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想起來要寫小說,是因為想要逃避現實生活的無奈。
生活中的苦楚和抑郁總是令人心情沮喪,想要逃出來,離遠些,找一塊自己心靈的凈土,讓自己恣意些,暢快些,輕松些,自在些,讓自己有一個想像的世界。
世界中的人由自己 主宰,自己則可以超然物外,從上向下俯視蕓蕓眾生,無喜無悲,一切都是虛幻,一切都是妄念,轉換視角和位置之后,就覺得人生如戲。
決人生死,任人笑罵,位置不同,也無所謂啊, 無所謂。
(一個念頭又起,跑題之一)
后來想一想以前為了簡書的日 更這件事,從前每天都頗費躊躇,費盡心思去湊字數,真是好低級,好無聊啊。其實簡書的收益哪里是日更來的,日更的收益從來都只是毛毛雨,大頭的收益從來都是資本,有些事情只是大家心照不宣,都不說出來罷了。
真的的輸出,都是因為有了傾訴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可不是硬憋出來湊字的東西。
(一個念頭又起,跑題之二)
談起關于是選擇 小說寫作,還是像在頭條平臺進行自媒體評論寫作,或者干貨的分享輸出,之前也是反復糾結過,也都嘗試過,酸甜苦辣都嘗試過。
對于干貨的分享輸出,這個其實從寫作的意義上看最好,你和讀者都會因此有收獲,但是每個人的干貨總是有限的,想要總是有干貨輸出,其實真的不容易,時間稍微一長就會感到黔驢技窮, 要不然就是向干貨里注水,要不然就是無話可說,所以說,這個事情如果不是一方面的權威大家,是很難堅持做到底的。
有人反駁說:其實你可以寫讀書筆記啊,寫書評、影評等等,一方面輸入,一方面輸出,資源永不衰竭,寫作永不止歇。
但是說實話,這個其實時間長了,一樣沒有用的。看書、看影視劇,也需要對路、對脾氣。
有些書一看就有感覺,就想傾訴和分享,但還有更多的書,甚至是絕大多數的書籍,多翻幾頁都嫌煩,哪里有什么感覺呢,就更不要提寫筆記和分享了。
而且還有一點,你要寫書評就一定會有不少的引用和借鑒,這個有時候,尤其是在簡書這個平臺上,就被有心人說是抄襲啦,給你扣一頂大帽子,然后說不準還要受處罰,這個實在是風險太大,什么人都有,千萬不要得罪人家,不值得,真是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