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紅玫瑰與白玫瑰》)。
可是,這個才華卓絕的女人卻被男人深深地傷害了。
想當年,漂亮聰慧的她不顧對方已有一妻一妾的現狀,因為不諳情事,她的初戀給了那位情場高手,輾轉過后才有了婚約。但是新鮮感一過,那個人渣去武漢辦《大楚報》,先是愛上了17歲的護士小周,后又和朋友的妻子范秀美混在了一起。她責問他,說:‘’你與我結婚時,婚貼上寫‘現世安穩’,你不給我安穩‘’。他的回答是:‘’我待你,天上地下,無所得選擇。若選擇,不但與你是選擇,亦對不起小周。人世迢迢如歲月,但是無嫌猜,安不上取舍的話。‘’
她又隱忍了一段時間,等到確定對方已經脫離險境(他是個漢奸),她才給他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寫到:‘’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唯時以小吉(劫)故,不愿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也是不看的了!‘’
分手就分手唄,這個傻女人還隨信附上了30萬的分手費,而這些,是她辛辛苦苦所寫的電視劇本《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所有稿費。
這個傻女人就是民國時期才女、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而那個傷害她的負心漢叫胡蘭成—汪偽政府的宣傳次長、一個大漢奸。
她自己在文章中寫到:有些傻話,不但要背著人說,還要背著自己說,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一輩子都愛你。……死于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之攜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是不由得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的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傾城之戀》)
我想,她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定是因有了深深的傷痛才會有如此深刻的領悟的。
是啊,多么痛的領悟,那個花心大蘿卜曾是她的全部,可是她走的卻那么的孤獨!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她的祖父張佩倫是清末名臣,而其祖母李菊藕是清庭重臣、大名鼎鼎的李鴻章之長女。起初,李菊藕聽說父親把自己嫁給年齡大自己許多,又結過婚的張佩倫心里著實不爽,不過后來她了解到了張佩倫的才華,心甘情愿的嫁了過去。張家的后人對顯赫的祖父并無好感,認為他配不上貌美的祖母,但是張愛玲卻不這么看,或許她從祖父留下的手稿中能讀懂他的真性情。
人的富貴總是不能持續太久。顯赫一時的張家到了張愛玲父母一代已經完全敗落。父親張廷重有富家遺少的所有毛病。他少有才華、喜歡吟詩作對但是卻抽鴉片、逛妓院,成天眠花宿柳。而她的母親黃逸梵卻是個新時代的女性,她家庭觀念淡漠,追求自我,在張愛玲只有兩歲時便去了法國學習美術。新女性。少年時代母愛的缺失給張愛玲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陰影,而這個陰影直接反應在她的作品中,她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幾乎都是缺乏母愛、對母愛不信任的人。所以張愛玲的文字和眼光從來不是平面的,她一出生,她的命運就是注定了的。八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回到了國內。其實她的母親并不是一個有高文化修養的人,但是她的留學背景加之一往無前的新時代女性的形象使得她光彩照人,熠熠生輝,八歲的張愛玲此時是用驕傲和仰慕的眼神來看自己的母親的。
父母離婚的時候,她九歲。或許在父親那邊生活太久了,此刻她對父母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父親那邊沉悶的家庭氛圍讓她覺得壓抑,而母親的新派生活對她來說充滿了新奇,所以她就經常往返于父母兩邊生活,而這一點,讓她的繼母民國—前總理之女孫用深為不滿。她在文章中說到同行互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況都是女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她在《談女人》中說女人的活動范圍有限,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同時,一個壞女人往往比一個壞男人壞得更徹底。
有一次,她去母親那里住了幾天。回來后,繼母責問她,為什么事先不告訴自己,她說之前已經告訴父親了。繼母一個耳光打過來,她本能的反抗了。于是這個女人尖叫著去告訴自己的丈夫。她就因為這個事情被父親和繼母聯手暴打,并關在家里好幾個月,期間得了重病也不給看。被關押了大半年以后,她終于有機會逃了出來。她后來在文章中描述了這段經歷,她毫不掩飾逃離父親家的歡樂心情,我在街沿急急走著,每一腳踏在地上都是一個響亮的吻。
母親給了她兩條路,第一條用錢打扮自己,然后嫁人;第二條,用錢讀書。她選擇了第二條。可是母親的經濟狀況并不寬裕,她們之間的矛盾慢慢顯現出來,所以她說母親的家亦不復是柔和的了。
好在母親在有一點上更具有中國化,那就是她要在女兒身上實現自己的人生愿望。
母親一心一意想打照一個社交名媛出來。
可是童年的經歷讓張愛玲的性格孤獨清高,甚至有點冷漠。
她曾經自我調侃說自己小時候‘’抓周‘’抓住的是錢,所以從小就愛錢。她毫不避諱的說自己是拜金主義者,曾經的夢想就是漂亮的衣服裝滿幾大柜子。
‘’我喜歡錢,我只看到錢的好處,看不到錢的壞處。‘’
她幾乎和所有的人都錙珠必較,甚至終生的好友炎櫻。
但是當愛情迷惑她的眼睛的時候,她大方過,大方得令人吃驚。
1939年,張愛玲考進香港大學文學院專攻文學。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香港淪陷,張愛玲沒有畢業就回到了上海,以文學創作為生。
1943年,張愛玲的幾篇重要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等出爐,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
1944年初春的一天,躺在藤椅上翻讀《天地》第11期的胡蘭成,突然被一篇小說吸引,那干練細膩的筆鋒深深的吸引了他。這篇小說名叫《封鎖》,作者就是張愛玲。
一回到上海,他就輾轉找到張愛玲的好友蘇青打聽張愛玲的住處,并發表一篇題為《評張愛玲》的文章,文中極盡吹捧之能事,甚至到了諂媚的程度,比如里面有魯迅之后終于有了她,她是個偉大的作家之類的話。所以當時有人寫信譏諷到太平洋里淹死了一只雞,非有人說自己喝的是雞湯。此話用來諷刺胡蘭成吹噓張愛玲的貴族身份一事。
胡蘭成,浙江紹興人,比張愛玲大15歲,擅長寫作,抗日戰爭期間出任汪精衛政府的‘’筆桿子‘’,曾發表賣國社論《戰難,和亦不易》。此時他任汪偽政府的宣傳次長。
胡蘭成第一次去拜訪張愛玲是吃了閉門羹的,但是《天地》第12期上是刊登了張愛玲的照片的,他對她的外貌也相當滿意。于是又去拜訪,并且從門縫中塞進去一封信。
不諳世事的女孩子總是吃這一套的。胡蘭成最終見到了張愛玲,兩人一談就談了五個小時。
然后,他每天都去,張愛玲很快就被這個情場高手拿下。
胡蘭成是結過兩次婚的人,且現在仍有家室。
但是任性的張愛玲竟然可以接受這些。
胡蘭成喜不自勝。
真是天上掉下了個張愛玲。
張愛玲若看清了胡蘭成,人生也不至于如此悲摧。可是她看不清。
她甚至說我已經考慮過了,你在我這里來來去去也可以……
很快胡蘭成的相好小白云就來張愛玲處大鬧。
最終兩人結婚。但是只有一紙婚約,張愛玲這里只有摯友炎櫻一人見證他們的結合。
抗戰結束以后,作為大漢奸的胡蘭成被迫逃亡。
癡情的張愛玲天天盼著胡蘭成可以回到身邊來。
可是胡蘭成這樣的人是留不住更是藏不住的。
1945年8月15日,胡蘭成逃到了浙江,逃往溫州的路上他勾搭上了范秀美。不久他甚至叫張愛玲拿錢給范秀美打胎。張愛玲竟然拿出一些金鐲子變賣以后把錢給了他。
有種愛叫做失去尊嚴的愛。愛到連怨與恨都沒有了。
這樣的三角關系。張愛玲真的是很委屈的。
這幾年是張愛玲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終于走到了心酸的盡頭。于是和胡蘭成提出了分手,雖說她還是會用稿費接濟胡蘭成。
這段感情孰是孰非并不重要。但是張愛玲肯定是受傷了的。
有一部電影叫《滾滾紅塵》就是以他們的故事為原型的,但實際上他們的故事遠沒有那么唯美。
起初不經意的你
和少年不經事的我
紅塵中的情緣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語的膠著……
歌中這樣唱著。但是這里的傷與痛只有張愛玲自己慢慢去體會了。
其實抗戰結束以后的張愛玲處境非常尷尬,有人說她心甘情愿的做漢奸妾,把她和陳碧君等相提并論。
1952年,她從上海申請去了香港。
1955年,她只身前往美國。在此期間她創作的《金鎖記》被有的人譽為最偉大的中篇小說。
后來她認識了賴雅,一個比她大29歲的美國作家。她甚至懷上了賴雅的孩子。可是賴雅是一個漂流慣了的人,兩人經過商量,張愛玲最終妥協。結果就是結婚可以,但不要這個孩子。在他們之間,愛情這個東西似乎成了一種奢侈品。
張愛玲說女人有時候冷靜起來,有時候是沒有人性的。而且真會演戲。恐怕每一個女人都是一個女戲子。(《半生緣》)
雖然她自己說過結婚若是為了生計,那么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但是此時他們卻不得不為生計成天發愁。他們的經濟狀況異常窘迫。一個月租61美元、不包括電費的房租竟然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后來,賴雅生病。張愛玲一直伺候著他,直到他生命結束。
在張愛玲生命的最后二十年,她生活的非常封閉。她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幾乎每個星期搬一次家,目的就是一個為了躲虱子。她17歲的時候就說過虱子。她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天才夢》)
這難道也是一種預言?
張愛玲死得很凄涼。她死后七天才被人發現。她的家里沒有家具沒有床。她躺在地板上,身上蓋著薄薄的毯子。
她的人生就是傳奇。她的文字,貌似漫不經心,實則句句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