就在她班里坐了會兒。
班里有30多個小朋友,但是我一眼就能看到誰外向誰內(nèi)向,好些外向的小朋友嘰嘰喳喳,還喜歡捉弄人,那些內(nèi)向的,就像經(jīng)常被欺負的樣子,臉上習慣性地掛著委屈的表情。
我當時就在想,這難道是天生的嗎?那些看起來內(nèi)向的小朋友就真的這樣嗎?
內(nèi)向的人,好像不愿意主動理你,但仿佛又在告訴你,你過來,你把我嘴撬開,我迫不及待地給你講一天的故事。
他們的心里仿佛裝了一個世界,那些沒說的話,只是都屯在了心里罷了,說出來的時候,也就經(jīng)過了心靈的過濾。
我一直相信,那些行為怪異的人,都是經(jīng)受過創(chuàng)傷的人。內(nèi)向的人,也同樣。
沒有誰天生內(nèi)向,不愛說話,或許是被欺負了,或許是因為太作被家長狠狠地打了,所以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就不敢去說,不敢去表達。
越不敢表達,越容易受欺負,久而久之愈發(fā)封閉,等到長大一點,老師叫你起來發(fā)個言,都會不知所措。
3
內(nèi)向究竟是好是壞呢?
好得沉醉,壞得心碎。
外向的人,可能躺下三分鐘就打呼嚕,而內(nèi)向的人也許會靜靜地躺下,卻在閉眼失眠。
他們的嘴用的少了,腦子自然就活動得多了,看待問題也會更加深入了。
當然,很多時候,這種深入會被人稱作“想太多”:
你想的太多了,哪有這么復雜?哪來這么多的憂愁?
可是你不知道,這些憂愁都有一個根,它綿延幾萬里,深深地扎在了童年的某一個心雨天里。
那時候的你,痛苦,無助。
可是,生活要是有不順心,喝喝酒,唱唱歌就能知足,要那么多書何用?誰會去寫那么些深奧的文字?
對,就是這些內(nèi)向的人,他們痛苦,他們反思;他們快樂,他們抒發(fā)。
他們用文學,用油畫,用音樂,用雕塑,用那些所有能讓內(nèi)心安放的一切途徑,表達著。
他們能失去的那些,根本不是機會,而是,他們很久以前就知道,那些根本就不屬于他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