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沛葉的媽媽講述了他在進入詫楷學校前后的變化。詫楷學校奉行養活教育,與普通學校有很大的不同。學校倡導踐行“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成長價值觀念。
以前,小郭同學是一個十足的問題學生,他撒謊、逃學、打架、抽煙、飆車、玩游戲。在媽媽的眼里,他就是一個外形駝背,冷漠無感,充滿敵意,內心頹廢、自卑的不良少年。
媽媽最怕開家長會,怕接到老師的電話,也怕被老師叫到學校教室,聽老師的訓斥、數落自己兒子。每當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她的情緒也難免失控,會沖著兒子發火。在兒子的眼里,媽媽就是一個隨時情緒失控的更年期大媽。
他們娘倆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一個焦慮到歇斯底里,一個漠然到無動于衷。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朋友的介紹下,她把兒子送進了詫楷學校,第一年寒假回家,她就發現了兒子的變化,他能夠主動到廚房學習做飯,洗菜刷碗。來客人時,他也會主動打招呼,端茶倒水。媽媽發現,兒子眼里沒有了漠然,多了溫和,多了笑容。
隨著時間的推移,媽媽欣喜地看到兒子變得越來越陽光,越自信。他總是腰背挺直,面帶微笑,熱情地跟人打招呼,也愿意跟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他還總愿意為別人著想,自我意識里多了責任感。
通過前后的對比,媽媽發現兒子的面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再也不是那個一臉痞氣,像個刺猬一樣的問題少年,如今是一個帥氣十足、陽光向上的暖男。
“養活教育”讓他擁有了很多技能,也提升了素養。他不僅擁有自理自立的能力,也有了幫助別人的底氣,更形成了一種責任心,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感。
他的變化是由內而外的,既有看得見的行動上的改變,又有發自內心對勞動的認同感。既有外表容顏的改變,也有內心向善向美的改變。他的變化很好地詮釋了相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