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能拍星星的手機,長時間曝光沒有問題。但是昨天我連續抓拍發現了他的幀率(每秒的幀數(fps)或者說幀率表示圖形處理器處理場時每秒鐘能夠更新的次數。玩游戲的朋友都知道fps吧,就是是個東西)并不能達到我的要求。連拍的照片并不是能達到我所追求的那種如同慢鏡頭特效。我再次感覺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連拍,是為了抓拍到那最關鍵的動作!拍照是為了記錄瞬間,而連拍我覺得可以用來反思運動的動作是否規范?是一種對于那一瞬間的放大!突然間,有點想去玩高速攝像機了。把過去那一瞬間放大,這在生活中不就是我們常說的反思嘛?只不過前者是通過自己的行動與標準動作進行對比,來改進自己動作。來得到提升。而后者是通過審視過去的某天、某件事,有時是某類相同的問題,來反思自己假設。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不斷的追求獲得信息的數量,即使是碎片化的時間,也不讓大腦來休息,不停地瀏覽瀏覽,我們越是想要提升自己,就越是訂閱各種公眾號、看技巧文章、買暢銷書籍、看牛人分享,反而越來越少的關注自己本身:臨到自己,生活似乎依舊。
就跟韓寒說過的,聽過太多的大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貓叔也就常說,不去做,然并卵。
也許你跟我一樣都是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內心很糟糕透頂。知道自己的知行不合一,如果再不去試著改變一下,那是很痛苦的,回想起曾經有段自虐的經歷,就覺得可怕。但是很慶幸的是,那就是一小段時間,也沒有導致更嚴重的抑郁。
讓我們一起去試著改變一下吧。
柴靜也說過: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這不正是要我們自己反思自己的生活嘛?
我隱約記得,王小波對他侄子說過:別人的痛苦才是財富。
我更喜歡卓別林的那句話:所有發生在我身邊的事,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
如果你沒有發現財富,那就去試著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吧。做一個靈魂出竅的人,去冷眼審視自己的生活。這是不是很酷?
人們都說要么靈魂在路上,要么身體在路上。這一句話,好像是說,閱讀跟旅行至少一個在路上。然而有些人多讀了很多書,可能內心有了一些成長,但是他們也許會懷疑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這樣我們很難去堅持這種沒有反饋事情。對于我這個不會讀書,也不怎么讀書的人,讀自己的生活,不就是很好的選擇嘛?既不用擔心怎么讀書的問題,也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
正如成甲在書中所寫到的:生活就是一本書,我們每天經歷的事情,都是一個個埋藏著著啟發的案例,關鍵是我們有能力解讀它。首先要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選擇出來,然后才能從中發現更有價值的啟發。這個過程,都是在鍛煉反思的能力。
注:不要因為覺得讀書沒有用就放棄讀書了哦,跟我一樣不會讀書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些教如何閱讀的工具類書籍,比如說,我看了一半就不看的了《如何閱讀一本書》。
愿我們大家都能如同高速攝像機一樣放大我們生活中的某些點滴生活,進行反思。
而不是像陀螺一樣,不停的轉啊轉!
更可悲的是,還不知道自己不停轉啊轉是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