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青年人的悲哀。我27歲至今尚未找到結婚對象,成為家里最為焦慮的事。
自2014年8月回老家,至今已經相親十余次,均無戰果。第一次相親算是印象最為深刻的。當然,深刻不是相親的對象,而是,相親的過程。按當地人相親的風俗,雙方家長帶著各自的子女,在媒人約定的地方見面,見面并不聊天,而是憑眼緣,有眼緣的才繼續聯系,頗有尋找“一見鐘情”之感。
因為第一次相親,我并不知道看一眼就走,也是出于對女方的尊重我并沒有盯著女方看,只是微微一撇,靜候喝茶聊天時在仔細打量,誰知剛這么想著,相親已經結束了。我從媒人那里獲悉了女方的聯系方式,加了微信。時間過去太久,已經忘記有沒有和她聊過,聊過什么。
第一次相親匆匆過去,發生過卻像沒有發生過,我還沒有緩過神來就已經結束了。第一個相親對象在記憶里出現過,卻像沒有出現過。既沒有合適,也沒有不合適,就有始無終的結束了。我敢肯定當她再一次站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必然已經不識得她的模樣。
第二次相親也還是有些膽怯和羞赧。不過,這一次我仔細打量了對方的相貌,瘦高的身材,皮膚白凈,細長的三角眼,確實算不得漂亮。我出于禮貌,還是在以后的時間里和她保持著聯系,除了長相不要符合我的審美,其他都挺好。但是我想,找結婚對象應該找自己認可的吧,不管長相還是品性都是。我在選擇別人的同時,也在接受著別人的選擇,雙方合適真的很重要。
以后得相親,就記不得是第幾次了,但是卻有記憶非常深刻的人。有的見面后沒有聊,有的見面后聊過很久,卻因為不同的原因,各自東西。有的我沒看上,有的沒看上我,總之就是再相親這條路上屢屢失敗。
我一個弟妹給介紹了一個她的朋友。那姑娘挺好,有90后女孩共有的特征,愛自拍,愛發朋友圈,愛說一些嗲嗲的話,也有一個傳統家庭灌輸的本分和正經,是一個好女孩。我們聊天相處都很好。我不確定她很喜歡我,但她不討厭我是肯定的。說來分手的原因也挺搞笑,是我感覺她太矮,具體身高沒好意思問,但我們站在一起,總感覺身高差距挺大的。后來就跟她好聚好散了。再后來,看她發的朋友圈得知,他找了一個兵哥哥,雖然不像想象中的魁梧健壯,但很精神,祝她幸福,她值得。
還有一個表姐給介紹的對象,長得很漂亮,身材很標準,做房地產銷售,能說會道,很討人喜歡。不管內在還是外在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工作業績好,收入在臨沂應該是屬于非常高的那種。我內心很喜歡,卻不敢靠近。她太優秀,而相比之下,自己要遜色很多。后來也是在不置可否的失聯中斷開了。在后來,經過了約么一年光景,我見她仍沒有找到對象,而我也還是單身,就厚著臉皮和她聯系。她說,第一次感覺挺好,但是錯過了對方那就說明不是彼此的緣分,可以做朋友。于是我們就成了不在交流的朋友。
另一個表姐給介紹了一個做美容的姑娘。人不錯,長得五官端正,很成熟。第一眼看不出漂亮,但很耐看,感覺越端詳越漂亮。沒讀完初中,就輟學了,早早踏入社會。從她身上能看到社會教給她的成熟和氣質,有一股濃濃的大姐范兒。她很體諒人,也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心態很好,胸懷比較寬廣。
我和她聊天會經常說一些從書里看到的新認知。她也總是很配合,投來崇拜的目光,而我也沉浸在那種虛偽的榮耀中。在我們相處的時光里,我因為工作原因,去上海出差一個月,那一個月里,每天下班后的時間就是和她聊天。住在賓館里每個無聊的日子,是她的語言和文字陪我度過。回來那天,她去機場接我,我們一起去了我家。那是我第一次帶女孩子到家里。后來我媽詢問了她家的情況,我如實告知。單親,沒有了媽媽,兄弟姐妹6個,她是家里的老四,初中沒有讀完,而這些竟也成了家里反對我們繼續交往的理由。再后來,我和她聊起來這件事,她表示理解。我說,只要我們堅持,爸媽肯定會同意,如果不同意,那我們就私奔算了。而她表示,因為自己沒有了媽媽,所以希望能把未來的婆婆當媽媽待,所以也希望找一個能喜歡她的婆婆。現在如果違背老人的意愿,在一起了,將來的生活中也會滿是埋怨和矛盾。相比較之下,我想的那么單純和幼稚。又是一個好聚好散,我把她當成姐姐。我喜歡她,她喜歡我,可是我們敗給了世俗,沒有走到一起,從此天涯路人。
以后得日子還很漫長,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我的相親之路還會繼續。我不停的想,以后,我會遇見誰?我會錯過誰?我會和誰擁有愛情?我會和誰走入婚姻?在我多大的年紀?我不知道,但我很期待,我在為一個緣分,我在為一個人,我在為一個未來做著準備。
I a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