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百日生涯營的思考題目,說說自己的想法。
如果能同時做到下面三件事,可能不光是我,很多人都愿意與之共事。
1. 說到做到,快速給出結果
答應了別人的事情,要做到,盡快給出結果。前兩天,大學同學王哥問我工作的事情,他考上了體育局的事業編制和郊區政府的公務員,問我哪邊待遇更好,以及如何選擇。我一直在互聯網公司上班,對這類型的工作不了解。認識幾個朋友,在廣州生活了超過10年,也是政府或者單位就職,找他們問了問情況,他們都很快給到回復。隨后把信息同步給了王哥,給他做個選擇上的參考。
生活里也有很多情況,別人問我們的事情,一兩個事情叉過去,就忘了。等想起來,這事情可能都過去了。或者是很多人請別人幫了忙,說請客吃飯,也是一句客套話。感謝要及時,發紅包也是簡明高效的方式。
即使做不到,也要盡快告知對方以及原因,能力范圍內給出其他的解決思路。如果我有事情問A君,她只說了一句不知道,可能下次我也不會問他,有其他好事也不會通知他。
2. 能有超出預期的表現
同事元元是15年進公司的,先是行政崗,后來轉崗來了我們部門,通過一年的努力轉成了業務崗位,同時也要兼職很多部門內的行政活、比如預定會議室、組織團建活動、報銷費用等等,活又多又雜,需要很好的多任務管理能力。
上次部門團建活動,組織了3條路線,兩條國外線路和一條省外線路。她要前期先提供方式,大家選定后,和旅行社談行程和價格。郵件通知大家行程的細節和注意事項,等大家出發之后,還要實時處理各種意外情況。最后的結果是大家超級高的滿意度,我們都在旅程里收獲了很多快樂。
這其中讓我最驚喜的一點是她發出的周知郵件,包括行程時間、接送車次、每日行程安排、行李清單以及當地風俗、天氣情況等等,非常細致和周全。她能考慮到大家需要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你沒想到的部分。這樣的同事怪不得能多次拿到優秀。
3. 主動挑戰和提升
一個越來越普遍的情況是大家都在做和自己大學所學專業沒有直接關系的工作。比如十年前都沒有產品經理崗位,五年前運營的需求仍然特別少。
新行業:電商、手游、互聯網金融、直播,都代表著一片新的商業藍海,愿意主動挑戰的人背負著許多的未知,也擁抱無限的機會。
拿寫作這事來說,曾經的我也想不到可以堅持21天500字的打卡。原來做不到寫作1500字,只要逐步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也會慢慢靠近和到達。而滿足于現狀,覺著現在就挺不錯,也失去了看到自身的更多可能性。
和愿意主動挑戰和提升的人在一起,會互相影響,一起向上攀登,把一個個想法變成現實。
分享《摔跤吧!爸爸》劇照,致敬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爸爸。故事有層次,發生在印度這樣女性地位特別低的國度,形成強烈的反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