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3
命運由心起
——小城散漫表達系列之“心起的命運”
火山
某日,一些微友轉來關于星座的詳細新版本描述,想起一位去過澳洲的友人提過,她知道的一個年輕人創立之公司內部,挺喜歡用星座來安排他們內部的協調與位置。有些人說,這是相信的力量。
或者是吧,相信產生的共振和諧之力如果來自內心的向往,并且相機而行,我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人文狀態。不過,這些狀態要么來自一個發展中的創業團隊,要么是來自新型發現的科研團隊,又或者是生活上有所共鳴的常態人員與技術人員。藝術上的,我不太接觸得到,關鍵我也不太懂。
當初我嘗試過想,如果世界若自己這般,相信會純凈和寧靜很多;而事實,我經過多方的刺激和適應之后,那種乖巧和順應的調節就隨機而來??雌饋硎菬o限的妥協,只是沒有到達我的底線或者沒有達到我的承受極限而已。底線我是知道的,我的承受極限去到哪里呢?我不知道,因為釋放的渠道,相對來說挺容易找到的。有時,文字記錄就是一個挺為文雅的方式。當然,有人會誤以為我沒有很多的主見,不是的我的主見若如剝洋蔥一層又一層的。那時,我發現這個現象的時候,我都吃了一驚。怎么我會這樣的呢?有時我會對自己都迷糊,直至時光的流逝和經歷的沉淀,我才知道自己該往哪里去。
幸虧當時一味單純的好奇,并不是沉迷于某個領域或者某一方面,不然無盡的泥潭讓我對生活的認知失去更多的色彩?,F在,無論是低頻適應,還是高頻共鳴,我都想通過間接的方式來認識一些心靈上的朋友。不過,我也擔心我們會過于密切,因此作品的欣賞和偶爾的直接交流就成為默認的共識。我們有自己的初心,有自己的愛好方式,也有自己獨特的思維角度,在生活相對穩定的狀態中,我們對內心觀住就更為深入。
對于心學的輕觸,對于科學的好奇和理解,對于哲學的簡樸歸一,對于人際的原理變化,對于事情進展的階段和相應的狀態,這些都是能夠讓我有點觸動的。也許就是這么些蜻蜓點水,我才有點揮灑自如,能若如其中,卻又能游走于邊緣。這種看起來較真的關注,卻又是那么近那么遠。
本真也好,復雜也好,我都有對各種情景有自己的適應方式,也有相應的木然方式。適應了是我對其中愿意參與,木然了表示保持一定的距離。正是這些零碎的敲打,我才不會有點分生地看待更多的新事物和新生人類。通過機構的歸集,我相信這些零碎會讓我有更好的集注方式。
也正如,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