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聞“賣花漁村”這個名字,便被它淺顯而又幽遠的意蘊深深吸引,油然心生向往之情。聽朋友說這是一個以梅花別具風采而著稱的村莊。時下正值梅花初放,便掐準了時間一起相約前往。
臨行前特意百度了一下這個地方,有花不假,而所謂的“漁村”卻是另有其意。該村地處安徽歙縣一個四面環山的山谷中,而徽州鄉村素有以形取名的習俗,村莊群山環伺,村頭尖尖狀如魚頭,村中漸寬如魚腹,村尾分入兩個山塢如魚尾。空中鳥瞰整個村莊猶如一條鮮活的游魚躍動在山谷之中。村中居民皆以洪姓居多,魚得水則生機盎然,生生不息,加之村中自南宋起就有培育花樁的歷史,世代以養花賣花為生,“賣花漁村”因此得名。
三個多小時的行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接近目的地,車輛多了起來,路邊可見三兩制服人員在指揮協調通行車輛,臨近核心景區,則大部分車輛被攔停下來,改乘當地面包車進村了。我們運氣不錯,打了個擦邊球竟然暢行無阻的行使上了進村環山路,當駕駛員一腳油門躍上一個山坡,刻有“賣花漁村”四個大字的石制牌樓便赫然映入眼簾。沿路栽種的梅花此刻兩頰緋紅猶如一場盛宴的引路使者,一路引領著我們前行,散發的香氣隨游人車輛穿行而過的氣流四處飄散,沁人心脾。
按照預定行程,我們先下榻在當地一戶農家樂。站上農家樂的樓頂,放眼望去,片片盛開的梅林猶如彩霞落在對面的山坡。濃淡相宜,極具水粉畫那份淡雅脫俗的意味。村中屋舍大多呈三四層別墅樓式樣,感覺現代又氣派,只是主體結構依然保持著徽派建筑翹角飛檐白墻黑瓦的特色。配合房前屋后的梅花梅林,別有一番中國畫寫意之風。雖然賣花漁村不似初始想象那般湮波杳淼,舟輯交錯一派湖光山色,但作為徽派盆景的發源地,作為以賞梅馳名的古村落,這里濃縮著梅花園藝的精華。漫步村中,家家戶戶都圍有一塊種植梅花培育盆景的庭院,其間或是兩米多高的之字形梅花巨人,或是玲瓏別致的各類盆景,漫長的生長中一棵棵,一樁樁被塑造成美感十足的藝術品。值此花期,或含羞抱蕊或靦腆綻放,一朵朵一簇簇,白的粉的紅的,香氣四溢,妖嬈著每一雙眼眸,芬芳著每一縷氣息。一步一景,景隨步移,游人爭相拍照留念,渾然忘我。
放下行囊,稍作修整,我們便三三兩兩輾轉于村莊各處,曲折迂回向山中行進,沿路偶爾可見不曾拆除保存尚好的老房子,只是斑駁的墻體,緊閉的門窗,房前屋后堆放的灌木柴火,提示著人們這房子已廢棄良久不復住人了!路過洪氏祠堂,照例進去拍攝賞玩一番,而我感興趣的則是祠堂外的一副場景。祠堂外有一片空地,那里擺放著十幾盆待價而沽的盆栽,十幾個老人圍著這些盆栽或站或坐或來回踱步,用我們聽不懂的方言在聊天家常,間或打量一下身邊路過的游客。他們是一群村中留守的長者,他們的后代就和其他農村的青壯年一樣搏擊在山外那一片天空。如果說他們的后代是一群按時節遷徙的候鳥,這些老人,就是一群已然飛不動飛不走的留鳥,守著這一方山水,秉承世代相傳的營生,種梅花,賣梅花,無意間活成了世人眼中閑雅而又詩意的樣子。說來他們也算是生意人,只是他們做生意方式有些特別,不吆喝,不介紹,不詢問,仿佛他們擺放的不是商品而是展品。如此買賣盡顯當地民風的樸實敦厚。
走走停停行行攝攝,不覺已行至村東的山坡,一條泛白的狹窄水泥路承接著上山下山的行人步履。兩邊梅林恣意生長,一路繁花相迎,馥郁的香氣一陣陣涌入鼻翼,讓人忙不迭的吸了又吸。回望村莊,就如一副縮略圖般靜臥在山谷之中,四面山坡上層層疊疊的梅林飄飄渺渺,可愛的粉色系如少女的衣裙,裝點著剛剛蘇醒春色不濟的大山。攀上山頂,賣花漁村全貌盡收眼底,此刻,它正如一尾游魚般躍動在山谷之中,若不是群山緊緊環抱,怕是要學那鯉魚躍龍門跳出山外了吧!而那遍布溝壑山坡的梅花此番亦開的如火如荼,熙熙攘攘。遠處的山巒起伏有致,朦朧縹緲,山頂的霧靄與天上云翳相接相融,難分彼此。放眼群山之上這一片片巍蔚壯觀的梅林,我不禁感慨,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啊!別處難得一見高雅脫俗的梅花,在這里竟是如此的稀松平常,無需刻意栽種自是蔚然成林,一片繁茂生機勃勃。想是這山間飄渺的晨霧,是這慷慨的雨露陽光,是這山中富有特殊營養的泥土,是這純樸而又勤勞的山民,賦予了它與他們一樣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吧!其實,大自然造物之神奇不是我等拙眼能一眼看穿的。此刻,只需伸開雙臂,盡情擁抱這片片梅林,將這花香嗅之又嗅,讓心潮隨著眼前的山巒起伏再起伏……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遺憾的是,山中所遇皆是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美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缺了美人的美景那是不完整的。就在我們依依不舍緩步下山的時候,在那條綢帶般的小路拐角處,一群攝影師正在全神貫注拍攝著什么,湊進一看,原來一個身著白色衣裙的美麗姑娘正在這條路上翩翩起舞。兩邊開放的梅花,身后映襯著的粉色梅林,讓她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般的舞臺,美輪美奐妙不可言。我們立刻舉起相機,加入蹭拍的人群,一時間快門聲響成一片。這時不知誰說了一句:把樹搖一下,心領神會的麻豆立刻調皮的使勁搖了搖身邊一棵梅樹,霎時,花瓣便如花雨一般紛紛飄落,具有舞蹈功底的麻豆立刻配以一個漂亮的旋轉,抬頭,雙手作迎接狀……我一時看得呆了,竟然忘記用連拍記錄下這美麗的畫面。隨后,這個敬業的麻豆又在攝影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數個優美的造型,為這片梅林營造了詩一般的意境,為攝影師的鏡頭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此行至此,終于可以畫個圓滿的句號了!雖然我們沒有欣賞到賣花漁村的日出,沒有拍到梅花開放時的漁村云海,鏡頭記錄的風景終究有限,文字書寫的情懷也不盡然。但只要始終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保持對美好事物的求知欲,那么眼中所見終會如心中所想,這份遺憾權且留作日后的一份期待吧!
賣花漁村只賣花不賣魚,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