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第七感輕嗅到了離別的氣息,知道你就要離開熟悉的地方,去往另一座城。頓時有種莫名的傷感,像被洋蔥辣到了眼睛,有種想哭的沖動。人來人往的街道,拐角處有熟悉的街景,那是你來過的季節(jié)。
也許我們都曾慶幸過:在兵荒馬亂的歲月里,在彼此心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一切美好的背后,離別總會悄悄埋下伏筆。在選擇與決定面前,我們總是顯得手足無措。
道一句:珍重安好,晴天相伴。事若求全何所樂,我們都要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希望下次相見,能有更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在你面前。
是誰說過:身體和靈魂,要有一個在路上。你選擇獨自旅行,看過了許多風景,領略了一座座城。用旅行來開闊視野、填補生命的空缺,在思考中升華自我。
我選擇看書,在文字中沉淪,書寫人生的清冷,以此喂養(yǎng)淺薄的靈魂。我敬佩你說走就走的勇氣,你欣賞我細膩的文筆。生活總有不完美,所幸我們堅持自己的選擇。
張愛玲曾對友人說過,她最喜歡居住的地方是上海,最喜歡穿的服裝是旗袍。并寫過散文《到底是上海人》,來分析上海人精明世故卻又能將生活過得得體穩(wěn)當,流露出她特有的上海情結。
特別是上海的里弄、十里洋場、霞飛路,更是令人難以忘懷,如胸口的玫瑰刺青,到底深刻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情結,那是魂牽夢繞之地。
如文人心中的江南情結,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總有才子佳人情深款款的故事發(fā)生;也總有書生意氣、胸懷壯志的愛國憂國之情感人。或許平凡的你我,心中亦有個上海情結。時間軸應該放在近現(xiàn)代,民國時期尤為顯著。
那是五四精神的發(fā)源地,追求和平、民主與自由。彰顯共和精神的中山裝正盛行,成為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的盔甲。一方面抵抗代表封建氣息的長袍馬褂,一方面維護著變法革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尊嚴。
而非如日本“明治維新”般,舉國上下王公大臣皆西裝革履、洋酒香檳慶祝著、笑著全盤接受。而旗袍更是國之瑰寶,好不容易擺脫封建的束縛,并沒有立馬換上晚會小禮服。
身著一旗袍,最能體現(xiàn)東方女性之美,帶著古典優(yōu)雅之氣息,嫣然一笑,如玉生香,怎能令人不心動神往。里弄這凝固的藝術,如一部古書,書香四溢。
細細翻閱,世間百態(tài)、悲歡離合盡躍入眼簾,如品一杯春前龍井般醇香,耐人尋味。
在輕描淡寫中,內心早已勾勒出一幅懷舊上海圖。而你的足跡,已站在這片土地,去真實而親切地感受它帶來的欣喜與溫熱。
用足跡去丈量每一寸土地,追尋已逝年代的光影,去見心中所期盼之人與事。在平淡的流年里,這份鮮活足以讓回憶溫存許久。
你用旅行來探知生命,我用文字來安放心靈。歲月無涯,我們各自奔向遠方,只為了不負心中所想。在可能性與未知性復雜交錯的時空中,尚看不清未來的模樣。
在十字路口面前,有太多雜亂的軌跡,洞悉于世又是誰能自信萬分?每個人在人生的戲臺上演繹著自己的精彩,粉墨登場的姿態(tài)要求你從容穩(wěn)重。
無論劇本是否了然于胸,都只能演繹到底,畢竟,劇本是自己寫的,或深刻或平淡。我們要做的就是演好自己的角色,不過多入他人的戲,以免徒增負擔。
曲終人散之際,倒不是為博他人的喝彩聲,而是以盡興來給自己一個交代。
觀世事人情以感悟生命,讀詩書故事以領悟人生。在通往心中彼岸時,須先泅渡過一條條河流,在歲月的猛浪沖擊下,去不斷堅強內心,學會成長。愿前行道路上:各自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