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回家過年嗎?
越是到臘月根兒,老家農村的親友聊天,總要問這么上一句。
年味兒越來越淡,其實有很多理由可以阻止回家的腳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但凡從村兒里出來的后天城市人,都不會忘了那條熟悉的回家的路。
毫不掩飾地說,我對老家的情感是復雜的。渴望見到,卻又不愿太過親近。回到老家時,無拘無束,悠然自得。可隱約間又莫名地有些不太適應。即便老家有千般不好,但是,老家在精神世界里,永遠是一個最為重要的地方,是任何世界都無法為之相比的。
正因如此,過年回家,永遠是國人年底的主題。
親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老家是冀南平原一個村莊,村子不大,千余口人吧。看似普通的小村名氣不小,它是梅拳祖師鄒氏的所在。每年正月,國內外成千上萬的梅拳弟子都要聚集在鄒氏墓群前,比武亮拳,切磋獻藝,鑼鼓震天響,熱鬧非常。
去年,爸爸退休之后第二天就回了老家。住在老家的爺爺、奶奶都年逾八旬,行動漸不利索,需要人來照顧。爸爸說:“該好好盡孝了。”
我是家里長孫,但常年在外生活,回家不多,遠比不上堂弟們對長輩的孝心。
我身體不好,惹得爺爺常常牽掛。臘月二十七,爺爺打來電話,剛寒暄了幾句,他就問我身體怎么樣?我答,好多了。他再三叮囑:一定不能馬虎大意,實在不行,就別回老家了,老家太冷,別把病給勾出來,要不就得受罪了……
農村取暖比不了城市,街坊們自己燒爐子,條件好點兒的裝了暖氣,但溫度也不會太高。
這一點兒,爸爸早就考慮到了。他先是將臥室的玻璃重新裝成雙層,然后又換了新鍋爐,把房間里的暖氣加裝兩組,甚至連房頂都重新裝修。
他做的這一切,都只為我和妻兒回家時不挨凍。
做完了這些,爸爸還是不放心。臘月二十八,他又專門打來電話:要不別回來了,如果把病再給折騰復發,就不值得了。
哎!盡管體弱是事實,但也不至于弱成這樣呵。
或許是去年節后不久,纏人的腸疾重犯,把家人給嚇壞了吧!
臘月二十九,我們回到老家。
房間早已打掃干凈,暖氣燒得燙手,進到屋子里,熱氣騰騰。廚房里的砂鍋里有燉好的大塊酥魚,這是兒子最喜歡吃的。
回到老家,外面世界的繁瑣虛偽皆可棄之不理。回到老家,長輩同輩聊的都是掏心的真誠。
這,就是血緣的緣故吧。
大年初一,照例祭拜家族先祖,而后便是轉著村子給長輩磕頭拜年,來來往往。
一步步踩在鄉間小路上,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路邊的麥苗成方連片,等天氣再暖和些,該是它們競相展示綠油油的時候了。每個人心底都有個最親切的地方。那個地方叫做故鄉,那里有天真無邪,有少不更事,有挫折失落,也有榮耀尊嚴。
現在的農村不比從前,生活已經有了質的飛躍。起碼吃什么似已不那么重要了,關鍵的是全家老少都能熱熱鬧鬧地相聚在一起。特別是年夜飯,每個成員在意的是家庭團聚這種儀式感,人丁興旺,團聚一堂,都是家庭幸福美滿的象征。儀式的背后是暖暖的親情,是無法割舍掉的。
敲打這篇文字時,除夕已過,漫步村莊,到處是鞭炮的碎屑,時而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還有空氣里飄散著的燒紙、香火的味道。回想自己身后或深或淺的足跡,總能找到幾個深刻得不能忘懷,清晰得如在眼底,楔子一樣嵌入生命骨髓的腳印,它似一串珠子中間的連綴點,系著過去和未來,改變著人生的方向。
但不管怎么說,年就這樣過了,肆意地熱鬧著,撒歡地快樂著。
回到老家,一年的奔勞似乎找到了歇腳之處。但,終究要歸于日常的平靜,不喧不囂,靜如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