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傳習錄》第370天
內容:《傳習錄》中卷 《答聶文蔚》 第172條
時間:8月6日至8月12日
志愿:|當|下|即|未|來|
立志成為一名自省、感恩、利他、致良知的印證者、踐行者。陪伴好身邊人,踐行做好身邊事。
今日功課
2022年8月9日星期二讀原文:
1,明隆慶六年初刻版《答聶文蔚》
原文:堯、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說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
學后感悟:
陽明先生在信中這么寫并不是他單單根據古書記載民眾信服堯、舜、三王之圣,用古書之言來證明他的致良知學說。陽明先生一直提倡孟子所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他這是根據自身致良知的實踐體認后才確信“堯、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說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
因為陽明先生在1526年55歲時,給聶文慰的這封信,此時他已經歷過被貶謫龍場,在贛州平定漳州、橫水、桶岡、征伐三浰、平定大帽山、九連山等諸賊,生擒了寧王朱宸濠。在這些動蕩的歲月中陽明先生無論是處理個人危機還是招順山賊,采取了很多的軍事行動得到了從下到上及民眾的支持,用最短的時間取得勝利,同時也寫了很多的書信與對方,時常也有通過信件讓他人信服而順利解決問題的。為什么陽明先生能迅速解決數十年來無法解決的匪患,能解決常人無法解決的險阻,正是陽明先生能做到務其良知同好惡、視人尤已,視國猶家,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這可以從學習《祭浰頭山神文》《告諭浰頭巢賊》《南贛鄉約》《申諭十家牌法》等文可以體會。
我雖是困而勉學之人,修道就是想要做到真誠的人,通過堅持學習踐行致良知,明白通達養成誠摯之心。只有自身努力致良知,才能遵循道,才能事來順應做到合適恰當,才能實現陪伴好身邊人,做好身邊事,才能實現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的生活。
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修習的初學者,就是要通過在生活中事上磨、事上煉,自己去體認,才是真正的修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