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暑期已接近尾聲,打算跟十歲的兒子聊一聊開學后的打算。我語重心長、口干舌燥的說了將近十分鐘,兒子若有所思的點著頭。看的出來,他很尊重我,但我們們之間并沒有引起思想的共鳴,我好像唱了一場獨角戲,內心有一絲失落,暗自苦笑。
? ? ? 談話內容有點老生常談了,諸如上學期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新學期要加把勁兒、學會如何管理時間、做事要細心等等。
? ? 兒子沉默了很久,拉著我的手,淡定的從書架上找到一本《哈佛家訓》,熟練的翻到104頁,笑著對我說:“媽媽,請你認真看完,告訴我給你的啟示是什么?”
? ? 我不驚訝他對我這樣說話,因為我們之間很多時候就像朋友一樣。
? ? ? “小兔子是為奔跑而生的,應該有一個地方讓他發揮奔跑的特長。”
? ? ? ? ? “我們整個教育制度的設計,就像捕鼠器一樣,完全針對人的弱點,而不是發現和激勵一個人的優點與特長。”
? ? ? ? “父母師長注意的是孩子成績最差的一科,而不是最擅長的科目。”
? ? ? ? “人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能改正一個人的缺點,他就會變得更好,只要修正一個公司的缺點,這個公司就會更優良。可悲的是,這種推斷是完全錯誤的,只注意改正一個人或一家公司的缺點,而不重視發揮它的優點,只能造就一個平常或平庸的人或公司。”
? ? ? 看完后,兒子笑著對我說:“媽媽,兔子是應該跑步的,就不要逼著他去學游泳。”呵!小家伙在暗示我一些內容哦!
? ? ? 我 問他:“一根竹子,為什么有的做了晾衣架,而有的卻成了藝術家手中的竹笛呢?”
? ? “媽媽,你錯了!竹子就是一根竹子,它有什么樣的用途,決定權在于它的主人,不在于它自己。也許它就只想做一根自由自在的竹子呢?”
? ? 我又問:“那木桶效應呢?一個木桶盛水的多少在于它最短的那根木板,我們只有補齊它,才能讓它盛最多的水。”
? ? “媽媽,你又錯了!木桶盛水少的話,我們可以換個器皿,為什么老盯著木桶呢?”我無語。
? ? ? “媽媽,我的優點、缺點其實我都知道,我擅長做什么我很清楚,請不要老盯著我的分數和我的缺點不放。好嗎?”兒子笑著對我說完,淡定自若的又捧起了自己愛看的書。
? ? ? 看著兒子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很多時候,孩子是一面鏡子,能照出我們成人世界中的很多問題。
? ? ? 暑期間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補習班、特長班等等琳瑯滿目,作為父母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我們的孩子究竟最需要什么呢?
? ? ? (這是新買的包包,兒子親手為我做的畫)
他創作的第一本英文繪本
看完電影《哪咤之魔童降世》的觀影感
? ? ? 他的一些繪畫作品
去上海在高鐵上寫的小詩
? ? ? 是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思想,我們成人過多的干涉和限制,只會扼殺那寶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 ? 突然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不管教的勇氣》的幾句話,“父母無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夠幫助孩子鼓起勇敢面對生活的勇氣。”“要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必須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并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 ? 善于發現和放大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給提供他們更廣大的舞臺,才是最重要的。
? ? ? 一路陪伴,一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