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故事#
「這是格子陪你入睡的第24個晚安故事」
我的心只對你一個人開放
文/轉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我養成了看別人朋友圈的習慣,大概是人類固有的窺私欲作祟,看到朋友圈那一欄有小紅點,我就總忍不住點開。
當代朋友圈的內容大體分這幾種,小姑娘的自拍和日常分享;直男們的ig牛逼,勇士牛逼,我今天真牛逼;還有叔叔阿姨們的拉票,土味新聞和心靈雞湯。
李鐘聲本來屬于第二種,但最近不知犯了什么抽,也開始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感慨。
那天我看到他發。
“和你在一起的時間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 ,每一天都很美好。”
這不是《鬼怪》里的臺詞嗎?這家伙最近才看到嗎?
于是我就在這條朋友圈下面評論:“哈哈哈,你也看《鬼怪》嗎?”
過了一會兒,他回復了過來:“沒,只是覺得這句很好,就分享一下。”
過了兩天我又看到他發。
“風大得很,我手腳皆冷透了,我的心卻很暖和,但我不明白什么原因,心里總柔軟得很。我要傍近你,方不至于難過。”
這段沈從文的《湘行書簡》的話我也很喜歡,于是我就在下面回復。
“你是想成為一個情話bot嗎?一個合格的bot首先要記得標明出處!”
他沒回,但過兩天果然把分享的話都標上了出處。
其實他發的東西還挺有規律的,大多都能對得上心情,是一個非常擬人的bot。
“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許真是這樣的,萊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
這是他第一次想親我卻又沒得逞時發的,我在下面不解風情地評論:“你就是慫。”
他的回復是:“閉著眼睛瑟瑟發抖的可不是我。”
“好不容易來人間一趟,能看看太陽,和心上人走在街上,真是再好不過。”
——海子《夏天的太陽》
這是和我出去郊游時發的,我感慨他怎么突然變文藝了的同時給他點了個贊。
“我遇見你,我記得你,這座城市天生便適合戀愛,而你,天生適合我的靈魂。”
——杜拉斯《情人》
這個大概是突然犯抽抽,但是的確挺動人的,所以我還是評論:“孩子,你終于成為一個合格的情話bot了。”
“你就像黑夜,擁有寂靜和群星。”
——聶魯達《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這首詩還有前面幾句“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樣,你從遠處聆聽我,我的聲音卻無法觸及你。”
因為我比他大兩歲,交際圈子不太一樣,盡管我認識他的朋友,他也認識我的好友,但卻都默契地沒有加好友。
李鐘聲過二十歲生日那天,我作為女朋友去他的生日宴會,宴會有這么個環節,過生日的人得上去致辭。
我在下面拍手:“請朋友圈著名的情話bot李鐘聲同學發言!”
其他人愣了一會兒,還是跟著鼓起掌來。
李鐘聲站起來開了口,眼睛卻對著我。
“杳杳你好。
從小就認識你,你所停留的地方,我都曾去過。
你比我大兩歲,我一歲的時候,你三歲,這時我們差三倍;我兩歲的時候,你四歲,這時我們差兩倍;現在我二十歲了,你二十二歲,我們就只差一點一倍了;等以后我九十歲了,你九十二歲,我們之間的差距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時間將年齡的差距折疊了起來,很慶幸我們能在這曠日持久的周旋下最終遇見。
不知道什么時候,我的生日愿望開始與你有關。
十歲的時候,我希望能在過年的時候多拿到一些糖,這樣我就可以多分給你一些。
十一歲的時候,我希望你期末考試能考三個一百分,這樣你暑假就不用去上培訓班,而是可以多和我一起玩。
十二歲的時候,我希望自己成績能好一點,這樣就可以考上你上的那所初中。
這樣無足輕重的愿望可能顯得很可笑,但這樣的瑣碎正是我內心深處的寫照。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愿望也脫去了懵懂,變得更加清晰起來,十八歲那年,我終于意識到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希望你成為我的女朋友,希望和你一直在一起。
現在我的愿望已經實現了,只剩下這么一個新的愿望。
希望以后你的愿望我都能幫你實現。
祝我生日快樂。
也祝你以后都快樂。”
我在下面哭得稀里嘩啦,邊哭邊抽抽噎噎:“你這段話是哪個詩人說的啊。”
他笑了笑:“當然是我自己說的。”
后來我才從李鐘聲的朋友那邊得知他發的那些朋友圈都只對我可見。
我問他:“你為什么不直接對我說啊。”
他聳了聳肩:“怕你嫌我煩啊。”
“那你為什么發朋友圈啊,很奇怪啊你。”
他笑了笑:“你不覺得對單人可見很浪漫嗎?朋友圈展示的是一個人的生活,我的生活可以給所有人參觀。”
他扭過頭來看我的眼睛。
“可是我的心,只對你一個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