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不完美的她〉里的緒之(周迅飾),接到無數個恐嚇的關于記憶的快遞時,她驟然睜大的眼睛里盛滿悲傷與驚恐,無助地給養母惠英紅打電話,問她我是誰,作為陳緒之之前我是誰。
人生有來去,如果不知道本源,就好象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孤獨的魂,找不到安放的地方。
演繹這一段情節時,電視劇彈幕上都說周公子演技炸裂,讓人身上起雞皮疙瘩。
而劇中另一處讓人起雞皮疙瘩的不是演技,是劇中那個讓人心生恐懼,滿臉是惡的蓮之的養父,讓人心生憐惜且非常心痛的那個可憐的蓮之。
聰明乖巧的蓮之跟著母親生活,養父視她如玩物,打游戲時折磨她,母親不在時傷害她,面對這樣一個養父,蓮之只有委屈求全,驚恐地活著。
而她的媽媽做了些什么?
把幸福綁在一個男人身上,以為只有呆在男人身邊就可以非常幸福,女兒的痛與傷感受不到,女兒經受的折磨看不到,女兒正面臨危險,也懵然不知,只是隱忍與可憐的求愛,讓那個男人變本加厲,甚至將小小的蓮之關在柜子里,在微波爐里放置上能爆炸的物品,開了煤氣,讓小小的蓮之隨著爆炸灰飛煙滅。
蓮之當憐之,要不是陳緒之及時趕到,這個世上多了一個悲慘的孩子。
那些失偶的男女,在追尋自己幸福的時候,可曾想過給孩子一個安穩幸福的家,讓他們在家中有一處安全幸福的地方。
蓮之的母親跟那個男人出去游玩,蓮之問母親你幸福嗎?
母親說媽媽跟著叔叔很幸福,此時的蓮之眼里全是淚水,說媽媽幸福我就幸福。
孩子就是一個天使,特殊的遭遇讓她們更早地學會了為他人著想,善良和懂事的背后是心酸的經歷,他們是弱勢群體,只有裝著什么事也沒有,只有討好大人來生存,只有讓別人搓圓揉扁,甚至生命受到威協也只能無助地等待救贖。
陳緒之打碎玻璃救出蓮之,帶她離開了那個悲慘世界。
在酒店里,蓮之說她已經忘記媽媽了,因為她已經有了一個好的媽媽。
陳緒之說以前她也想忘記,可是長大了,無論如何都會再想起,就象腦中有一個黑洞,怎么也填不滿,總想找回記憶,填滿黑洞。
哪有想忘就能忘的記憶,拼命想忘記的總會在某個深夜,突然蹦出來讓人不得安寧。
而這個記憶卻有著一位追求自己愛情的媽媽或爸爸,他們在追求自己幸福的時候,好像忘了他們還有一個名字叫父親和母親。
這個世界沒有人規定有了孩子不可以追求幸福,只是在選擇時,是不是要更慎重,更小心。
電視劇彈幕里出來許多人的評論里寫著,有了孩子不敢離婚了,這男人是不是變態啊,有了孩子又不養的人為什么要生孩子。
婚姻生活不幸福可以離婚,但孩子怎么辦?
一旦離婚,他們的世界就先塌了一半,無論跟著爸爸或是媽媽,注定家不再完整,心靈也必受到傷害。
我的朋友離婚后,她那4歲的女兒總是隔著窗戶望著外面的路,看她的父親是不是出現在那兒,看上一眼對于孩子都是無比的幸福。
當她再婚時,那個男人在身后吼男人自己的女兒時,她的小小的孩子也會被驚嚇到,對外界的極度敏感與不安全感讓他們更加脆弱。
無論她與那個男人多么的和諧和幸福,那個人始終感覺被隔離在了二人世界之外,如果不去溫暖他們,注定會變得冷漠和疏離。如果不伸出手,拉他們一把,很可能他們會掉進自己的世界里,孤獨而脆弱。
若是對方在無人的時候去傷害孩子,又吼又罵又折辱,甚至用最陰暗的心理去傷害家暴性侵,那這個孩子的世界就毀了,沒有依靠,無處藏身,無以寄托,家就變成了她最恐懼的地方,虎狼之地,萬劫不復之所。
這個世界上唯一能保護他們的親人,不能堅定地站在他們這一方,如同蓮之的媽媽一樣愛得卑微可憐,明明看著女兒被欺負,卻還以為自己找到了幸福,不顧孩子的感受,活在謊言里,說她什么好呢?
一場自以為是的幸福就是一場孩子的劫難。
如果這個世界是溫暖的,就給這些可憐的孩子一個溫暖的避風港,每一個生活在飲食男女,在歡愛求偶時不要忘了自己身上還承擔著父母的責任,你有責任給他們一個安全的家,既溫暖又無害的家。
他們可以活得安心而自在,不用過早地揭開世上人性的丑與惡,那個本來可以盛放幸福和愛的心靈,被他人踐踏與傷害,直到千瘡百孔,成了一生的噩夢。
在悲劇尚未發生的時候,在人間還是陽光明媚的時候,請每個孩子的父母為他們多想一些,不僅僅是不餓不冷不渴,要讓他們有一個安全的能遮風擋雨的家。因為你是他們今生最大的依靠。
每個人不可能完美,完美的人也不可會存在,只是人生有缺陷不是這個世上視我們如珍寶的父母給的,就算以幸福為名義,視孩子如敞履,枉顧他們的感受的愛情不值得擁有,也不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