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荷
《詩經 國風》開篇第一首詩歌即為人人熟知的《關雎》,其中廣為流傳的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即為“關關相鳴的雎鳩,歇息在河中的沙洲。美麗賢惠的姑娘啊,真是君子的好配偶”。
那么,這一句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中的“關雎”是一種水鳥,鳴叫擬聲“關關”,歷來被解釋為一種雌雄情意專一,堅貞執守的象征。
那么這到底是一種什么的鳥?長什么樣?
辭書之祖《爾雅》釋雎鳩為:“鴡鳩,王鴡”,鴡亦作雎。郭璞注其曰:“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邊食魚?!迸f題師曠所做《禽經》釋:“王雎,雎鳩,魚鷹也。”
《毛詩故訓傳》曰:“雎鳩,王雎也,鳥鷙而有別,多子。江表人呼以為魚鷹,雌雄相愛,不同居處?!?/p>
雎鳩、王雎、鶚,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魚鷹,也叫鸕鶿。
魚鷹長什么樣子?
魚鷹也叫鸕鶿,是大型的食魚游禽,善于潛水,潛水后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干后才能飛翔。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于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后位,趾扁,后趾較長,具全蹼。棲息于海濱、湖沼中。飛時頸和腳均伸直。常被人馴化用以捕魚,在喉部系繩,捕到后強行吐出。
體型大的魚鷹算是水中的一種猛禽,飛翔能力也很不錯,美國空軍有一種雙翼機型起名為“魚鷹”,可見其威力。
從外表為猛禽這個角度來說,魚鷹顯然不符合“關雎”作為一種堅貞愛情象征的水鳥,現實中的魚鷹相互配合默契,筑巢時大多遠離河岸,高居懸崖或者在樹上,群體生活比較和諧,從這一點來說,似乎又有幾分相合。
有人認為是鴛鴦,他們形影不離,其實這就完全錯了。鴛鴦才是水鳥動物里面朝三暮四的家伙,而解釋為魚鷹似乎更為恰當。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魚鷹經過數千年的進化,包括人工馴養,已經能利用翅膀進行飛翔,水性極好,但從它的叫聲“關關”,類似鴨子“嘎嘎”的叫聲。
有人說關雎是白腹秧雞。
這是一種涉禽,符合詩中“在河之洲”的環境描寫,其叫聲類似“苦哇、苦哇”,連讀音近“關關”。更重要的一點是,白腹秧雞生性羞怯膽小,藏于水草叢中,只聞其聲,難見其形,像愛情中羞怯的男女。繁殖期叫聲更響亮,仿佛在抱怨什么。
這貌似符合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描寫,在繁殖期叫聲大,求偶育子,符合了“關雎”的一切特征。
《詩經 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仿佛是一個男子寫給女子的情書,唯美多情。
為什么用雎鳩在隱喻愛情呢?
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中解釋說:“魯說曰,關關,音聲和也。又曰,雎鳩,王雎。又曰,夫雎鳩之鳥猶未嘗見乘居而匹處也。齊說曰,貞鳥雎鳩,執一無尤。”
大意是說:“關關”的鳥叫聲非常和諧悅耳,讓人聯想到夫妻之間的琴瑟和鳴。其次,雎鳩是一種一夫一妻制的鳥,古人稱它們為“貞鳥”,認為它們是恪守貞操的,符合人類家庭倫理中的價值觀。
總之,《詩經 關雎》流傳千古,人們吟詠傳頌的是它唯美的愛情,勾起了人們無數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