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分五層,你在哪一層?
文|忘川? ? 圖|網絡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擁有一段被定義為孤獨的時光,有些人經歷過,有些人經歷著,也有些人將來要經歷。
在那段時光里。
最初我們很孤獨,幾乎沒有朋友,不太會說話,也不太會做事,偶爾會被人瞧不起,也會被人欺負。
最后,開始享受,一個人仗劍走天涯,灑脫到極致,甚至會尋求一個人的時光。
就像布考斯基?說的:一天不獨處,我就會變得很虛弱。我不以孤獨為榮,但我以此維生。?
深處孤獨的時候,是無法想象從最初的排斥,走向后來對獨孤有需求是怎樣一種情感的變化,但是我們卻實實在在是這樣走過來的。
?第一層:
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都沒有。
這是脫離純真后最初接觸孤獨的時段。
這時候你開始意識到孤獨并且討厭孤獨,你不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不喜歡身邊沒有人作陪,不喜歡甚至討厭沒有一個說話吐槽的對象。
你羨慕別人去到那里都是熱熱鬧鬧的,你把自己周遭的冷清和安靜與別人群體的快樂作比,越發覺得自己像是被世界遺棄的。
那時候是真的不開心。
見不到孤獨的任何好,單單見著了一個人的難受。
第二層:
刻意合群,借大熱鬧驅走孤獨感
偶然你發現,融入一個群體就可以分享他們的熱鬧,片刻驅走心里的孤獨感,于是你開始刻意合群。
你和很多人一起說說笑笑,談論他們喜歡的明星,吐槽大家都討厭的人,一起參加同一個活動。你覺得這樣好像就不孤獨了,身邊從來不缺少人,不再一個人獨來獨往,也時常笑得放肆,好像是真的開心了。
可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又反問自己:這樣,是真的開心么。
沒心沒肺地耍寶,逗自己開心也逗別人開心。一切看似挺好的,卻又覺得偏離了想要的自己。
但是怕再次一個人,于是還是寧愿維持這種狀態,和大多數人搞好關系,花時間處理人際,用笑臉對所有人。
?第三層:
一個人也可以,不再刻意靠近誰。
?
是的,你突然覺得累了。
就像席慕蓉在《獨白》里說的一樣: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為了周遭的人對我滿意而已。為了搏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你覺得那個刻意討好別人的自己像個兩百五的傻子,也像個可憐蟲。
于是你努力過好一個人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打拼自己的夢想,一個人面對生活的種種,不游刃有余,但是也終歸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不至于搖尾乞憐。
這時候,你覺得釋然了些許,孤獨也不算可怕。
第四層:
習慣孤獨,選擇留在自己的時光里
你發現自己好像開始刻意疏遠其他人,覺得有人闖進自己的生活會打擾到自己,擾亂自己的節奏。
你依舊是一個人,卻一點都不感覺害怕。
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
你覺得交友啥的,都不及夢想。心里有方向,一個人也活得挺熱鬧的。
以前覺得獨來獨往的人大抵是心理有問題,可憐;現在覺得獨來獨往的人才叫酷,大抵是不愿意同流合污,有趣。
這個時候你甚至害怕與人太親近,有些許極端,靠著心里的方向一個人活得風生水起。
人生因孤獨而豐盛。
?
第五層:
不再一個人,卻享受偶爾的孤獨
過了討厭一個人的幼稚,也過了刻意一個人的倔強,你開始接受自然而然的聚散離合。
一個人自然是可以很好的,兩個人也行,三個也能接受,再多也都是緣分。
沒人是一座孤島。聚散終有時。
你不再刻意疏遠他人,刻意孤獨,大多數時候都敞開心扉的,也擁有了朋友,擁有了常伴身邊的值得的人。
卻又享受偶爾的孤獨,像三毛說的:我心靈的全部從不對任何人開放,你可以進我心房看看、坐坐,甚至占據一席;但是,我有我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個人的?!苯Y婚也不應該改變這一角,也沒有必要非向另外一個人完完全全開放,任他隨時隨地跑進去搗亂,那是我所不愿的。?
你也是不愿的。
其實孤獨沒什么不好的,每個人都需適當的孤獨。
但是孤獨又不盡然是好的,誰也不想一個人面對這大千世界,一個人去看四十四次日落。
- END -
作者簡介:忘川,文藝女學生,我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有一個關于流浪的夢想,喜歡三毛。
簡書“青春”和“大學生活”推薦作者。
公眾號:自由的種子還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