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17年的5月13日,上海,蔣碧微將自己寫好的信放到母親的抽屜里,出門打了一輛黃包車,去長發客棧,徐悲鴻就在那里,兩人相約一起去日本。
她一點也沒有意識到,由于這次任性的出走,他和她,成為世界之初中國最著名的私奔事件中的主角。
這件事情在當時的年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是倔強的蔣碧微有她自己的想法與驕傲,毅然決然地答應了和徐悲鴻一起去日本。
02
徐悲鴻年長蔣碧微兩歲,在蔣碧微之前,有過一任妻子,17歲的時候,被父親逼著結婚,第二年生下一孩子,很不幸,第二年妻子病逝,孩子也在7歲時夭折了。19歲時,父親去世,他在遭受了連續的打擊后,為了謀生,他在中學做畫畫老師,后來為了更好的前途,和同鄉輾轉到上海。
在上海的第二年,徐悲鴻考上了復旦大學,他得到哈同花園總管的賞識,并開始在哈同花園作畫。這時候,認識了住在附近的蔣梅笙,也就是蔣碧微的父親, 時任復旦大學的老師。他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出嫁,小女兒蔣棠珍也已經有了婚配。
但青年男女的愛情就是很不可思議的,蔣棠珍第一次見到徐悲鴻,便對他印象深刻,一個21歲的青年居然可以成為哈同的座上客,這讓她對他又多了一分敬佩。
此時的蔣棠珍,方才17歲,,長得眉清目秀,令人傾倒,徐悲鴻也對這位姑娘產生了一些朦朧的愛意。但只可惜,對方已經有了婚配,這讓他懊惱。
接近娶親的日子,蔣棠珍的心里越來越不是滋味 ,心亂如麻,她對查家公子本無感情,可是卻即將嫁給他了。她越來越想念徐悲鴻的好,年紀輕輕,才華橫溢,還有著傳奇的經歷,這些都深深吸引了她,心里對徐悲鴻芳心暗許。
想得越多,情緒失控,暗自哭泣,剛好被前來做客的徐悲鴻看到,他安慰她:“不要難過”。后來,徐悲鴻就委托朋友帶口信,請她和自己一同出國。
收到口信的蔣棠珍,既有驚喜,又有了迷茫,自己這般和徐悲鴻出國,真的是正確的決定嗎?一旦去了,那就是一個未知的未來在等著自己呀??伤幌氲讲怀鰢偷眉薜讲榧?,心里就偏向了徐悲鴻。由此就做出了決定。
03
于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留信給家人,去找徐悲鴻。
徐悲鴻見到蔣棠珍,心里非常歡喜。他把自己提前準備好的水晶戒指給蔣棠珍帶上,戒指上面還刻了字:悲鴻,另外一只,則刻了:碧微。
那只刻有碧微兩字的戒指,他已經戴了已些時日了,總有人好奇地問他,這是何意?心里蕩漾著甜蜜的徐悲鴻只微笑回答“這是我未來太太的名字”。別的,他不肯透露。
蔣棠珍念著戒指上的名字,心里也有了些甜意,從此,她改了名,就叫蔣碧微,跟隨徐悲鴻一起遠走日本。
開始的日子并不是很幸福,蔣碧微第一次出遠門,加上徐悲鴻只顧著學習畫作,忽略了她的心情,使她有點失望。
兩人的情感只是一時的迸發,并沒有很長時間的深入了解,自然沒有靈魂共鳴的時刻,這就埋下了后來的愛恨情仇。
04
兩人都還年輕,不太會經營日子,很快就把錢花光了,年底又回了上海。后來徐悲鴻經人介紹,認識了蔡元培,蔡元培讓他到北大任教,但徐悲鴻不滿足于現狀,他還想到國外去繼續深造。他等待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好去歐洲留學學習。
終于,1919年3月,在康有為的幫助下,終于得償所愿,用公費和蔣碧微一起遠赴法國,就讀于巴黎立藝學校。
20世紀20年代,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動蕩時代,徐悲鴻求學的公費未能按時寄去,夫婦倆窮困相守,一日三餐都難以為繼。
生活的困苦并不是蔣碧微最介意的,而最讓她失望的是,徐悲鴻不體貼關愛她,直到四十多年后寫回憶錄的時候還依然恨他。
可徐悲鴻當時也因為心疼蔣碧微,在深夜暗自哭泣過,他也確實情真意切地愛過她。
1927年,兩人結束了八年的異國旅居,徐悲鴻先行回國,蔣碧微隨后回,也是在那一年,她生下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墒且驗橐淮问录Y碧微的心里對徐悲鴻有了真正的怨意。
1928年3月份,徐悲鴻帶著妻兒回了老家,家里一片喜慶,可是突然一聲槍響打破了他們的氛圍。大家在慌亂中躲了起來,蔣碧微帶著孩子藏進了柴房,等到大家都出來時,徐悲鴻不見了蹤影。等大家安定下來,想要去找他時,他卻滿身沾著谷?;貋砹?。
在生死關頭,徐悲鴻只顧著自己,卻絲毫不管妻兒的安危,這是讓她心寒的地方。而最終讓蔣碧微死心的,就是后來徐悲鴻和孫多慈師生之戀的發生。
05
1930年,蔣碧微在家鄉料理姑母的后事時,收到徐悲鴻的書信,信中說她要是再不回南京,他就要愛上別人了。當時的她并未放在心上,以為這是丈夫對自己思念之情,希望自己趕快回家的表現。但她回來后,徐悲鴻就坦白,自己可能喜歡上了自己多才多藝的學生孫多慈。
她怎么也想不到,夫妻兩從患難一路走過了10年,好不容易過上了些許好日子,共同生育了一對兒女,丈夫的感情卻發生了變化,她一下子就痛哭起來。
孫多慈是徐悲鴻最得意的學生,據蘇雪林的回憶,他第一次見孫多慈的時候,這個女孩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個青年女學生,二十左右的年紀,白皙細嫩的臉龐,漆黑的雙瞳,童式的短發,穿一身工裝衣褲,秀美溫文,笑時尤其甜蜜可愛。
“慈悲”相戀,蔣碧微的內心是非常痛苦的,她是蔣家二小姐,再加上出國的這些年所接受到的新思想,非常接受不了徐悲鴻愛上另一個人的事實,她也有著自己的驕傲,不肯服輸,以至于后來徐悲鴻想要和她同歸于好,她都不愿意。
06
“慈悲”相戀時,徐悲鴻35歲,而孫多慈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18歲,天真爛漫。
十年之前畫的《蕭聲》女主是蔣碧微,而十年之后,他的靈感卻來之于孫多慈。我們都知道徐悲鴻的動物畫非常出色,卻不知他畫的人物畫也惟妙惟肖,而且,加入了他深深的愛意,使得畫里的孫多慈都讓人愛上幾分。
當蔣碧微看到他的《臺城月夜》時,大受打擊。畫里的一輪明月耀眼無比,而更為耀眼的是,徐悲鴻和孫多慈再里面的眉目傳情。
明月之下,徐悲鴻席地而坐,臉向上側抬,他的目光,深情地注視著孫多慈,孫多慈雙手抱立,似是享受大自然月光的沐浴,似是享受徐悲鴻眼光的沐浴。
她明確跟徐悲鴻表態,“凡是你的作品,我不會銷毀,但是只要我還在世一天,你不能將那副畫公開”。據徐悲鴻回憶,《臺城月夜》和孫多慈的那幅畫,均被蔣碧微藏了起來。
在徐悲鴻以及女兒徐靜斐看來,蔣碧微是非常強勢的,但她卻認為自己那時已經相當隱忍了。在“慈悲”戀情發生之初,她并沒有公開這件事情,盼望著徐悲鴻能夠回頭,為此,兩人還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冷戰。即使是知道了徐悲鴻和孫多慈的事情,她還是想要挽回這段感情的,也許是命運注定了他們不能相守一輩子。
孫多慈原名叫孫韻君,她送了徐悲鴻紅豆,徐悲鴻用金子做成了戒指,里面還刻了“慈悲”兩字,寓意“大慈大悲”,兩人的名字相互呼應。后來,孫韻君改為孫多慈。
其實徐悲鴻和孫多慈發生感情也很容易理解,兩人有著同樣的愛好,他們的靈魂共通,而與蔣碧微只是青年年少的沖動,只感受到表面美。
在孫多慈報考中央大學藝術系成功時,蔣碧微更是感覺“大禍臨頭”,四年的大學,難免會見面接觸,那到時候豈不是會增進感情。她讓徐悲鴻辭職,徐悲鴻寫了辭職信,但負氣離家出走了,后被蔣碧微找回。
在知道徐悲鴻為了籌集孫多慈出國留學的路費時,她寫信給相關人員,阻止她出國,后來又寫信給孫多慈的父母,讓他們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兒,不要跟徐悲鴻糾纏不休。
可以說,為了保護自己的這段婚姻,她當真是盡了力了,那時候,張道藩寫求愛信來追求她,她還不曾心動過。
但是,在孫多慈離開了徐悲鴻后,徐悲鴻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溺在痛苦中,蔣碧微建議出國散心去??墒亲詮膶O多慈被蔣碧微逼走后,徐悲鴻對她越來越冷淡,在外國散心時,還背著她偷偷和孫多慈通信。她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愛了這么多年的男人,對自己從來沒有像對待情人那般深情,她竟有點死心了,一朝背叛,心結永存。
回國后,徐悲鴻一個人去了桂林,全然不顧家里的妻子和兒女,蔣碧微在風雨飄搖的戰亂中帶著孩子戰戰兢兢地活著,張道藩經常寫信來,還力所能及地幫助她,她的心漸漸地接納了張道藩,只可惜,張道藩也已經成家了,后來,在知道徐悲鴻成婚后她就公開以情婦的身份一直跟著張。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女人一旦愛上了他人,是比男人做得還要決絕的。
自從蔣碧微和張道藩相戀之后,她當然不會再有心思放在徐悲鴻身上了,此后的幾十年里,就和張道藩沒有名分地生活在一起,即使到了60歲時,張道藩離開了她,她對他依然充滿感激。
徐悲鴻不曾給過她的恩愛體貼,張道藩都做到了,后來寫的回憶錄里,對徐悲鴻是怨恨指責,而對張道藩卻是濃濃情意。
07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后,徐悲鴻終究還是會掛念妻子兒女的安危,返回南京了。但這個時候,蔣碧微對他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她的反應是:
用最快的動作,把寢室里我的臥具抱到后間,鋪在我起居室的那間小榻上,然后另取了被褥替徐先生鋪好了床,我便自顧自地關門睡覺。
夫妻相逢,沒有半點喜悅,只是無盡的悲哀。蔣碧微這么明顯的做法,徐悲鴻也懂了她的意思,但后來還是憤怒地指責她:
你沒有做到盡太太的責任,所以,我對你也沒有責任。
蔣碧微也狠狠地堵回去:
你說這種話,可能事先不曾考慮過,因為事實勝于雄辯,放棄家庭的是你,不是我。至于談什么責任與義務的問題,我要說一句難聽的話,除了我沒有陪你睡覺以外,我覺得我沒有任何失責之處。
在徐悲鴻和孫多慈發生感情的10年時間里,蔣碧微苦苦等待了七年,徐悲鴻不曾悔過,現在想要回頭,蔣碧微卻是心寒了透了,她的心,已轉向張道藩了。
08
意識到與妻子的重修于好無法實現,他也想念起孫多慈來,但孫多慈的性格柔婉,她自然沒有蔣碧微當年和徐悲鴻私奔的勇氣。
在家人的逼迫下,以及王映霞的介紹下,答應了和許紹棣的來往。心愛之人已有男友,徐悲鴻的心無疑是十分悲痛的。后來剛好在長沙與躲避戰亂的孫多慈一家相遇,他驚喜交加,多方照顧孫家人,但無奈,孫家父母始終不同意他們來往,只能保持師生的情誼。
徐悲鴻以為孫家介意他還有妻子,在朋友的建議下,他登報申明和蔣碧微脫離關系。
鄙人與蔣碧微女士已脫離同居關系,彼在社會上的一切事業概由其個人負責。
見報時,蔣碧微更覺徐悲鴻的對她的無情,夫妻這么多年的情分,竟然被他單方面的向社會宣布脫離關系,而且僅僅為同居關系。
而在這則報告出來之后,決定了他和孫多慈再無可能。待他再來孫家時,被孫家掃地出門,再也不許女兒和他有任何來往。
如此絕情之人,怎能放心把女兒叫給你?對待多年的妻子尚且如此,萬一以后再遇到喜歡的人,又將如何對我女兒呢?
從此,徐悲鴻和孫多慈的驚世之戀真正斷了線。
09
徐悲鴻無論是在作畫還是在愛國上,都是值得稱贊的,但在處理感情的事情上,不免太過草率幼稚了。
后來為了追求另一個女學生,他又再一次登報和蔣碧微正式脫離關系,害得他女兒徐靜斐在信中都寫到:
爸爸我要問您,為什么您每次追求一個女人,就要登報跟媽媽脫離一次關系?假如您還要追求10個女人,豈不是還要登10次報嗎?
那女學生就是廖靜文,這次的名字也是徐悲鴻幫取的,也許是人到中年了,在經歷過和蔣碧微的吵鬧以及和孫多慈的愛而不得之后,他只想要安穩的生活了,才幫其取名為靜文。
剛相遇時,廖靜文才19歲,他比她大28歲,兩任跨越了年齡終于還是在一起了。為了他,她還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可謂是犧牲太多了。
1945年初,徐悲鴻提出離婚,而蔣碧微也很快就答應了,但提出了要徐悲鴻一百萬元的現款,并且以后的每月收入,也要把一半分給她,作為兒女的撫養費。
即使條件在徐悲鴻和廖靜文看來有點苛刻,但最后還是無奈地答應了,從此,兩人28年的婚姻正式宣告結束。
次年,徐悲鴻與廖靜文結婚,而蔣碧微卻再也沒有婚配過。
1953年,徐悲鴻去世,享年58歲,而蔣碧微在60歲時,張道藩離開她以后,一人在臺灣孤獨地度過晚年,于1978年逝世,享年79歲。
愛恨情仇也只留在了歷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