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績效教練》,39頁
提高覺察力和責任感最有效的問題應以尋求量化或收集事實的詞語開始,比如“什么”,“何時”,“誰”,“多少"。不建議使用“為什么”,因為它經常意味著批評和引起防御心態(tài),而且使用“為什么”和“如何”時,如果客戶不合格,兩者會引發(fā)分析性思考,這可能會適得其反。分析(思考)和覺察力(觀察)是不同的心理模式,根本不能同時應用并同時達到最佳狀態(tài)。如果需要對事實準確地報告,對其出處和意義的分析最好暫時停止。如果我們需要以“為什么”開頭的問題,最好表達成“是什么原因......“;“如何”的問題表達成“做這件事情的步驟是......”這里能引發(fā)具體和真實的回答。
I:
在工作和生活中,交談時為了提高溝通準確性和溝通效率,前面的拆頁給出了具體而明確的指導。
從心理模式的角度來看,分析和觀察是很不相同的。除非天賦異稟,二者較難達到同時以最好的狀態(tài)呈現(xiàn),而且溝通中還有至少另外一方,更不能指望對方是天賦異稟的人。
所以,集中思路和精力進行分析或者觀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對出處和意義的分析需要建立在比較好的對事實準確地報告和獲取的基礎上,要不然不僅效率低,而且可能會適得其反。
A1:
在以前學琴的過程中,有朋友向我問學琴的秘籍,我說先好好培養(yǎng)樂感和樂理,每天摸摸琴,不用著急學習風格和演奏范兒,但還是有人總是基礎不牢就想人前顯能,可能我的溝通方式方法不太有指導明確性。
A2:
以后遇到類似的練琴咨詢,我會:
首先,贊賞他對音樂的熱情與投入;
其次,我會詢問他或她計劃練琴的時間,強度,頻次,指導老師情況,練琴的曲目,練琴的環(huán)境等等信息后;
最后,再根據(jù)以上情況做具體的建議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