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93計本20周年返校聚會記(2017年10月2 ~ 4日)
林川&辛磊&謝應龍?
第一發布在微信 https://mp.weixin.qq.com/s/Y3mFbVBP4WRiWqD_5of9PA
丁酉八月,中秋前夕。秋分已過,本該是 “一場秋雨一場寒”? 的晚秋節氣。但今年 “秋行春令”,秋已至,夏未央,鮀城仍是驕陽似火,恰似畢業二十年聚會的心情。十年前相聚時,大部分同學的兒女還是少先隊員,再次相聚時已是共青團員,即將加入高考大軍。面對成長起來的下一代,不禁想起杜甫的一首詩: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1,轉身而去的瞬間,是天涯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相邀返桑梓,重聚話桑麻。
從上次聚會開始,大家決定了將周年聚會PPT作為一項傳統延續下去,用圖文記錄我們的過往;本屆聚會葉寧同學在短短10多天的時間,制作了讓人驚艷的老照片回顧大作,尤其是其精選的配樂,一曲李健《撫仙湖》,讓人仿佛又回到了那個令人無比懷念的大學年代。謹以此PPT《相約二十年》讓我們一起回顧二十年前的青春.....
《撫仙湖》
這是怎樣的夜晚? 讓人傷感又留戀
你說記住這一刻? 哪怕從此各天邊
如此動情的心愿? 怎能讓它被吹散
秋風掠過的湖水? 留下漣漪在心間
愛恨離別的我們? 多為難啊
轉身而去的瞬間? 是天涯
你說這一刻? 就在這一刻? 我們啊
8分多鐘的播放時間里,若有若無的音樂在一幕幕過去的場景中不斷敲擊與會同學的心靈,聚會之后,這首歌曲已成為很多同學的循環單曲,歌曲在循環,往事在回放,我們都是念舊的人,懷念在母校的過往,懷念再也回不去的時光,懷念今生無法相見的同學!
2,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一座城,一段回憶,再次走過,時光不再……
潮汕憶,最憶是美食。
作為一個曾經生活在牛肉火鍋故鄉的人,對于牛肉火鍋的回憶,大概比多數人要深刻的多。與旅游城市不同,潮汕的火鍋主要面向的是本地食客。不論是裝修較好的連鎖店,還是簡陋的大排檔式的火鍋店,永遠只有熟客,才能吃到最好部位的牛肉。因此,我們把尋找最好牛肉的任務交給了方珊同學。
餐后泡起了工夫茶,這是潮汕人的生活,茶香四溢的午后,最好的話題就是當年。外地同學早就接受了這個獨特的潮汕文化,自然地飲盡這苦中帶甘的清茶,一如當年在學校時一般。
3,故人不似舊時面,桃花依舊笑春風
1997年,還記得畢業離校前的那個夜晚,我們在D328門口的平臺上暢談一夜,談到宿舍熄燈,談到蛙聲四起,談到天際發白,談到鳥鳴蟬叫。離別時依依不舍,彼此相送到公交車站,等著冠忠六路車的到來,那一刻,一定是有人脹紅了臉,忍住了淚。那時大家說十年后,不論在哪里一定要回來相聚,這是離別時一個十年的約定。
2007年10月2日,我們兌現了這個約定,我們如期而聚,那時青春還在,但已不糾結誰把誰的長發盤起,誰為誰做了嫁衣。那時的我們,三十多歲,畢業時的記憶還那么清晰,校園也沒有改變許多。觥籌交錯后,我們定下了下一個十年的約定,誰也不清楚十年后會是怎樣,但是約定就這么定下了。十年那么漫長,我們可以好好準備。而當2017年來到時我們才發現又一個十年過去了。這十年里,趕上國家飛躍的年代,這十年里,校園改變了許多。
2017年10月1日,當第一個返校的吳鋼和辛磊同學前往水庫邊上的交流樓準備入住時,不禁恍然十年間汕大的巨大變化——昔日的行政樓,掛上了廣東以色列理工的牌子;D座旁邊的圖書館,已搬遷到了新圖書館。舉辦畢業典禮的禮堂,現在也移師到高大上的新體育館。體育館旁邊矗立的是新的學術交流樓,昔日水庫邊的學術交流樓已成了規劃中的女子學院。
4,白發最愁新歷換,清談且博笑顏開
10月2日,籌備組的同學,正在做最后的準備。小孩與大人一起忙碌,好象在玩過家家的游戲。20年過去,同學們兩鬢已有白發。但阿珠燦爛的笑容和露出的小虎牙, 仿佛又讓大家回到了20年前......
當年李江同學說,等我有了錢,CPU就買兩個,一個插電腦上用,一個做成鑰匙扣。現在同學的愿望成真。籌備組選擇無針腳設計的Intel Xeon CPU制作了鑰匙扣,以紀念我們以奔騰系列為主流CPU的大學時代,我們計算機班的同學啊,都有一顆永遠奔騰的心。
5,別時容易見時難,廿年分隔重聚首
青春是一首歌,青春是一條河,
回首大學時光,我們裹挾在時間的長河里,
伴隨著那些年那些歌,
于是日子流走了許多。
“青春若有張不老的臉,
但愿它永遠不被改變”
留在腦海里的你我都是年輕的面容,
包括那時的天空,那時的綠樹,
那時的山風,那時的細雨,
那時的宿舍,那時的教室,
乃至于圖書館,人工湖,林蔭道,水庫邊。
離別太久的我們,聚在一起不想分開,大家如此的快樂,盡情的享受團聚的美好的時光,相機不停的拍下這一刻,留住我們青春不老的容顏,不知不覺已是華燈初上。
6,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10月2日,聚會晚宴開始了,喝不完的酒,聊不完的話,那時的我們,現在的境遇,未來的憧憬。
10月2號,正好是鄭奕龍同學女兒的生日,在交流樓里請小朋友吃蛋糕,下一代們也在歡聚。
7,人生若只如初見
感謝我們的大學時代的校園民謠,老狼那首《同桌的你》陪伴我們走過許多年,那是荷爾蒙四散的年代,心中的那個他會選擇誰?而她又會讓誰把她的長發盤起?那是猜不透的問題,那是找不到答案的困擾。
還有那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唱起時畢業還遙遙無期,雖然當年我們的宿舍還不需要有上下鋪的格局,但是轉眼就真的各奔東西;雖然歌中唱道“你刻在墻上的字依然清晰,從那時起就沒有人能擦去”,但清晰的只是心里的記憶,現實的宿舍早已改變了格局,墻上早已沒了當年的痕跡。寒來暑往,月缺月圓,月亮的臉一直在改變,不變的是我們對母校的眷念。
如果說要在汕大選一個我們那個年代回憶最多的地方,那無疑是水庫。當年的水庫,樸實無華,沒有現在的雕塑和木棧道,但卻是一個平息我們青春躁動的地方。心情郁悶時,約上幾個好友提著啤酒爬到堤上,對著那漣漪的水波,對著遠處云霧籠罩著的山巒,對著那深幽的夜色,使勁地嘶吼著:“噢~~噢~~噢~~”,然后把空啤酒瓶拋向遠方,滿腔的不快也隨酒瓶一樣隨風而去。
雖然是國慶,夜晚的水庫還是有不少人。我們在堤上圍成一圈,帶來的音箱首先放起了《最炫民族風》,鳳凰傳奇節奏明快的歌聲,象一道閃電,瞬間把周圍的師弟師妹驚呆了。然后以我們為中心,半徑20米內的人象退潮一般向四周散去......
開場的鳳凰傳奇歡快的節奏就如當晚我們的心情,而當孟庭葦的歌聲響起時,正如歌詞所訴:如夢如煙的往事,洋溢著歡笑,那門前可愛的小河流,依然輕唱......老歌勾起了不少同學的回憶。尤其是林超斌同學,想起當年騎單車從汕大回潮州的情景,伴隨那一段寂寞而漫長的路途的就是孟庭葦的歌。他回憶說當時膽子太小,不象阿才同學,敢騎車的同時攀著那時候還可以上路的手扶拖拉機尾斗借力,只能羨慕的看著阿才消失在遠方......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就著如水的月光,席席的涼風,同學們圍坐在水庫堤上述說著過去的回憶,直到深夜;是夜,睡夢里停留在人生初見的那美好瞬間。
8,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節日的校園沒有多少學生,靜謐安詳。
10月3日,早起的同學已在群里展示“校園的早晨”,也有一些同學仍沉浸在熟悉的夢鄉,一如二十年前。
重新回到母校的我們,彷佛回到青蔥的歲月,毫不掩飾的宣泄著情感,這里,就是我們的歸屬啊!
同學的平凡狀態
早餐是在西苑餐廳,食物品種豐富且便宜。謝應龍同學聯系青檸社,制作了聚會專用早餐券。早起的同學沿著記憶中的校道來到餐廳,重溫陌生或熟悉的校園早餐生活。
同學的文藝狀態
莫召同學早早就起來晨跑,拍下了這張照片,照片附言:“當你小的時候,確實無法理解我們是怎么樣長大的。”
一天一幅圖文,莫召同學已經堅持了幾年,是我們朋友圈里的亮點。
同學的特立獨行
李江同學一直對爬煙囪念念不忘,趁這次聚會的機會終于圓了這個念想。
9,樹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植校友林,汕大校友聚會的傳統節目。
楚毅和榮珍同學早早去接了李尚奮老師和沈舜鶯老師。兩位老人家估計也很久沒有見面了。
老當益壯的江禹文老師。
計算機系張承鈿主任,不辭辛苦,在烈日下陪著我們種樹、合影、參觀校園。
老師親切地和同學一一握手交談。
開始種樹了......過去母校培育了我們,如今我們種下樹苗,希望將來可以給師弟師妹們遮蔭擋雨。
種完樹后,在真理鐘前合影。李老師給我們科普了真理鐘的設計特點,特別是其夜晚美麗的燈光。
10,千里尋故地,舊貌換新顏
闊別二十載,很多外地的同學都感慨汕大變化太大。老師們帶領同學參觀校園,熱情的李尚奮老師給我們做起了導游。
亞洲最美圖書館
李老師給我們講述汕大和鄧老的淵源。
小孩提前體驗大學生活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11,師生一別二十載,此刻相聚談往今
在李百堯同學的努力下,本次周年聚會邀請了眾多的老師。包括工學院林鵬副院長、包能勝副院長、鄭再新書記,計算機系張承鈿系主任,曾經的輔導員、現藝術學院林冬月書記,校友辦朱倫主任,以及李尚奮老師、沈舜鶯老師、于津老師、張凱東老師、江禹文老師、許創老師、陳欽梧老師。師生濟濟一堂,相聚談往今。
老師來了,還是那時的樣子,仿佛時間停滯了,坐在他們面前,我們依然是當年教室里的學生,等著匯報近況,等著聆聽教誨。似乎瞬間穿越回到那個學生年代,內心充滿了動力,期待著無限的可能。
工學院林鵬院長發言,歡迎大家回校,并鼓勵大家多開展和學校的各種層次的合作。
同學們向老師匯報近況,感謝汕大給自己打下良好的技術基礎,讓自己在日后的工作得以順利成長。
老師們繼續給同學們諄諄教導,并希望同學們多把工作中的經驗傳授給現在的師弟師妹。于津老師還向同學們傳授了堅持運動的健康之道,并表達了退休后還要繼續編程的雄心壯志。
于津老師在簽到墻簽到。
師生大合影
12,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由于第二天10月4號是中秋節,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們現在都是家庭的主力,難以缺席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慶,因此午餐后一部分路途較遠的同學開始了返程,大家依依惜別,帶著祝福,帶著不舍,揮揮手,作別汕大的云彩。
錄制給五年后的一句話
今天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每人錄制一段“給五年后聚會的一句話”。雖然只是一句話,但當著大家的面,除了郭志民同學,大家都很緊張。最后在交流樓電梯間開辟了一個錄音專區,只讓錄音的同學和錄像師在里面錄,才讓錄像順利進行下去。郭志民同學為什么不緊張呢?因為他念了一大段大家都聽不懂的英語,哈哈。
踢球和爬山
李百堯專門帶了一個足球來,雖然大家都嚴重懷疑自己的體力,但最終還是踢了一場足球,保持了每次聚會踢一場球的光榮傳統。希望五年后再聚,大家還能跑得動。
另外一組同學則出發前往當年經常爬的后山。走在農民路上,默默的印證著記憶,大家甚至都能指出當年小販隔著鐵門賣東西給結束晚自習學生的地方。
重溫當年宿舍
再一次相聚時,才發現青春已經遠離。
宿舍已經變化那么多,
宿舍門牌的編號也早已打亂,
但憑著記憶我們可以輕易找到我們住的那間宿舍,
有的人敲開了自己曾經居住的宿舍,
道一聲師兄20年前住這里,
有的靜靜地看著那扇門,不忍敲開,
假裝里面還是原來的模樣。
我們都知道,
里面分明住著我們的青春,和那閃亮的日子。
13,美國分會場,他鄉遇故知
人生四大喜之一:他鄉遇故知。升級版是“千里他鄉遇故知”,再升級是“萬里他鄉遇故知”。葉文、覃志斌夫婦到美國旅游,遇到了在美國定居的陳文嶺同學,開辟了聚會的美國分會場。這是跨越大洋的歡聚,這是飛過千山的握手。
14,青春不散場,相約五年后
《青春》 -席慕蓉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 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10月4號上午,最后一批離開的同學合影。
5年后,這些年齡差不多的下一代已經上大學了。他們相約到時再見!
聚會總是那么短暫,
千里之外趕來的同學又要回到千里之外。
你以為這是一場聚會,那么你錯了,
其實這是一場告別,告別二十年前的那場約定;
我以為這是一場告別,那么我錯了,
其實這是一場約定,約定下一次的相聚。
在告別與相聚中,青春轉身而去,
青春是一首歌,唱響時,到處陽光炫目;
青春是一條河,我們沿著彎彎曲曲河道,一路向前。
青春是一場盛宴,開始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結束時卻又那么突如其來,心有不甘,
難怪席慕蓉曾經這么說過: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15,而今邁步從頭越
還記得入學第一年,班級組織了第一次燒烤活動,一群彼此還很陌生的同學圍坐在篝火旁,一起暢談著青春和未來,慢慢在將彼此的容顏刻入心底;
20年后,汕大后山綠樹茵茵,植物已經遮蔽了以前上山的通路,模糊了當年的痕跡,但我們仍舊清晰的記得當年的歡聲笑語,記得每張或稚嫩或成熟的臉龐,記得我們在汕大的一點一滴的成長;母校 ——一直在心里魂牽夢縈!
哈佛醫學院曾經有一個實驗,讓一群老人回到他們年輕時住居住的古堡,穿當時的衣服看當時的報紙。結果他們身體的各項指標都年輕了十幾歲。
年過四十,大家多少有點青春不再的焦慮。其實,青春的感覺主要是在心態,而回到汕大重聚,正是一個心態歸零的過程。今天,我們在有些陌生的校道尋找熟悉的過往,回憶著過去求學的一幕幕美好,也交流著分開以來的種種經歷,心態彷佛回到奮斗的起點。心態歸零,重新出發也是一種力量,它令我們更加的強大。
下次相聚時應是人到中年。
既然時光留不住,又何懼中年的敲門聲?
只要心里還住著當年的自己。
用現在一句很流行的話:
“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送給五年后再聚首的我們,
多年以后歸來
依舊是此間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