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家寫某篇文章的時候被我爸看到了,他說你每天寫這些有用么?有人看么?
我媽也聽到我爸的話,緊接著也問我,這么寫能賺錢還是能當作家?
我說沒用,都不能。
“沒用你為什么寫呢?”他倆異口同聲。
我不是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我想把這篇寫好的文章發給他們看看。
起初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但就是想堅持,回頭一看,也堅持了有兩個多月了。
比起之前大腦空空漫無目標的機械上班荒度人生,我現在做的確實看起來沒什么用,但有些東西也確實悄悄改變了。
1 寫作讓我和這個世界少說了很多廢話
跟朋友在一起,我就是那個活躍氣氛多嘴多舌的話嘮子。可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在人群中說的很多話其實毫無意義,馬上奔三了,活得卻還像是個二十郎當歲的莽撞少年。于是,我想改變,想試試看如果把那么多的話碼成字,生活會不會有什么變化。公眾號早就建好了,一直不知道該寫點兒什么。6月17日父親節前一天,我突然蹦出個沖動,想寫一篇文章給自己的父親。我把這么多年對父親這個角色的情感變化全部見諸于文字,在父親節當天寫了篇文章給我爸,《致愛父親節: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父親》,寫完以后再去讀自己親手敲下的這些字,竟覺得是完成了跟自己的一次對話,梳理清了自己的很多想法。而且我把這篇文章發到家的微信群里,盡然只用一篇文字不費力的讓大家了解到了我的真實想法。于是我開始關注并堅持起了寫作,走上了一條不斷通過寫字去思考,去認識自己的路。
2 以前不了解自己,現在漸漸沒那么焦慮了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堅持寫自己的公眾號,并把它當做了一次對自己可能性的探索。微信公眾平臺有一條口號,“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現在讀起來也依然覺得感人。堅持寫個人公號的這些天,除了寫字,我發現自己學會了很多斜杠技能。比如如何去做讀者調查,如何與讀者去一對一溝通,如何通過他們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擅長去優化公眾號里的內容,如何用聊天的方式,寫出讓別人聽得懂的話...在這樣反復的嘗試中,我發現了其實做很多事情都有一個通用的邏輯,然后漸漸對自己有了一種掌控感。這些東西,竟不是從呆頭呆腦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得來,而是不斷的寫作和嘗試中習得的。
3 我也有了自己的愛好
曾經如果你問我,我的愛好是什么。我會支支吾吾好久,然后告訴你我好想對什么都不太喜歡。可從2017年我接觸寫作開始,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明確的回答,并且未來會拓展為很多個。是的,我喜歡寫作。雖然現在我還沒有完全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但我感覺自己再順著某個方向努力了。什么?你問我這次是怎么斷定的?是基于“熱愛”。因為如果真的熱愛一件事情,你是會不自覺的想去做的。這感覺就像是,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是會不自覺的對Ta好一樣。另外,因為這份熱愛,我在不同的社群中認識了很多朋友,一起前進的感覺,真好。
最后,不必在每件事開始做之前考慮別人對你的那些質疑,有的時候,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開始改變了,你周圍的世界也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