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018 BY劉璕
看完《刻意練習》,再來復聽許岑的《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精品微課,得出的結論是高手都擅長化書為課,是高轉化率的人。許岑這7節(jié)課程的內容,完全是遵循《刻意練習》的四步驟,滿滿的都是套路,看過我之前發(fā)的《刻意練習》書評的朋友可以對比一下課程的結構。不過許岑通過本身又快又好地學一門技能,且能產生經濟效益的現(xiàn)身說法,符合“高效學習”的定義,也吸引了不少訂閱量,至少我認為9.9元投入產出比還是相當高的。如果很久都學不會,或者學了沒有很好的結果那都不是高效學習。本周三還聽了許岑的一節(jié)線上公開課《成年人的最后一堂英語課》,對我也很有啟發(fā),這個改變主要是思維模式的改變,英語我肯定得撿起來,而且是設置目標、達成任務的形式完成,相信我和我的孩子都會受益。那我將課程中有用的觀點和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課課堂筆記:
1.高效學習的定義: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手法,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以解決一個工作或生活當中的難題為目的著手學習。你需要勤加練習,有時候可能需要向名師求助。
2.兩種學習方法:
1)自然主義學習方法
基于模仿,注重文本本身,注重一門知識或者技能它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適用于語言、樂器、書法這類技能。
2)結構主義學習方法
為的是創(chuàng)造,側重對結構和交互關系的認識,提倡透過表面的現(xiàn)象去尋求底層的關系。適合醫(yī)藥學、藝術,或者經濟學等學科。
3.練習不必顧全大局:
把目標拆碎,針對細節(jié)進行反復的練習。比如演奏一首樂曲,應該每天只練好這個曲子當中的一句,而不是每次練習的時候都從曲子的開頭一直演奏到結尾,中間遇到一些彈不熟的就糊弄過去,這樣做是低效的。
4.碎片化學習的真相:
1)碎片化學習一定要基于搜索,即帶著困惑和問題去執(zhí)行碎片化的學習;
2)在一段時間內,圍繞一個課題,有目的地去拾獲這些碎片,而不是亂撿。就算碎片化知識是樹葉,你也得先有樹根、樹干和樹枝,碎片化學習要的是枝繁葉茂;
3)碎片化學習作為一種成年人學習的補充手段,是有很大力量的;
4)“收藏”是一種假的碎片化學習。看似能緩解焦慮,其實是種幻覺。如果你收藏完了不看,它并不是你的。
第二課課堂筆記:
1.人們做事的驅動來自兩個方面:
一個是來自內部,例如興趣和虛榮心等等;另一個是來自外部的驅動,也就是完成任務之后帶來的獎勵。
2.成年人學習不需要培養(yǎng)興趣,應該用任務來驅動。任務到處都是,比如:生活中的任務驅動、工作中的職業(yè)強迫、以教為學。
3.生活中的任務驅動:
不會做菜的許岑,曾在留學時期為了避免吃英國的飯菜,不得不學會做中餐,這就是生活中的任務驅動。
4.工作中的職業(yè)強迫:
1)許岑為錘子科技CEO羅永浩制作幻燈片,是職業(yè)不斷強迫他練習;
2)同樣是攝影,在報社工作的圖片新聞記者水平提高肯定快于一般的攝影愛好者;
3)心態(tài)上要有一種自覺,自己來聘請自己,假想有一個任務的驅動、一個職業(yè)的強迫。
5.以教為學:
1)學了技能之后,可以制作教程,不僅解決任務驅動的問題,還能學得更好;
2)抱著一種學完了要去教別人的態(tài)度來參加學習,每個人都可以當老師。
第三課課堂筆記:
1.關于拖延癥,你需要認識到的兩點:
1)任何人都有拖延癥,只不過有些事拖延,有些事不拖延;
2)就算是自認為或被別人認為有拖延癥的人,最后也沒有把自己拖死。人之所以能做到拖延,就是拖延了也對自己影響不大。
2.將任務“嚴峻化”:設置嚴峻的任務,例如定期地向上千人交代,最好是隔天交一份報告,可以很好地解決拖延問題。
3.設定小目標,形成慣性:
1)長期目標如果太長太宏大,會增加這個過程當中的痛苦;
2)設定小的目標,把大的目標細化成一個每天可以堅持完成的事情;
3)布置一個任務:男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個俯臥撐,女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個仰臥起坐。三個月之后,就有顯著效果;
4)完成了小目標的練習之后,建議你先去學一些找到感覺就能掌握的技能,例如游泳、騎自行車,這些技巧性稍強的東西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
5)增強信心后,再去做需要大量的重復而產生質變的事情,例如讀書。成年人要學會速讀,先去看目錄,如果沒有對升級知識有用的篇章標題,就直接把這本書扔掉。看到對自己可能有用的那些標題,再去看那一章的內容??戳藘裳郯l(fā)現(xiàn)又沒什么用,那再把這本書扔掉,不斷這樣去做,找到對自己真正有用的內容。
第四課課堂筆記:
1.購買昂貴的學習工具:
1)昂貴的學習工具,不僅能讓你心甘情愿地大量練習,還能提高你的認真程度和專注程度。你只要稍微讓自己心疼一點,就算達到效果了;
2)昂貴的物品,本身就是專注力的結晶。你感知到那種專注力,才能夠對自己的專注力形成一種訓練;
3)買一樣貴的東西,我們就沒錢再去買那些便宜的東西了,擁有的東西就能少一些,東西越多越不能使人專注。
2.學會一個人好好吃飯:
盡量吃點好的,少吃速食,少點外賣,盡量少吃自助餐。營造儀式感,會讓你更加專注。
3.使用射燈:
在工作和學習的環(huán)境當中盡可能去使用射燈,周圍的環(huán)境都是黑的,營造出舞臺的那種感覺,一個人把自己放在舞臺上應該會比坐在觀眾席里更專注一些。
4.進入高質量的睡眠:
1)睡眠不夠,人很難做到專注。困得不行還要硬撐著做事,這樣效率很低,不如立即進入到高質量的睡眠;
2)運動會提高睡眠質量。
第五課課堂筆記:
1.設定有效目標:
1)對于成年人來講,覺得今天學會了這個,明天可能會有用,這是不切實際的念頭,是情緒化的不明確的目標;
2)明確的目標,不是基于想象的,也不是一時沖動,它應該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具體任務。
2.找準切入點,直奔大師:
1)直奔大師,不必從基礎開始。這個大師不一定是指一個人,而是你的最終目標;
2)要去到哪里,就從哪里開始。明確了目標,就直接從這個目標開始起步;
3)這個觀點并不適用于結構主義的學習對象。對于要用結構主義方法去研究的東西,還是需要踏踏實實從初級開始;
4)要盡可能地去除膽怯,膽子大一點,走的路就能長一點。
第六課課堂筆記:
1.反饋的重要性:
當你學了一些東西之后,一定要想辦法講出來,或者應用出來,這才叫真正學會了這個東西。
2.制造文字類反饋:
1)看完文字的資料之后,要寫一份摘要出來,以便消化內容。
2)寫摘要的規(guī)則之一:對照著文本寫,而不是脫稿默寫復述。找出文本當中的重要事實、陳述和一些觀點,構成摘要內容。
3)寫摘要的規(guī)則之二:要用自己的語言來寫,不是抄寫和簡單的選擇刪除。
3.制造語音類反饋:
1)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英語的語音掌握就屬于比較容易犯錯的一個方面。你需要及時反饋,不然你會在那個錯誤當中不停地打轉。
2)從嘴里邊說出來,和直接進耳朵聽的效果,是有很大誤差的,你必須把它錄下來才能形成反饋。
4.制造肢體類反饋:通過給自己錄像,判斷自己的肢體形態(tài),給自己制造反饋。
第七課課堂筆記:
1.學習遇到瓶頸時,也許在方法上進一步做調整是可以突破瓶頸的,但我們應該先確認是不是心態(tài)問題。心態(tài)問題解決了之后,瓶頸的原因也許還有涉獵的范圍不夠廣、專注程度還不夠高。
2.解決心態(tài)問題:以打游戲突破高分為例,調整心態(tài),先選擇比自己弱的對手,增強自信心。
3.擴大涉獵范圍:
1)學習樂器時,突破美感這種瓶頸就不能再重復的練習了,工夫在詩外,需要不斷的積累。
2)多聽,多感受,培養(yǎng)和提高審美品味。
3)多看一看文字的資料,比如那些世界級演奏家的傳記,這些東西都會為你帶來突破。
4.更加專注,請教名師: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更狹窄的范圍內,以做到不去分心。有效的分配注意力,對于突破瓶頸能夠起到很大作用。
??#??S??`-?!?)(nh??2?>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