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漸漸入秋,涼風至冷,心意漸寒。喜歡一個人走在校園里,喜歡一個人伴著熟悉的旋律踏著鼓點兒似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到心象上。
常常漫步的地方,大多都有柿子樹的,像是故鄉家園里的一抹沁香似的。橙黃一盞、兩盞……盈盈地掛著、笑著,數量很多、很豐盈,來這里已有一歲有余,這柿子樹的大致成長過程我漸漸地都看到了,我想,不久就該有一兩只雀兒立在枝頭將歇、啄食。滿園的柿子樹給每一個校園里的人一次期許,每個人都看到了一個夢。我想這便是和家鄉的不同吧,在那里也有許多的柿子樹的,低矮的身骨一直盛著滿滿的果實,柿子放軟了是十分甘甜的,多汁,小核,也是全家人一起閑談時的佳味。想是今年吃不上故鄉軟嫩多汁的柿子了,但滿園的柿子自是另一種慰藉。
真感謝校園里濃重的文化氣息和自然風光帶我逃離了這座古老卻不乏喧囂的城市,我是從小城走出來的姑娘,西北地區少有的有山有水的美城,渭河一衣帶水靜默在黃昏里。在西安我常站在天橋上遠遠地看都市的車水馬龍,卻看不到故鄉的景致。家鄉有著絢麗的夜景,雖然是小城但卻很精致,像西北的一顆夜明珠,在黑暗的夜里散發著迷人光芒,橋上、園里、路邊、河堤、山間都可以看到用心營造的種種美感,正像“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卑淼暮訛┦庆o默的,輕輕反射著星星點點的亮光。這一切在西安是沒有的,更加繁華,更加明亮,于是就是一輛、又一輛地堵了起來,在天橋上常常看到車里焦急的臉龐,便愈發覺得這個城市擁擠了。
更加不適應地應該是西安的大,一開始,出行一次要兩個多小時是很不習慣的,清早,車上窗戶緊閉,刻意營造了一絲昏昏欲睡的氛圍,因為路途遙遠耗時長,趕早起來的乘客便難得在這里有一刻休憩。吸引我的倒是一個一個站名,聽著聽著也覺得朗朗上口,更加好奇一個個站名后面的小故事。
繞一圈西安回來,又站在了新西門的門口幾個大字
讓人覺得無比親切,學校里果真就是海洋一般,不僅是知識的海洋而且是綠植的海洋,是嘈雜過后的一次放松?,F在的西安已經讓我越來越習慣了,少了許多茫然。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做一次這樣的嘗試也未嘗不可,閱讀西安,從一面面厚重的城墻走過,心靜自然可以看到愈多沉靜的東西,就這樣我學會了默念,學會了沉靜。
再過深秋應該還會下一場雨吧,那個時候銀杏金黃,飄飄灑灑,雨打濕了夢,敲遍了窗,葉子像小船一般的順著水流漂走了。家里人呢,天冷多加衣,彼此相恩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