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沒想過自己會焦慮,在20歲這個即將踏上社會的關鍵年齡,在這個迷茫卻又對一切充滿好奇心的年齡,我認為自己比同齡人還會調解自己,可就是這樣一個自信的自己,卻在大三最關鍵的時期開始焦慮,焦慮自己的未來,焦慮自己周邊的一切事情,從那時起,我才真正開始認識到什么是焦慮。
最難熬的那段時間,是戴爾·卡耐基的《人性的優點》陪伴我度過的,我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還是高中語文老師曾經推薦給我們的。只是那段焦慮的時光,也是我最閑的時候,我開始靜下來看這本書。它給我帶來了很多緩解焦慮的方法和道理,畢竟是一本成功學的書,有些道理我也不是全部茍同,但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內心的力量是無窮的,才有了這篇文章,在為大家推薦的同時,也能針對我所同意的觀點來總結緩解焦慮的方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人生不該被焦慮所困!
1.認識焦慮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么是焦慮,焦慮分很多種,這本書中先引用了這樣一句話。
“與其為昨天的事情煩惱,不如花時間去解決明天的問題。”
是的,我們總在為昨天的事情煩惱,為未來的事情焦慮,時時刻刻活在憂慮之中,則伴隨我們的就是浪費精力、心理壓抑、緊張焦慮。這是一種精神上對將來的恐懼,以及對過去日積月累的負罪感,這樣說可能有些籠統,但這的確是焦慮所帶給人的心情。
焦慮是一種情緒,一種使人感到對生活失去信心、活在過去的狀態,人們不僅對將來感到恐懼,還會有對過去的念念不忘,壓抑、懊惱、憂慮,所有與快樂和積極相違背的消極情緒就是焦慮,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焦慮過,然而更多的時候,焦慮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
2.焦慮的危害
焦慮所帶來的危害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為人知的,作者提出焦慮這種心理疾病,在過去的年代,比天花的危害要大一萬倍。作者與醫師聊起焦慮給人帶來的影響時,焦慮給人帶來的疾病包括神經性消化不良、某些種類的胃潰瘍、心臟病、失眠、某些頭痛和麻痹癥。
恐懼使人焦慮,焦慮導致緊張,并影響到人的胃部神經,從而使胃液從正常變為異常,往往導致胃潰瘍。
焦慮所引發的疾病是多樣的,心臟病、胃潰瘍或者糖尿病等等,這些信息足以警醒著世人:焦慮會使你在健康方面付出慘重代價,不知道如何排解焦慮的職場人士容易早逝。
3.如何分析和解決焦慮
很多時候,世人的焦慮,多半是因為人們對產生焦慮的事實缺乏了解而妄下結論而產生的。對此,我們能怎么辦呢?就像霍克斯院長說的那樣,必須“公正、客觀”地弄清事實真相,在仔細權衡全部事實之后再作決定。
一旦作出慎重的決定,就立即采取行動。積極實施自己的決定,不要為結果擔憂。正如石油商人韋特·菲利普所說:“我們不停的思考問題,一旦過度就會造成困惑和焦慮。有的時候過多的查證和思索反倒無益,有的時候,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堅決執行,絕不回頭。”
當你或你的同事為某個問題焦慮時,請列出下面的問題,并給出答案:
問題是什么?
問題的根源是什么?
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能方案有哪些?
最佳方案是什么?
理性的去思索這些問題的答案,總好過一味的擔心和憂慮。
書中用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如何搶占先機,擊敗焦慮。
不給焦慮生存空間。焦慮的人必須讓自己忙碌起來,否則就會在絕望中沉淪。蕭伯納精辟地說過:“悲慘人生的根源就在于閑暇太多,于是庸人自擾地空想自己是否幸福。”
不要被瑣事擊潰。“人生何其短,豈容瑣事煩。”細細品讀這句話,人生的大好時光的確不應該被瑣事困擾,焦慮的人需要保持內心平和,不要被生活中本該不屑一顧的瑣碎小事擾亂了自己的心神。
用平均律戰勝焦慮。我們需要懂得什么是平均律,人總在擔憂些本不用擔憂的事情。就像作者在書中所舉的例子:美國海軍也常用平均律的數據來激勵士氣。當他們擔心油輪會發生事故時,只要想一想,發生事故時,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逃離船只,傷亡率是極低的。所以從平均律的角度看,我們要想想:我擔心的這件事情發生的概率有多大?
既來之,則安之。要欣然接受既成事實,接受已發生的事實,這是應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在我們幾十年的人生旅途中,你我勢必會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經歷,它們既然如此,就不可能再改變了。我們應該明白“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接受必須承受的事,適應不可改變的現實。
給焦慮設定“止損指令”。有時候,我們要學會為我們所有的精神與情感壓力設定一個“止損點”。不要為生活中讓你感到不快的事情付出過多的生命代價,具備正確的價值觀是獲取內心平靜的最大秘訣之一,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根本標準,來確定我們需要為某件事付出多少生命代價,就能立即消除一半的憂慮。
覆水難收隨它去。在這個世界上,要想讓過去發生的事情有所裨益,唯一的方法就是冷靜分析過去犯下的錯誤,從中吸取教訓,然后把它們徹底忘掉。或許我們都曾犯下錯誤,干過蠢事,那又怎樣呢,誰沒犯過錯,就連拿破侖都輸掉了三分之一重要的戰役,所以請一定要記住:過去的就讓他過去,不要鋸木屑。
4. 調整心態。征服焦慮
戰勝焦慮還需要我們時刻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一旦陷入焦慮,就要學會自己走出來,調整心態,征服焦慮。
書中介紹了七種方法來調整心態:
讓我們的心中充滿平和、勇氣、健康和希望,因為“思想塑造你的人生”。
永遠不要對敵人心存報復,那樣對我們自己的傷害遠大于對敵人的傷害,絕不浪費一分鐘去想我們不喜歡的人。
對忘恩之舉不要怨憤煩憂。
細細盤點你得到的幸福,而不是去清點你的煩惱。
不要模仿他人,發現自己,做真實的自己。
如果命運給了我們一個檸檬,那就設法把它做成檸檬汁。
通過為別人帶去些許快樂來忘掉自己的不幸。“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最后,征服焦慮的黃金法則——祈禱,不論你是否信仰上帝,適當的祈禱都可以幫我們把心中的煩惱準確的說出來,讓我們有一種與人分擔痛苦、不再孤單的感覺。
5.面對批評,泰然處之。
如果你遭到了別人的攻擊和批評,請記住,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的自重感因此得到了滿足。這往往表明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值得別人關注。很多時候,不公正的批評往往就是變相的恭維,要記住,沒有送會去踢一只死狗。
盡你所能去做事,然后撐起傘,不讓批評的雨滴流進你的脖子里。即使流進去了,對它一笑了之。記下自己做過的蠢事,并進行自我反省。既然我們不可能完美無缺,那就去征求別人公正、有效、建設性的意見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停止焦慮,多關注自己的生活,少些對昨天或是未來的擔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