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葉沙誦讀到“淮海路的靈魂將安身何處”時,頓時熱淚盈眶。現在,淮海路的靈魂,只能在我們的記憶里,在我們的夢里。我心里這樣回答鄭先生和葉女士。我也隨你們夢回一次那個街角。
我曾在淮海路附近工作過二十年。野味香的餛飩成為我的最愛。1978年我懷孕的那十個月,野味香的餛飩簡直是我的靈丹妙藥。每當我妊娠反應到高潮時,心里只想吃鮮鮮的湯落落的餛飩,眼淚口水直往外冒,坐立不安。這時,我就溜出單位大門,在陜西北路北京西路口的車站,踏上24路電車,往南乘坐兩站,到淮海路下車,朝前走十來步,就是野味香點心店了。付8分錢,買一碗餛飩。當我吃完餛飩,拿鮮鮮的餛飩湯一口氣吃下去后,渾身舒坦。剛剛還像瘟雞的我,一下子又神氣活現了。回到單位,我不好意思地與同事打招呼,同事們只是投來善意的微笑。
單位搬到陜西南路新樂路后,午間休息,只要有機會,我們幾個女同胞就會去淮海路兜一圈。上次吃過天津館的狗不理包子,這次就嘗嘗江夏點心店的豆皮……雖然這些不是我的最愛,但是曉得各地的小吃是必須的,要不去年到湖北旅游,吃吃武漢的豆皮,會感到還是江夏的味道適意呢?
說到公泰果品店,還有一件事讓我銘記于心。那時100元面值的紙幣剛發行,它的顏色與10元面值的紙幣相似。一天我的同事在公泰果品店排隊買西瓜,錯將100元當10元付給了營業員,營業員也沒發覺。回到單位發現不對,馬上趕到公泰果品店說明情況。那位營業員當即回答:現在忙,等到下班結賬,如果確有此事,一定退回給你。下班時分,總機告知說,公泰來電話了,讓我同事去拿錢。整個過程相當流暢,不用你去說教什么“要講誠信”,也不見營業員既客氣但又搪塞的告訴你,他要請示一下經理什么的。現在看來這就是這種老店賴以生存的基調,也可以講是淮海路的靈魂所在。
沿陜西南路朝北,在威海路口,有一家上海服裝公司的門市部,隔三差五會拿出制作出口服裝的余料出售。這種零頭布,3,5元一段,又不要布票(上海曾經買布料要憑布票),花式又別致,吸引了不少的女士前往,我們也是長客。買一,二塊布料,回家給小孩做一件襯衫,給自己做一條裙子,自產自銷,獨一無二,不要忒得意哦。
前幾天,路過這個門市部,真的是今非昔比了。門可羅雀,像一個縮癟老太婆,躲在一邊。
淮海路那一街角,變得陌生,疏遠了。原來的淮海路只能在記憶里,在夢里。記憶里,夢里的淮海路才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