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太喜歡看熱評,也不太喜歡寫熱評,因為全是觀點與觀點之間的博弈,沒有對錯,只有接受與反駁。觀點于人而言,只是立場不同、視角不同、閱歷不同的產物而已。
之所以會寫寒門與貴子的話題,是因為剛剛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寒門難以出貴子。寒門難以出貴子這個話題并不新鮮了,而前段時間這個話題再次引發了大家的關注,是因為我們發現一個現象,今年很多的高考狀元,都是出身于相對富裕的家庭環境中。于是寒門難以出貴子,這個觀點似乎再一次被證實。
第一部分:關于寒門與貴子之爭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來澄清兩個概念,究竟什么是寒門,什么是貴子?
仔細看了那些寒門與貴子的文章,不難發現,寒門,指的是那些經濟情況相對比較貧寒的家庭。而貴子,這個概念相對來說就比較模糊了。主要是指那些看似成功的人,比如說考上清華北大的;能夠在自己所處的領域取得一定地位的;或是擁有成功的事業,年入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成功企業家。那么現在就要澄清一點,這些人,真的是貴子嗎?對于這樣的人被稱為貴子,你接受嗎?
你確定考入清華北大的學子,與考入一個普通二本的學子,相對而言,前者就是貴子嗎?
你確定一個非常的富有,社會地位非常高的人,但是他只做損人利己的勾當,他可以稱為貴子嗎?
顯然,寒門難以出貴子這個概念的提出者,首先就將貴子這一概念,物質化了。他認為考得上清華北大,有一定聲名地位,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便是貴子。
貴子這個概念,我們無法用外在的物質條件,以及個人的身份特征來確定,究竟帶有什么樣人物屬性的人,就是貴子?所謂貴子,應該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那就是,他一定是與普通人有所不同,他對于他人及社會貢獻了一定的價值,他的精神是富足的。
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便是追求物質上的富足,而缺少內心的引導。一味的追求物質的享受,所以我們會輕易的將有錢、有地位、有名聲的人視為成功人士,視為貴子。其實貴子不單單是有錢、有地位、有名聲;對心有駕馭能力,經常有滿足感的人,方能稱得上是貴子。
第二部分:難不難出?
如果我們能認可貴子的評判標準不單單是物質,那么,我們就很容易接受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可能是貴子。上文我們說道,貴子,往往有一個特征,那就是常有滿足感,他們的內心是富足的。讓我們設想一下,我們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呢?
當我們不以外在條件,而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否稱得上貴子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平凡的人,他們用自己富足的精神世界,來幫助他人,這些人,難道稱不上貴子?
所以寒門真的難以出貴子嗎?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我們難以發現貴子在哪里。我們總是被物質蒙蔽了雙眼,而看不到人們內心真實的世界。因為被物質蒙蔽的雙眼而看不到貴子,便說貴子難出,真是可笑!
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文章——《家門口的汪》,這篇文章,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在村里生活的點點滴滴。現在回想,全是滿足與幸福。而我現在也在想,等女兒長大了以后,她又該怎么回憶她的童年呢?她的童年沒有在田野里撒過歡;沒有在汪上抓過小魚;沒有在冬天的汪上滑過冰。她都沒有和大自然親密接觸過,又該怎樣教會她人與自然的整體觀,又該怎樣喚醒她良知深處的悲天憫人,花草樹木總關情?為她取名芊與禾,便是承載著對大自然無限的崇敬,我又該怎樣讓她體會到這一切?
物質富足固然是好的,那些奧數班,出國留學、夏令營、大量的書籍,讓我們很容易覺得,城市里的孩子要比農村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容易接近幸福。但是,我們要明確成功到底是什么?幸福到底是什么?
如今在我看來,能在田野里與大自然親密的接觸;能看著植物一點點地生長;能看著四季輪轉變化;能夠體會草木的一枯一榮,那樣的人生才是最富有的。
于我而言,究竟能不能被稱之為貴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夠常懷感恩之心,享受當下的美好。
寒門與貴子,本就無關。物質與貴子,別強行說媒拉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