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APP,我們會看到撲面而來的事件信息:
比如:
前幾天朋友圈火起來的“羅一笑,你給我站住”,是一個爸爸為病重女兒籌款,被揭露是利用大眾后被聲討;某某明星出軌事件等,一群鍵盤俠們開始魔劍擦掌的行動起來,一下說真一下說假;
再比如:溫水煮青蛙一直作為教案,教導我們要“居安思危”,結果一北京女教師在組織全班同學做實驗時,結果發現青蛙在60°時會跳走。廣大群眾感覺自己被“騙”了。
仔細想想,其實有點哭笑不得,似乎我們總在被某種力量牽著鼻子走,沒有辦法用自己意識去做判斷。
每當提起“批判性思維”時,總會讓人望而生怯。自詡聰明不凡的我們,為什么在生活中也還是一個無法獨立思考的人呢?真是可惜呀!
或許有一種可能:我們主觀意識過強。
如果你也希望能獨立思考,不被他人左右,那該怎么做到呢?
先看看讓我們主觀意識強烈的三座大山吧。
1.
大學上職業規劃課的時候,我經歷了這樣一件事。
當時,老師在課堂上教我們如何填寫簡歷,說到書寫原則時,提到:一定要有一張美美的合乎規范的照片。
但在上課之前,我曾查閱過一些網站上的資料,上面有提及一點:當沒有硬性規定要貼照片時,不要貼照片,會降低印象分。
我想,這么多人說,應該是對的吧!那么,肯定是老師迂腐觀念舊,就這樣,后期這位老師的課我也就沒有聽下去了。
但當我真正開始才加面試,因為沒有照片差點兒失去面試機會時,我才感受到當初的“想當然”是多么的可怕。
攔著不讓我們擁有批判性思維的一座大山是【太想當然】。想當然符合我們的價值觀,與我們的認知相符,所以不易發現。
所以,你會發現,當想當然的情緒充斥在你腦海中的時候,你會認為就是原因這樣的,沒有其他原因,結果也只會是這樣,這時,你可能就不會再愿意深入探討,因為你潛意識會告訴你這沒必要。特別是傳遞這個消息的人事你很尊重的人的時候,你會更傾向于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去想,理由很簡單:我信任他,他說的都是對的,或者我不喜歡他,他說的全是錯的。
【太想當然】的想法總是很符合我們以往經驗,但不一定就是真理。
2.
大學,都有設置獎學金。某同學A在黨員大會上義正言辭的說:我們需要給其他同學獲得獎學金的機會,自己拿到過后可以不予申請,把機會讓給別人。”但其實A每年都拿各種獎學金拿到手軟,今年也在申請一個獎學金,只不過對手很強,可能拿不到獎學金。(也許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啦)
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比如:
你開車出門 ,當你親戚往窗外扔垃圾,與你看到對面車上陌生人扔垃圾肯定是不同程度的不爽,親戚會勸,但可能說說就過去了,但對面車主,可能就直接上升到沒教養沒素質層面了。
看不慣別人看到摔倒老人不扶,但你自己看到時,你也不一定會去扶。
與己相關與不相關格外影響判斷,
也許你會說:“親疏有別,人之常情”,那這樣一想,那些“大義滅親”的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我們會習慣性把自己當做上帝,慈悲為懷,但當事情降落到自己身上時,就會催眠自己。
不看情況,只看親疏。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若都按這個邏輯來,那還如何去獨立思考,擁有批判性思維呢?
3
我們總說PPT是演講的門面技術,那當一個PPT做的差的人,他需要演講感染力有多好,你才會覺得他真正好,愿意去認真聽呢?
比如公司日常的周度、月度、季度、年度總結,你有認真聽過幾個人的?聽過幾場?
如果除去他是你老板需要你拍馬屁的話,這個可能性很小。
如果演講的對方恰好是你的“敵人”,自然而然的你就去想人這么渣,PPT這么丑,總結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們在傳播給其他人時,也會極力的提到一點:他PPT超差勁,然后…所以他人不好。
好無關聯的事情,就這樣可能一傳十十傳百變成板上釘釘的事實。
我們會樂意去抓住別人的痛點不放,把這個能打擊到別人的點當做時間的真相,其他一切好像就不再重要。因為這個可以【打擊敵人】。
但擁有批判性思維的目的就和辯論一樣,是為了求真,而不是為了爭贏,一定不要厚此薄彼。
翻閱知乎是時,看到一句話,感觸很深。
當我們盡力擺脫自身經驗的束縛,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開始對事件的本身進行“質疑”時,并分析其對于不同人、不同情景的適用性時,“獨立思考的大門就被漸漸打開了。
現在你知道了—
太想當然,會阻礙批判性思維
嚴以待人,會阻礙批判性思維
打擊敵人,會阻礙批判性思維
那怎么辦?我想了三個法子送給你。
1.
對付【太想當然】用博采眾長策略
獨立思考不是獨自思考。不是一家之觀點,我們往往需要樂于接受各方觀點,整合各方觀點資源,再創新出我們自己的想法。
首先得學會去提問。只有感知問題的存在,努力去分析問題,尋求幫助制定解決方案,再通過行動來驗證方案才能不再想當然。
2.
對付【嚴以待人】用中立客觀策略
對于人文事物,都注重去分析本身。特別是文,我們感知到的最多,我們需要去的、分析文章的適用性,辨別作者的局限性。跳出事件本身,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整個事情,學會不把他人的觀點直接拿來就用,即不讓別人代替自己思考,自然能做到一視同仁。或者掉進【嚴以待人】大坑時,自己也會有所感覺,快速識別,減少下一次重犯錯的可能。
3.
對付【打擊別人】用結構認知策略
打擊別人,是對被表象蒙蔽下的真相的一種阻礙,利用框架來理性分析問題,打造批判性思維。別把自己當回事,別把別人當回事,只把事情當回事。當存在質疑時,一定要保證質疑是合理的,表達自己觀點時以理服人,沒有建設性意見的質疑都是耍流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要練就批判性思維,需要你:
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寫下來,不要讓大腦空轉;
跳出啦,不要被幻境迷惑。
(當然,以上也只是我的看法,你也可以批判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