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活著是一種賞賜。
余華的《活著》這本小說我看了兩遍,一看是在16年的微信讀書上,二看便是紙質書了,今年國慶坐高鐵回家的時候看的,這是在志寬戰友朋友圈那里蹭的,他當時發了好幾本書,而我一眼就選中了這本,選這本書有兩個原因。
一是覺得這本書當時看完給我內心的觸動比較大,我也一直想要有一本紙質的書去慢慢細琢書中的人物形象所體現出來的不同世界;
二是這本書獲得過很多獎,屬于文學經典之作,我記得我小叔跟我說過:有些書看過就看過了,但還有些書你需要紙質的進行收藏,時時去看,不一樣的心境狀態下看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也會有不同的意義。
我在網上查了下,這本書曾獲得過的獎項:
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
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臺灣《中國時報》十本好書獎(1994年)
入選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
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1998年)
香港“博益”15本好書獎(1990年)
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
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
足矣稱為經典,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下這本書吧,也是想很真誠的推薦給你們,真的很值得一讀,相信會讓你們對活著本身產生更多思考。
整篇小說是以時間為主線,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如何從游混于社會的闊少爺因為賭博、泡妓院變成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頂梁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后來飽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苦痛。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說中作者對“死亡”安排的匠心獨運。
福貴身邊每有一個人離開,在他身上都會發生一些變化:
家道沒落后,他父親的死,第一次把他從生活中喚醒,使他開始謀求自己的生活;
他為生病的娘到城里請大夫的路上,被硬生生地拉去當壯丁拉大炮期間認識的老全以及傷員們的死使他開始了解到戰爭的殘酷與生活的殘酷;
帶著對妻兒的牽掛,歷經波折,他終于回到家,本以為回歸家人的溫暖,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女兒鳳霞也因為生病變得又聾又啞。
母親的離開與女兒鳳霞的聾啞引發了他對自己深深的自責,也讓他剛剛想要品嘗到親情的心跌落到谷底;
經歷了這些之后的福貴更懂得家人相伴的重要性,我看到這里時有點欣慰,他終于可以開始和妻子兒女安穩地過日子了~
但在這一切趨于平靜的時候,兒子有慶的死再次給了這個家庭以沉重的打擊。
有慶的離開有點太戲劇化,我都沒反應過來,他是為了救生孩子大出血的校長——劉縣長春生的女人,被荒唐的醫生抽干了血,死了,死在醫院一間磚砌的小屋里。
得有多難過,福貴抱著那具單薄的兒子的尸體,生活一直在驅使他接受這一切。
日子依然在慢悠悠的往前走,他那聾啞的女兒鳳霞也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人卻極好,對鳳霞也是百般照顧,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福貴內心也多了些期待。
之后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
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大出血,孩子生下來了,大人沒有保住。
之后家里就剩福貴、他的妻子家珍、還有剛出生就沒了媽的小外孫--苦根、還有偏頭的女婿,家珍是個堅強賢惠的女人,她身體患了軟骨病,但依然堅持干活,照顧家里,直到雙腳再也不能站立……
看到這時,我腦海里浮現出的是《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安帶著身患重病的秀蓮去看病時的情景,這是兩個有點像的女人。
賀秀蓮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形象,純潔、善良、本分、賢惠、有很強的奉獻精神,她雖只接受過小學教育,沒多少文化,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卻牢牢刻在她的骨血中。
她對丈夫忠誠,以黃土高原上女性特有的柔情和體魄,在平凡的生活中,哺育著她和少安相依相伴的愛情,操持著屬于她自己,屬于她和少安,同時也屬于她的整個家庭的人生。
而家珍與秀蓮不同的在于,家珍原是個富家小姐,后來嫁給福貴,因福貴沉迷賭博,懷有身孕后離開福貴,在福貴輸盡家產后又回到福貴身邊,之后在福貴做壯丁離家的幾年里照顧著家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守著這個家。
她的一生為福貴活著,為有慶、鳳霞活著,待有慶、鳳霞相繼離開后,她也毫無牽掛的走了,走的安詳坦然。
家里就剩福貴、苦根、偏頭女婿二喜了,誰知二喜在工地上干活時被兩塊水泥板活活夾死,又死在醫院的同一間房里。
剩福貴和外孫苦根相依為命,生活到這時已經凄涼的沒有了原本的模樣。
后來,能說會道的外孫——唯一為福貴的生活增添色彩的苦根,福貴因為心疼他,沒錢買藥,給他煮了一大鍋豆子后出門下地去了,結果苦根因為餓,吃了太多的豆子,被撐死了……
人近暮年,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孫子“苦根”,也離他而去……
看完合上書后,讓我覺得好不真實,或者說有點太戲劇化,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災難降臨在同一個家庭?
但現在回頭想來,在那個時代,一切似乎又充滿了合理性。
社會的黑暗,生活的疾苦,親人的離去……一次又一次讓讀者也體會了從天堂直墜入地獄的感覺。
這本書通過一系列的“死亡”來表現“活著”的手法,獨特之中又滿含深意。
作品的結尾,有著海一樣深沉的意境,看完后不知道你們會又怎樣的感觸,當面對這樣一位老者的一生赤裸裸地展現在眼前時,我會突然覺得自己的一切變得好渺小……
有時候會思考活著的意義,會被身邊的人說矯情,可是生活不就是要在探索中發現一些特殊的意義么?
我不知道怎樣的一生才不算辜負,怎樣的一生才叫精彩,怎樣的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但看完這本書之后,我發現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而且可能是別人奢求不來的珍貴。
文章末尾福貴還在田里吆喝著那頭與他相依為命的牛,這也不失為一種溫情,在經歷生活中一系列的磨難之后,依然抬著頭笑著去生活,這不就是生活本來的意義么。
那些內心深處的點點溫情是他留給自己的念想,也是自己繼續活下去的動力,與生活和解,與它交朋友,就算經歷了這一切的痛苦磨難,也可以笑著說句:都還挺好的。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嗯,生而為人,活著是種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