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剛換工作的朋友說,出來工作那會,換工作還要別人帶,是一種慢慢學習的狀態,但現在的感覺是,一過來就要正式工作。
說這話的朋友,拿到offer后,老板叫他第二天就上班。而他上班的第一個周,周五通宵加班,周末也在加班。更心塞的是,加了那么多班后,甲方忽然改變主意,一切又要重新來過。
作為一個苦逼的乙方,他那幾天也曾為自己寫不出活動前期的營銷方案而焦慮,急切地想提升自己的能力。
另一位朋友,剛畢業那會,進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運營。
要把粉絲在幾個月內從幾千升到幾萬的硬性規定,讓她每天感覺身體被掏空。眼袋重如臥蠶的她,每天回來只想在床上躺豬,只想休假。
她也曾在凌晨三點從被窩里爬起來寫段子,在廣告法出來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趕回公司修改文案,直至凌晨。
我這兩位朋友,都是能力很強的那種。但人都會有卡殼、為當下不完美的自己急得焦頭爛額、然后壓力“爆棚”的時候。
但是怎么說呢,有壓力才有提升自己的動力,沒壓力才可怕呢。
作為一個希望自己變得更優秀的上進星人,我其實還是對我所經受過的焦慮心存感激的。因為你無法否認,正是那些或大或小的壓力,才成就了今天更好的我們啊~
1
壓力不可怕,就看你怎么對待。
年輕的時候,我自覺是沒啥資本,有的只是大把時間,所以我還是比較想趁這個階段,在壓力中挖掘和釋放自己的潛力的。
張懸在《請你給我好一點的情敵》里唱:如果這是我不能躲閃的結局,我只求給我好一點的情敵。至少讓我擁有完美的嫉妒,至少讓我感覺,有另一人足以匹配我的孤獨。
這首歌算是現在我對壓力的一個看法吧。既然壓力不可避免,那還不如趁我年輕,給我多一點的壓力,讓我用足夠匹配的付出快速成長。
之所以有這個觀點,跟我相信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越來越好有很大的關系。
回過頭去看,無論是剛走上社會、急于想證明自己的2015年,還是辭掉工作進軍財經圈的2016年,還是我很喜歡如今這份工作的當下,其實我都有怎么這沒做好、那沒寫好,怎么這么粗心、能力怎么那么弱的焦慮。
但我比較傾向的一個觀點是,你之所以有壓力,說到底還是因為能力不夠。
所以我常常跟自己說,適應階段完成比完美重要,但只要有想學的心,還是可以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獲得自己的星空的。
相信自己、提升自己是我緩解壓力的不二選擇。
2
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樣子。焦慮是無法去除的,我們只能去適應它。
曾聽一個南方都市報的記者說,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她每隔兩到三周就要交5000字的跨版稿件,采訪撰寫任務都比較重,每次交稿前一周都會處于深度焦慮中。而她為了緩解壓力,常常會把屋子里里外外擦一遍,然后焚香沐浴寫稿。
這也是我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拂去了房間的塵,也掃去心上的塵。
我焦慮時,也喜歡擦拭書架上的灰塵,把衣物疊整齊,把餐具全部清洗一遍,清理廚房,把平時隨意放的彩妝按部就班的擺好。
每次這一套流程下來,我基本在邊做家務邊跟自己對話中悅納自我了,而且看到整理后窗明幾凈,整個人也會放松很多。
除了做家務、運動、戶外散步這樣的常規解壓方式外,這幾年,其實我越來越喜歡的是,通過看人物傳記、把喜歡的博主的微博翻個遍以及跟友人聊天來解壓。
前兩種的性質于我而言是一樣的,把別人的生命歷程梳理一遍,然后看他們曾經如何落魄如何不堪,最后又時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人生巔峰。
這其實是一個刺激自我的套路。
時代浪潮里,我們肯定有對自己不滿意的時候,但也會在潮汐的往來中,撿到一些貝殼。但當我們打開它的時候,會發現,上帝送給了我們一些珍珠。
對,我告訴自己,我就是那顆還在打磨的珍珠。
可能很多人對于我近幾年才重視的跟友人傾訴的方式有點詫異,說到底,這還是跟我不喜歡麻煩別人的性格有關。
至于為什么我現在喜歡這種方式,是因為我開始意識到,那些跟我一起度過很長歲月的友人,我們曾互為參照,赤誠地見證彼此生命的悲歡起落。
跟她們傾訴,不用費太多口舌去解釋性格層面的東西。一句我懂就足以讓我熱淚盈眶了。
這世上,懂你的人,畢竟跟“soulmate”一樣難得啊。
3
《海邊的曼徹斯特》里,男主lee就不是個善于解壓的人,所以最終他選擇了逃離曼徹斯特。
但我始終覺得不打開自己的心結、正視自己的內心,要過得快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壓力沒有上限,學會解壓很重要也很必要。
我好像隨著年歲的增長,越來越看得開、也越來越能抗壓了。但我知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往后的日子里,我會更勇敢地緊握手中那份微小但是彌足珍貴的力量,平靜溫暖地和自己相處。
穿過曲折復雜的羊腸小道,你的生活一片明朗。希望你少壓多快樂~
前幾天一位剛換工作的朋友說,出來工作那會,換工作還要別人帶,是一種慢慢學習的狀態,但現在的感覺是,一過來就要正式工作。
說這話的朋友,拿到offer后,老板叫他第二天就上班。而他上班的第一個周,周五通宵加班,周末也在加班。更心塞的是,加了那么多班后,甲方忽然改變主意,一切又要重新來過。
作為一個苦逼的乙方,他那幾天也曾為自己寫不出活動前期的營銷方案而焦慮,急切地想提升自己的能力。
另一位朋友,剛畢業那會,進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運營。
要把粉絲在幾個月內從幾千升到幾萬的硬性規定,讓她每天感覺身體被掏空。眼袋重如臥蠶的她,每天回來只想在床上躺豬,只想休假。
她也曾在凌晨三點從被窩里爬起來寫段子,在廣告法出來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趕回公司修改文案,直至凌晨。
我這兩位朋友,都是能力很強的那種。但人都會有卡殼、為當下不完美的自己急得焦頭爛額、然后壓力“爆棚”的時候。
但是怎么說呢,有壓力才有提升自己的動力,沒壓力才可怕呢。
作為一個希望自己變得更優秀的上進星人,我其實還是對我所經受過的焦慮心存感激的。因為你無法否認,正是那些或大或小的壓力,才成就了今天更好的我們啊~
1
壓力不可怕,就看你怎么對待。
年輕的時候,我自覺是沒啥資本,有的只是大把時間,所以我還是比較想趁這個階段,在壓力中挖掘和釋放自己的潛力的。
張懸在《請你給我好一點的情敵》里唱:如果這是我不能躲閃的結局,我只求給我好一點的情敵。至少讓我擁有完美的嫉妒,至少讓我感覺,有另一人足以匹配我的孤獨。
這首歌算是現在我對壓力的一個看法吧。既然壓力不可避免,那還不如趁我年輕,給我多一點的壓力,讓我用足夠匹配的付出快速成長。
之所以有這個觀點,跟我相信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越來越好有很大的關系。
回過頭去看,無論是剛走上社會、急于想證明自己的2015年,還是辭掉工作進軍財經圈的2016年,還是我很喜歡如今這份工作的當下,其實我都有怎么這沒做好、那沒寫好,怎么這么粗心、能力怎么那么弱的焦慮。
但我比較傾向的一個觀點是,你之所以有壓力,說到底還是因為能力不夠。
所以我常常跟自己說,適應階段完成比完美重要,但只要有想學的心,還是可以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獲得自己的星空的。
相信自己、提升自己是我緩解壓力的不二選擇。
2
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樣子。焦慮是無法去除的,我們只能去適應它。
曾聽一個南方都市報的記者說,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她每隔兩到三周就要交5000字的跨版稿件,采訪撰寫任務都比較重,每次交稿前一周都會處于深度焦慮中。而她為了緩解壓力,常常會把屋子里里外外擦一遍,然后焚香沐浴寫稿。
這也是我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拂去了房間的塵,也掃去心上的塵。
我焦慮時,也喜歡擦拭書架上的灰塵,把衣物疊整齊,把餐具全部清洗一遍,清理廚房,把平時隨意放的彩妝按部就班的擺好。
每次這一套流程下來,我基本在邊做家務邊跟自己對話中悅納自我了,而且看到整理后窗明幾凈,整個人也會放松很多。
除了做家務、運動、戶外散步這樣的常規解壓方式外,這幾年,其實我越來越喜歡的是,通過看人物傳記、把喜歡的博主的微博翻個遍以及跟友人聊天來解壓。
前兩種的性質于我而言是一樣的,把別人的生命歷程梳理一遍,然后看他們曾經如何落魄如何不堪,最后又時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人生巔峰。
這其實是一個刺激自我的套路。
時代浪潮里,我們肯定有對自己不滿意的時候,但也會在潮汐的往來中,撿到一些貝殼。但當我們打開它的時候,會發現,上帝送給了我們一些珍珠。
對,我告訴自己,我就是那顆還在打磨的珍珠。
可能很多人對于我近幾年才重視的跟友人傾訴的方式有點詫異,說到底,這還是跟我不喜歡麻煩別人的性格有關。
至于為什么我現在喜歡這種方式,是因為我開始意識到,那些跟我一起度過很長歲月的友人,我們曾互為參照,赤誠地見證彼此生命的悲歡起落。
跟她們傾訴,不用費太多口舌去解釋性格層面的東西。一句我懂就足以讓我熱淚盈眶了。
這世上,懂你的人,畢竟跟“soulmate”一樣難得啊。
3
《海邊的曼徹斯特》里,男主lee就不是個善于解壓的人,所以最終他選擇了逃離曼徹斯特。
但我始終覺得不打開自己的心結、正視自己的內心,要過得快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壓力沒有上限,學會解壓很重要也很必要。
我好像隨著年歲的增長,越來越看得開、也越來越能抗壓了。但我知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往后的日子里,我會更勇敢地緊握手中那份微小但是彌足珍貴的力量,平靜溫暖地和自己相處。
穿過曲折復雜的羊腸小道,你的生活一片明朗。希望你少壓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