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8年暴漲780萬倍的比特幣到底是啥?
網絡虛擬貨幣大致可以分為
第一類是大家熟悉的游戲幣。在單機游戲時代,主角靠打倒敵人、進賭館贏錢等方式積累貨幣,用這些購買草藥和裝備,但只能在自己的游戲機里使用。那時,玩家之間沒有“市場”。自從互聯網建立起門戶和社區、實現游戲聯網以來,虛擬貨幣便有了“金融市場”玩家之間可以交易游戲幣。
第二類是門戶網站或者即時通訊工具服務商發行的專用貨幣,用于購買本網站內的服務。使用最廣泛的當屬[騰訊公司的Q 幣,可用來購買會員資格、QQ秀等增值服務
第三類互聯網上的虛擬貨幣,如比特幣(BTC)、萊特貨幣(LTC)等,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源的P2P軟體產生的電子貨幣,也有人將比特幣意譯為“比特金”,是一種網絡虛擬貨幣。主要用于互聯網金融投資,也可以作為新式貨幣直接用于生活中使用。
關于比特幣的一個段子是2010年5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位程序員成功用1w比特幣換取了兩塊披薩。當然這并不是程序員和披薩小哥的直接交易,二是有人愿意接受這些比特幣,替這位程序員買回了披薩。
幾年過去,當初僅能買到兩塊披薩的比特幣,如今3700枚就可以在倫敦購買豪宅。該位程序員可以說是吃了全世界最貴的披薩,但我們不去追究該位程序員有沒有后悔,因為重要的是,從那一刻開始,比特幣就已經被市場賦予了支付屬性。
所以從本質上來講,比特幣是一種支付技術。其高度的交易自由性和恒定的稀缺性帶給比特幣難以替代的交易價值。
在支付市場上一筆交易的形成至少需要三個身份的介入,賣家、賣家和銀行。賣家買東西,需要向銀行發出指令,銀行從自己的賬戶上扣除金額,再向賣家的銀行賬號轉款。
在這筆支付過程中1銀行充當中介的角色,收取費用;2,交易需要實名。
而比特幣通過區塊鏈技術把以上過程都免去了,即賣家可以直接向賣家匿名付款
比特不為區塊鏈技術發展下的產物之一,作為數字虛擬貨幣的一種,它的總量恒定,僅2100萬枚。并且開采難度會隨著可開采數量減少而成比例增加,因此其稀缺性按被認為幾乎可以媲美于黃金。加上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讓他難以被追蹤安全性和隱匿性極佳,且交易無國界限制
但是這些特性使得市場對于比特幣持兩極分化的態度,它為擁躉者提供了交易價值,也為做空者口中的洗錢工具給出了論據。
國內交易縮水,全球比特幣交易,中國占比1.6%
目前包括哦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正面臨這全國政府的封殺國內全面叫停比特幣交易和ICO(一開始ICO只是數字貨幣愛好者的一種社區行為,隨著數字貨幣以及區塊鏈的不斷發展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并參與。絕大部分ICO都是通過比特幣或其他數字貨幣進行的。)后,韓國政府隨后也宣布禁止一切形式的ICO。此前曾遲較開放態度的俄羅斯也稱將封殺比特幣。
此前有報告顯示,今年6月,國內比特幣交易占全球總交易量的30%,而今年9月,國內開始對加密貨幣交易的嚴格監管大幅度改變了比特幣市場的全球占比,現在在世界上比特幣交易所的交易總額中人民幣對比特幣的較量約占1.6%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近期也對比特幣發布風險提示稱,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缺乏明確的價值基礎,市場投機氣氛濃厚,價格波動劇烈,投資者盲目跟風炒作,易造成資金損失。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在我國并無合法設立的依據。
從存在至今,關于“比特幣泡沫” 的言論從未間斷過,這些虛擬貨幣到底算不算貨幣,其中的關鍵點,是大眾是否承認并接受使用該貨幣。所以比特幣是否值得投資,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