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間,就是由無數(shù)人所組成的在空間上的一個集合。可是事實遠(yuǎn)沒有想象中的這般簡單,人間不僅有人,還有各種各樣的人,性情不一、愛好不一、觀念不一、思維不一、財富不一、地位不一、學(xué)識不一······人間是一個大染缸,將形形色色的人雜糅在一起,想逃離,卻只能被渲染成世界的簡單色彩。所有的個性、嫌隙在這個過程中都煙消云散,只余所謂的“幸存者”茍延殘喘。
將人間比喻成“幸存者茍延殘喘的地方”,有很大不妥,但這確是我在《人間失格》這本著作中感受最為深刻的一點。人間是什么?那是一個披著錦緞華綢仍無法掩蓋其腐朽衰敗氣息的地方,在這里所有的一切都以“有用與否”作為評判標(biāo)準(zhǔn)。
太宰治在書中開篇就寫到,葉藏一直以為火車站處修建的天橋是供長途跋涉十分辛苦的游客解乏:以為地鐵是為了讓人們感受地下乘車的新鮮感與快感;以為被子枕頭床單不過是為了裝飾空蕩的房間。可是,直到后來,他才恍然間明白,人類從來不會做無益的事情,所有的事物從它出現(xiàn)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決定了它要在人間扮演怎樣的角色。人間的人從來都不單純,他們不論做什么總是帶有一定的目的。甚至于吃飯這般簡單的生命活動也是帶有目的去的,那就是“不吃飯會死”。為了生存,葉藏的大家庭每天都會準(zhǔn)時聚在一起吃飯,這是大家在一天里難得相聚的時間,但似乎是為了印證“不吃飯會死”這一句話,本應(yīng)歡聲笑語不絕的就餐時間沉默不語,像是把吃飯這一行為當(dāng)作了神圣的儀式。
可是,不吃飯真的會餓死嗎?會的,但是那時的葉藏根本就不理解為什么不吃飯就會餓死,沒有人會向他解釋,因為絕大部分人都無法說出其中的邏輯。假如有人知道不吃飯與死亡之間的絲縷聯(lián)系,他也不會耐心講解。“不吃飯會死”這是從古人流傳下來的公理,沒有人會懷疑,可是也幾乎沒有人再有興趣去糾結(jié)不吃飯與死亡之間的關(guān)系,在漫長人類發(fā)展過程中,人類對自己熟悉的東西已經(jīng)越來越麻木了。
葉藏他說:“我從來不知道餓是什么感覺。”這句話算這本書里與我最有共鳴的一個地方。我也從來不知曉餓是什么感覺,換句話說,我也不知道飽是什么感覺。這并不是說我們出生在一個富裕衣食無憂或是一個窮苦衣食無保的家庭。只是隨我們成長,那種感覺越發(fā)模糊最終堙沒于記憶。這些年來,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大人所說的“餓”與“飽”,他們說,你應(yīng)該是餓了,那么我們就是餓了;他們說,你應(yīng)該飽了,那么我們就是飽了。可是,回想起來,很多時候我們剛吃完零嘴摸著滾圓的肚子,卻還是拗不過大人那一句“你餓了”,拖著身子邁向餐桌。這三個字看似平常無奇背后卻是無窮浩瀚的力量。“你飽了”也是如此。不知不覺,我們就像大染缸里各種色彩一樣,最初絢爛的顏色最后融合再融合成為一種最為平常的顏色。
“人間失格”我一直以為是“人間無序”的意思,現(xiàn)在才明白這四個字是指失去了做人資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人間失格這本書的主要思想,也是令人久久難以忘懷的重量級語句。這句話意思很好理解,可是其背后內(nèi)涵足以另我們每個人陷入無窮無盡的深思。能夠投胎為人來到這樣一個以人為尊的凡世,是每個人與生而來的自豪。可是,竟然有人會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事實上,第一次見到這八個字并不是在這本書上,而是一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電影和書尤其相像,只是其中還有很大不同。電影之中的松子最初還是抱有生而為人的喜悅,她是在無情的塵世傷害中漸漸放棄自我從而走向自我滅亡的道路。可書中的主人公葉藏不一樣,他從最開始便一直對人抱著懷疑態(tài)度,一直認(rèn)為做人很累,在他心中,從未認(rèn)可過誰,所有人都是在相互欺騙、相互隱瞞中度過那平淡的一生。
可是,他和松子只能屈服于這個冷漠的人間,他們和我們都選擇了“搞笑”這條很多人都會選擇的道路。葉藏的演技無疑是成功的,他確實給家人和同學(xué)老師帶來了數(shù)不盡的歡笑,這也讓他成名成為了班級里的活寶。殊不知,“活寶”這個詞語才是對他最大的中傷。他本無意于此,他只是不想自己成為一個“隱形人”,所以他盡可能的為人們表演他精湛的演技。“活寶”是對他的束縛,因為他已經(jīng)是大家公認(rèn)的活寶,所以他只能盡可能的維持這個大家普遍認(rèn)可的形象。直到他的偽裝被竹子同學(xué)發(fā)現(xiàn),他開始忐忑,他害怕他揭穿他使他成為人人唾棄的騙子,他害怕從此失去活寶這個稱號,他害怕以后他孤身一人從有形變?yōu)闊o形,因此,他使勁渾身解數(shù)去討好這個發(fā)現(xiàn)了他最重大秘密的人。
他是可悲的,他的生活中沒有“幸福”這兩個詞語,他的前半生一直在維持搞笑的形象,試圖在搞笑中理解人生的意義,可是往往事與愿違。終其一生,他都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作為一個“高貴”的人的意義,他很茫然,對現(xiàn)實很失望,所以后半生他選擇與酒精女人一起度過。他拋棄了自尊,拋棄了曾經(jīng)雖茫然卻依舊奮發(fā)上進的自己。
他是人間的悲劇,是他這代人的悲劇。這短暫的一生,沒有芬芳鮮花,沒有響亮掌聲,迎接他的只是無盡的黑暗,人類的冷漠與自私讓這般單純的他無法存活,只好選擇最為極端的方式——死亡。第一手札已是刻骨銘心的傷痛,他的自嘲在其中格外清晰,第二手札、第三手札是令人窒息的悲痛,難以言表。我看過許多書,只有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從骨髓深處所散發(fā)的寒冷。
所謂人間與人,也只是人在人間生活。
后記:這本書是下了很大決心才開始品讀的,其實,高三那年我早已看過一遍,不過當(dāng)時忙于備考,看得比較匆忙,但那時便已是冷汗不停,一不小心就會被其中詭異的世界觀所吸引。許多人說,看這本書,要有堅定的價值觀,在我看來,不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赤子之心,敢于敞開胸懷真正地去耐心品讀,絕不是抱有一顆敬畏之心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