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環境爾虞我詐,明爭暗斗,盡量不去參與“卷”,誰要卷誰卷,誰要舔誰舔,他們的訴求太顯而易見,他們的行為太小家子氣,只看自身利益的短視,且看走多遠。
維持自我運作狀態,不參與內耗,至少做著自己不討厭的事情,也是疲憊中的一種幸福。經歷過很多打擊和挫折,越挫越勇了,年輕時候有過自卑,但是自卑逐漸變成了時時刻刻的克制和自省。
是無知更好,還是無奈變成清醒的墮落,最后知道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對生活還是熱愛的,對人還保持謙卑。
謙卑不是自我弱化,大家都在競爭,都在搶奪有限資源,為什么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漩渦中無動于衷惹到了他人的敵對,也罷。
人,重要的是看清自己,世界的樣子取決于你的心,保持一種天真的勇敢,讓內心強大,強大就會篤定。
看《舌尖上的中國》制片人陳曉卿的訪談,最會拍美食的人。他說,他沒有KPI,隨時都得做好一個準備,當大家都不需要你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消失,要具備這樣的心態,轉向下一個方向,真正適合自己的。
90年代初,做一天的攝影師是400塊錢,他也有過有錢的生活,但是他不快樂,人干什么快樂,就干什么,遵從自己的內心。
讀了大學之后,有一段孤寂的時光,但是特別感謝每一段低谷的時光,它比任何時候都能更清楚的看清這個世界,更讀懂人情冷暖。
以前很缺錢,擔子重有壓力,就忍,忍受負氣、忍受pua、忍受職場歧視、忍受挑釁的種種;目標一要掙錢,目標二掙更多的錢,確切的說,目標一是為自己,目標二是為了別人眼光、體現自我優秀去證明的。
如果陷入以上的認識,誰賺更多錢,誰就更有優勢,那么生活變成了戰場,就開始卷,和別人競爭,更多更強更快,競爭可以產生創造力,但是弊端是變成了一種單一的價值觀,用盡一切方法贏,完全用功利的一切看待周圍的一切,狹義地理解“有用”、“價值”。
人是人力資源,競爭、好勝、創造是非常有趣的游戲,但是只看輸贏就變成了non-stop game,永遠在攀比,永遠在滿足下一個固定標準,唯一的游戲,就是匱乏的狀態,我們永遠感覺自己平庸、不夠優秀,要么佛,要么絞盡腦汁去掠奪。
直到30歲,生活才真正給我喜出望外的驚喜,才給我積累后的快樂和成長,之前的辛苦、鍛煉、漂泊才有了一點點任性的小小資本,包括財富上也是,和認知一起的提升。
因為你的存中,別人需要你,是種價值和榮幸;如果需要你和需要其他人都是一樣的價值,那么別人為什么要高看你一眼,特殊對待。
所以,只有自己的家人,才是真正需要你的人,而且他們比你想象中更需要你;年紀大了,很多情感會明白,聽懂話里的話,珍惜手上擁有的。
在需要你的地方,去出現,多次地去出現,多幾個角度看世界,正著、逆著,旁觀者的,親身經歷的,一片秋葉、一口美食,從頭再來,用孩子的眼光再一次體驗去觸摸世界,豐富的、開放的世界。
今天做不到,還有明天,即海德格爾的生命之外不可言說的。
活在當下,世界意義在對我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