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設計者:洞口150肖雪穎
一、教材分析
? ? ? ? 這部分內容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與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不進位加與不退位減的口算方法,明確了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道理,而用豎式計算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計算難度并不大,所以教材將加、減法筆算合并在一起進行微課教學。這部分內容既是學生正式學習加、減法筆算的開始,又是接著學習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乃至以后學習三位數加、減法筆算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筆算方法的過程,能用豎式正確地進行計算。
2、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培養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準備
ppt課件,計數棒,計數器,洋蔥教學視頻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心和愛護。你們看,有一所學校的一年級學生正準備乘汽車去旅游呢,他們多高興啊,聽一聽他們說了些什么。
2、教學新授
(1)出示情境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掛圖,讀圖中人物的對話。
提問:你能從圖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組里互相說說,然后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一說。
在掛圖下出示“兩輛車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數學問題,學生連起來讀掛圖中的對話和下面的問題。
讀完后提問:同學們讀了題以后,知道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嗎?
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再同桌討論,然后進行小組交流,最后指名說說想法,達成共識。
談話: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剛才你們用小棒計算時,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計數器計算時,40和30都撥在十位上,3和1都撥在個位上。有的同學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3+1。想想,這些算法的相同點是什么?
講述:在計算加法時,必須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這樣的算式,除了用同學們剛才提到的幾種方法計算以外,還可以用豎式計算
板書列式:43+31=
提問:同學們能從這個豎式中看出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
談話: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相同的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想一想,為什么要相同數位對齊?
學生試算,指名黑板演示。
然后針對學生試算情況,讓學生說說計算順序,對于先加個位上的數或先加十位上的數,都予以肯定。
(2)教學“試一試”
教師板書:43-31=
談話:根據我們剛才學習的用豎式計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豎式計算這題減法嗎?
學生試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師巡視,最后請一名學生黑板演示。
(3)歸納筆算的方法
提問:列豎式計算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小組討論后指名發言
小結:在用豎式計算加、減法時,必須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然后把對齊的數相加減。
3、 課堂練習
4、總結評價
談話: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合作,現在同學們再回顧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想一想怎樣用豎式計算加、減法?
學生相互說一說,再推選代表說給大家聽。
5、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