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偶然走過西藏,折服我的不是他的圣潔和神秘,而是每一個人的虔誠。
愛上西藏,是因為倉央嘉措的《那一世》,被西藏感動,是因為看到一個七旬老人在虔誠的誦經祈福,為的是普度眾生。
我的西藏同伴對我說,每一個在八廓街居住的居民,都會在早上朝往大昭寺,在升騰著的桑煙中為眾生祈福,我不想矯情,但是在第一天的西藏之旅中,我忍不住的流淚,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沒有見過有那一個民族會把為眾生祈福當做自己的終生信仰,而且,如此執著。
在西藏,你不會焦慮,不會躁動,因為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張張安詳的臉龐,是一雙雙純凈的雙眼,不管你是流連在寺廟,還是浪蕩在街頭,不管你是聽見誦經的祈福聲,還是看見每一只熟睡中的小狗,所以,我愿意相信那些信眾的說法,在西藏,每一只牛羊都是有感情的,每一株草木都是有靈魂的,每一個人都是有來生的,他們的來生,帶著佛性,哪怕來生只是一粒微塵。
02.第一日
到達西藏的時間是下午5點左右,西藏的空氣很好,還下著一點小雨,一些莫名的興奮和緊張涌上心頭,我承認自己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尤其在西藏,你的眼淚總是會不由自主的留下。
在火車站的時候,碰到一個穿著傳統藏袍的老婦人,她在等待自己的同伴去辦借住證,我和她在小雨中對視了一眼,她頭發花白,衣服破舊,滿臉的皺紋,雙手有些局促的盯著眼前的行李,我猶豫再三,都不知道是否該去為她撐一下傘。
畢竟這是在西藏,這是屬于他們的家,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風俗,會不會有什么地方觸犯到他們,但是我還是向前走了,站在她的身邊,她用含糊不清的漢語說了句好像是類似謝謝你之類的話。我沒有聽清,像他們那個年紀的婦人,大多是不會說漢語的,能如此這樣,我已倍感榮幸。
過了好久,她的同伴出來了,她跟在同伴的后面,臨走之前她雙手合十彎了一下腰。那一刻,我覺得我自己似乎從來沒有被如此尊重過,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實在找不出這樣感謝的雙眼,實在找不出對于陌生人如此的信任,在內地,若我做出如此的舉動,或許我們會聊的很嗨,但是我想遠沒有這一刻來得如此感人。
沒有任何的交流,我們只是站著,安靜,還是安靜,但我不會感到不安,不會有那種在內地挖空心思想要跟別人交流的感覺。我想感謝西藏,讓我徹徹底底可以不用去防備那些猜測的心靈,踏踏實實的用心幫助別人。我想感謝西藏,讓我不用負累。
是的!這是西藏,我來了。
03.第二日
有人說,如果你厭倦了紛擾的城市,就出去走走吧,烏鎮、麗江、抑或是敦煌,沒關系,出去走走,或許你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經歷,有不一樣的人生感悟。
我從來沒有厭倦過城市,但是我一如既往的喜歡著這些古樸的地方,就像西藏,那么圣潔,有無數的人在臨死之際都要選擇去一趟西藏,為的是什么,說不清楚,生命本就不是能夠說得清楚的東西,只要生命不斷,故事就不會結束。
就像我們現在游蕩的八廓街,仰頭你就可以看見瑪吉阿米,這是西藏的一個小酒館,因為倉央嘉措而聲名遠播,這個布達拉宮最大的王,甘愿放棄一生的權利和榮華富貴,只愿游蕩在拉薩街頭做最美的情王。
我曾在一本倉央嘉措詩傳中看到這么一句話,說,如果你信仰了佛,便意味著從此清淡寧靜,如果你信仰了愛情,便意味著欲生欲死。對于倉央嘉措來說,這是一個不可選擇的命題,便只能遵從上天的安排,白日里充當那個至高無上的佛,夜幕降臨時,去追尋自己的愛情。似乎又是江山與美人的選擇,爛俗的劇情,卻是永不亙變的事實。
這是西藏,這是八廓街,這是我到達拉薩的第二日,走過倉央嘉措曾經走過的地方,看到了無數朝拜的人,對著大昭寺的墻壁,一步一叩頭,我也看到了精美的唐卡,看到了無數穿著破爛的藏族人在升騰的桑煙中念念有詞,那一瞬間,我是如此的想變成他們中的一個,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這無法感受的信仰。
04.第三日
初中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寧靜主演的《紅河谷》。
最讓我感動的是寧靜在最后死的時候,唱的那一首我不知名的古老藏歌,沒有背景音樂,沒有歌詞大意,只有回蕩在遼闊的天地間的那首旋律。
我曾想,不知有沒有機會我也可以站在雪山之巔親自感受一下那種悵惘的感覺,能否給我一個機會讓我也哼一下那支旋律。這次,我沒有爬上雪上,我只是遠遠的站在拉薩街頭看了一眼,沒有氣勢恢宏的感覺,也沒有很神圣的向往,我只是覺得它們好特別。
我的藏族同學央央開玩笑的說,既然你無法去雪山上唱歌了,我就帶你去藏式的酒吧吧,那兒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人喝酒,有人彈吉他。
晚上,我們找到了一個叫西瓦的眼淚的酒吧,古色古香,我不懂這個名字的意思,也沒有深究,我們進去的時候酒吧的老板正彈著吉他唱著一首古老的藏歌,有人在歡呼,有人在聆聽,有人在起哄。
終于見到一點喧鬧的西藏,黑暗中,才會有這樣的放縱,但是,無傷大雅。他們本就是喜歡熱鬧的民族,這是在拉薩,如果我們去大草原上的話,也許這樣的他們我們會見的更多一點。快到午夜12點的時候,我突然記起了那首紅河谷的插曲,我問他們會不會唱,很可惜,沒有人聽過,也沒有人看過那部電影,我最終是沒有滿足這樣的愿望。但是,我,卻也無多大的遺憾,我只愿這個民族,以他們的方式好好生存下去,帶著不屈,帶著信仰,帶著他們對生活的無限憧憬,一路唱著歌兒前行,就像皚皚的雪山頂上,傳來的那個古老的聲音一樣:“雪山女神有三個兒子,老大叫黃河,老二叫長江,最小的弟弟,叫雅魯藏布江……
05.第四日
西藏的神秘大多源于布達拉宮的神秘。
1000多年以前,文成公主走進西藏,由此,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有了大小昭寺,有了布達拉宮,有了藏族人朝拜的目的地。
這次來到西藏,因為種種的原因,我沒有能踏入布達拉宮,無緣得以見到文成公主的塑像,我只是在布達拉宮廣場上站了很長的時間,幻想她的樣子,不知她是否得知,有一位故鄉之人來看她呢,不知在這西藏這么多的年月里,她是否也有思鄉之情呢,也或許,她早已轉世成為西藏人,真正的融入了這片土地。
不管怎樣,她是藏族人膜拜的女神,是藏族人的英雄,不管加諸在她身上的那些所謂的神話故事,有多么傳奇,都抵不過她為藏族人民帶來的幸福與歡樂。我想,就算這里只有她一個漢人,她也不會孤單,因為只有這里,才最適合她,才是她應該皈依之所在。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傳說,不管你犯了什么罪,只要你誠心誠意的去布達拉宮朝拜,就可以免除來世所有的罪孽,我不知這算不算也是文成公主帶給世人的福祉,畢竟,有了文成公主,才有了今天的布達拉宮,人們也才有機會將自己今生的罪孽一股腦兒的傾倒在這個寬容的懷抱當中,布達拉宮,以它以往的虔誠接受著佛的指示,洗凈人間鉛華,接受你我的懺悔。
06.第五日
終究是要離開拉薩了,這個地方,對我來說,適合旅行,不適合長居。
看過很多本關于西藏的書,幾乎在每一本當中,都會有這樣一句話,那是一個離天很近,離地很遠的地方,它是世間的最后一片凈土,你會愛上他,為它癡狂,為它流淚,為它祈禱,為它祝福,在這樣一個地方,沒有人能夠無動于衷,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生來就屬于這片地方。
在我離開的前一晚,我們又去了那個酒吧,朋友問我:你知道為什么這里的人都看起來那么安靜嗎?我搖搖頭,隨即又說到,或許這里的高原反應只能迫使人安靜下來,朋友回答道:不對,是因為這里的信仰,他們對于物質,金錢沒有那么多的要求,他們只要有佛就夠了,只要有一天他們能夠虔誠的到達布達拉宮就夠了,對于他們來說,這就是幸福。
這就是幸福,他們對于幸福的要求如此簡單,如此樸素,這是一群為信仰而活的人,縱使這里有無數的人來來往往,對于他們,外界的繁華不會讓他們生出別的念頭,他們只是堅持每天早上從自家門口出發,雙手合十,口中念著六字真言,雙膝跪下,磕頭,起身,依次重復,一直到朝圣的目的地,布達拉宮。
去火車站的時候,出租車經過布達拉宮,我又一次看見許多藏民們長跪不起。仰望神圣之顛,我看見雄偉的宮殿矗立在天地之間,縈繞莊嚴的氛圍。我仿佛聽到誦經的聲音,我仿佛觸摸到古老的靈魂,一種超乎自然的力量把持住了我,讓我在默默無語中又一次潸然淚下。
我在西藏收獲感動。這并非是普通的感觸,而是折服于信仰的強大力量,所以,當倉央嘉措的那首詩再一次響起在我的腦海中時,我對于它的理解不再是一首愛情詩那么簡單,他可能還有更多意義,很多我們不知道也無法感知的意義。
我只是想說:這是西藏,不再是以前的西藏,這里每天都在發生著改變,不管是好的壞的,對于土生土長在這里的藏民來說,我們始終只是一個游人。
所以,不要讓我們的文明去改變他們的文明,因為這是西藏,我們,不是主人,所以,求你,不要高聲說話,不要驚了那些朝圣者,他們正朝著他們的佛,安靜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