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們心的向往。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晴
每逢這樣的天,就特別喜愛仰頭看,纖塵不染的碧空,漂浮著棉花糖一樣潔白的云朵,即使周遭喧囂,看著它,靈魂出竅般,感受到的卻是靜謐,安祥,仿佛那里就是詩,就是遠方……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遠
盛開著永不凋零
藍蓮花
沒有什么比這首歌更應景。一邊哼著許巍的《藍蓮花》,一邊蹬著摩拜。自東向西,和煦的陽光照著我的背,暖暖的,抬頭望天,天空沒有刺眼的光芒,卻明亮又澄凈。
風和日麗,秋高氣爽,說的就是當下這般美好的時光,一邊享受著,一邊為想到這倆詞暗自得意。
陽光把背影照在右前方,水泥路面泛著隱隱的清光。一路向前,云也在動,但不如我快,騎過一片“棉花”,又騎過一片藍天。
再一仰頭,一只鳥兒從我的左上方掠過,它離天空那么遠,離我那么近,近得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張開的兩只翅膀,一上一下,不緊不慢地煽動著,我不由地加快自己雙腿的節奏。
然而,就那么一眨眼功夫,它就把我越拋越遠,我眼見著它越來越小,消失在遠處的樹梢后。徒然緊蹬幾下后,我便像皮球泄了氣,慢了下來,悵然若失:終究是追不上的……
可是,為什么要去追一只鳥兒呢?原本也是追不上的啊!想學夸父?好不自量力!想到這,自嘲地笑了。
昨晚,寫作群的小伙伴問:“寫了一年了!大家有沒有總結下自己的成績啊?”
嗯,去年十月報的寫作班,正好一年了,說成績,三百多的關注多是僵尸粉,一千多的喜歡有真誠的,友情的也不少,說成績實在有些汗顏。
然而,于自己,本就是一次無心插柳的舉動,竟然也不算太困難地寫了一年,累積了一百多篇,二十多萬字,都是出于本心,彼時彼刻所能達到的最好,這難道不值得開心嗎?
更重要的,是自己這一年不像以前那么茫然無措,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一年來,幾乎所有的閑暇時間都用在了看書、碼字上,甚至幾近荒蕪了生活。
最重要的,在梅拾瓔老師的影響下,原先只讀雞湯干貨的我看起了散文,并在梅老師的鼓勵下投了散文專題。尤記得看到被收錄的消息時,自己呆呆地盯了半天:原來,這也算散文!原來,我也能寫散文!
當《在眼前的茍且中過出點詩和遠方》被收錄《今日看點》上了主頁后,我始相信,原來,我是真的可以寫散文!尤其在小伙伴們的點評中,看到了從文中讀出了“細膩溫婉”,原來,果真文如其人,工作生活早已把自己錘煉成了風風火火的女漢子……
從此,關注生活中一些不曾留意的小事,學會欣賞一點點的美好,體會一絲絲的溫暖與感動。“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八個字不再只流于表面,而是真正地有了觸動。
而今回首這一篇篇認真學習體悟思考后寫下的小文,想到對自己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對自己性情的豐富與提升,自己由原先表面的大喇喇有了點“女人味”,內心抑郁煩悶變得積極而有活力,真覺得成績大大。
嘿嘿,有點自嗨,有點自戀,那又有什么關系呢!文字不單純是變現、成名成家的載體,對于多數人,更多的是記錄、梳理的一種工具,甚至是情緒的出口,兼有治愈的作用。接納自己,愉悅自己,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對于如我這般的人似乎比賺多少錢更重要。
當然,咱不能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陰暗心理,就像看見空中的鳥兒飛,會下意識地蹬快自行車,久居名利場,難免不受其影響,也會時有想到變現、成名成家,想到寫作的意義,想到投入產出比、機會成本、沉沒成本。
可是啊,你不是鳥兒,你飛不起來!可是啊,即便你是鳥,也要想一想自己是只什么鳥不是嘛?是燕雀,還是鴻鵠?是幼鳥還是成鳥?能飛多高?能飛多遠?
穿過幽暗的歲月
也曾感到彷徨
當你低頭的瞬間
才發覺腳下的路
思緒由清澈高遠的藍天扯回,低頭看看腳下的路,它蜿蜒曲折,前路漫漫又未知。然而,我們能把握的,要把握的,只能是腳下的這一段,把這一段盡力地走好,并享受當下的歡喜。畢竟,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如果走過山重水復,迎來柳暗花明,權當喜上加喜,豈不更好;如果行至水窮處,至少享受了這一程山水的美好,不妨也學著坐看云起時,又有什么大不了。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們心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