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有水繪,居者一夫妻。南通如皋有座水繪園,嘉興海鹽據說有座水繪閣,水繪閣不曾登臨,倒是水繪園曾有緣一識。蹊蹺的是,這兩地都有過冒辟疆與董小宛的居住身影。
冒與董,一如錢謙益與柳如是。同一圈子的人,同樣是風流才子,同樣是一代名妓。在文史故事中對冒辟疆有更深的印象,卻是因為這個才子有和我一樣的飲食愛好:喜歡甜食、海味和臘制熏制食品。所以一次偶然的機會到如皋,我很興奮地一定要安排去看看水繪園,膜拜一下才子佳人的棲隱處。
萬歷在276年的大明王朝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也是大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建于萬歷年間的水繪園,個中世故也順應了由輝煌轉寥落的趨向。走進水繪園,無論是先人遺物,還是后世的擴建與再現,均能感受到后人要追尋的歷史痕跡。水繪園舊址上曾是水繪庵,這有冒辟疆手書匾額“水繪庵”為證。其實,今天所見的建筑,大都已不是原來的建筑,現存的主體建筑主要是水明樓、隱玉齋和雨香庵。而這三者,水明樓是如皋鹽商汪之珩父子因敬仰冒辟疆而在舊址上修建的,為乾隆年間的如皋縣令何廷模取杜甫詩句“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而得名;隱玉齋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就讀處,后其三弟曾肇留名“隱玉齋”以紀之,如今的隱玉齋應該是一側重建的;雨香庵舊時為廟庵,是清朝有人在原隱玉齋故址上重建的一座古建筑。水繪園留給后人的已可是可非,包括書圖記載里亦是如此。“詞壇三絕”之一的陳維崧曾寓居十多年,其在《水繪庵記》中記載:“水繪之義,‘繪’者會也,南北東西皆水繪其中,林巒葩卉,坱軋掩映,若繪畫然。”讀之,感覺虛實結合的形容,實者水會其中,緣者皆來;虛者景致如繪,引人入勝。在敞廳左右墻壁上,有兩幅古《水繪園圖》,其一是“海上四大家”之一的吳湖帆所繪。如果說吳圖有更多的藝術想象,那另一幅沈復所繪的則多了寫實成分,他也曾寓居水繪園多年,至今讓人手不釋卷的憶語體散文《浮生六記》就是模仿冒辟疆的《影梅庵憶語》而生。無論兩者圖中景物風貌與原本是否一致,至少也能讓人在大技之下感受曾經的水繪靚景。
水繪園能引人關注,除了風景、文才,當然不能繞過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江蘇游賞園林,當數滄浪亭、拙政園、獅子林,但水繪園里因為有“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和“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其他園林都好像遜色了一層。冒董故事基本是符合“才子佳人”式的傳說,歷經磨練走在一起,幸運的是彼此情投意合、才氣互仰,而且董小宛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融入冒家,如魚得水。不幸的是才色雙絕的董小宛在走下坡路的冒家九年后,仙逝過早,短了傳奇。在雨香庵的得全堂里,有冒辟疆與董小宛的掛像,一人垂垂老者,一人俏麗佳人,兩者容貌的沖突很強烈。同行的朋友忿忿不平:這不是老牛吃嫩草嘛!其實不然,冒與董相差九歲,這在妻妾同存的古代,還是正常合理的。冒董的愛情故事一開始如果還有風流才子仰慕才色雙絕的秦淮歌妓的因素,那在嫁入冒家之后,董小宛把瑣碎的生活經營得別致富有情趣,逃難途中、冒辟疆患病時候能共同進退,與家中他人又能周旋妥當,已然是雖為妾實則妻的名分與職責。生活中的董小宛,還是個廚房高手,現今的走油肉,又稱“董肉”,以及如皋董糖,傳說均出之董小宛之手。如今戲說女人要管住一個男人,首先要吊住他的胃,看來在冒董故事里也是有印證的。冒辟疆是幾世修來枕邊人,在董病逝后,連他自己也感嘆一生的清福在董相伴的九年中享盡。
信步入水繪園,水明樓是個參觀焦點。這座畫舫式建筑的前軒存有董小宛用過的古琴臺,粘土燒制,中空有音響之效。如今睹物思人,不禁感嘆連連。琴棋書畫是古代才女的必備技藝,董小宛留存于世的一首《綠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獨坐撫瑤琴。黃鸝亦似知人意,柳處時時弄好音?!逼渲芯头从沉硕⊥饘η俚纳瞄L與愛好。在水明樓最可圈可點的應該是竹照,用四塊純紅木采用鏤雕方法雕刻而成,據說當年工匠耗時1000多個工日才完成,刀工細膩,形象逼真。駐足水明樓環視周圍,亭臺水閣,花墻煙柳,回廊通幽,曲水連景,無不顯示著汪氏父子的構園藝術。遙想當年枕煙亭中,冒辟疆與文人唱和、結復社議朝政,又有董小宛焚香撫琴、伺茶添點,義憤之日、逍遙之時也。
水繪園,以水為貴,以園為緣,給昔日主角創造了演繹人生、留下故事的舞臺,我們羨慕主角氣節與逸樂兼得的人生,更為他們選擇一種退隱生活、讓內心放下至絕佳歸處而鼓掌。盡管,這其中還有作為前朝遺民而令人難以細味的無奈與悲傷。
(筆者于2012年10月中旬游覽如皋水繪園)
?2014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