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gela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今天你要干什么?”
—“要吃很多好吃的,叫上喜歡的人。”
這是電影《海鷗食堂》里的一句臺詞。
當小莫看到這一句話的時候,忍不住會心一笑。她曾經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而把她拉回來的,就是一碗牛肉米粉。
32歲的小莫,結婚滿6年的時候,發現丈夫出軌,對象是他公司里的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
小莫早已經感覺到這幾年丈夫對自己越來越敷衍應付,任她再多努力,他的心早已經不在這個家里了。她決定放手這段貌合神離的關系,準備離婚。
兩個人育有一子,小莫是無論如何也要把兒子留在身邊的,而婆婆和丈夫卻不放手,于是,爭奪撫養權的官司斷斷續續,打了一年多。
那段日子,她失眠得厲害,擔心搶不到撫養權,擔心離婚了一個人帶孩子會很辛苦,常常痛苦地蒙在被子里哭。
正在此時,小莫卻無緣無故被公司解雇了。
那天下班后,天色已晚,剛剛失去工作的小莫,走在飄著小雨的街頭,秋雨冷冷地打在她的身上,她想著即將失去的撫養權,4歲的兒子很可能將會被婆婆接回到老家小城生活,她恐怕再也難以見到他…...
想到自己無著落的未來,小莫哭了。
她走上了一座過街天橋,橋下車輛如蟻,川流不息,那一刻,分不清臉上是雨水還是淚水的小莫,有想要跳下去的沖動。
01 ?沒有什么坎,是吃一頓不能過去的
天橋旁邊,有一家牛肉米粉店正在營業,里面人頭攢動,開開關關的門里冒出一陣陣熱氣,一縷米粉湯的香味鉆入小莫的鼻子里。她這才想起,忙碌和緊張中,她連中午飯都沒有吃。
她不由自主走下了天橋,來到了餐館里,為自己點上了一碗牛肉米粉。
看著那熱氣騰騰的米粉,里面有她最愛的香菜,肉丸......
她夾了一口送到嘴邊,當嘴唇碰到美食的那一刻,整個人忽然就松弛了,許久未曾有的幸福感涌上心頭。接著一口,又一口,直到一碗湯湯水水的米粉全被她吃完。
一頓晚餐之后,她釋懷了。
男人沒了,那個她付出了所有的家庭沒了,但她還有自己,還有父母親人,而且,憑借自己的能力,她也能很快找到一份養活自己和兒子的工作。
“我并不是一無所有。”
那碗牛肉米粉,溫暖了小莫,也治愈了她的絕望和孤單。
有溫度的食物,是這個冷漠時代里最好的治愈。無論你遭遇到了多大的坎,當你能夠坐下來好好吃一口飯時,溫暖的是胃,安慰的卻是內心無處安放的疲累。
誰的一生沒有碰到坎呢?既然是坎,跨過去的時候必定是痛苦的。但回想以前,很多我們以為跨不過去的坎,最終還是以各種方式過去了。
就像一個人倒霉到了極點,總有觸底反彈的機會,你要做的,就是等,按部就班做你該做的,咬牙堅持到新的階段,才是豁然開朗。
02 雖然還買不起房子,但不會忘記款待自己的肚子
《千與千尋》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孤獨的人,要吃飽飯”
“為什么?”
“因為食物有治愈悲傷的力量”。
吃,是這個世界所能給予我們的最好安慰,不會讓我們對生活放棄。
梁子從內蒙到深圳創業,一年多下來,在老家小城工作積攢下來的十幾萬很快就用光了,租的房子越來越偏遠,當初陪他一起來打拼的女朋友看他越來越窮,不愿意再等他,離開了他。
而公司的運營還一籌莫展,合作伙伴也有了去意,梁子心灰意冷,不知道他一個人還能不能硬撐下去。
又一個加班至凌晨的深夜,疲憊不堪的梁子,回到租住的房子里,躺在床上發呆,胃里空空如也,腦袋里卻思緒紛飛,睡不著覺。
他想起了冰箱里上次母親來看望他的時候,給他帶來的蕎麥涼粉。
拿出來,摻入芝麻醬、醬油、醋、蔥花,攪拌均勻,家鄉的味道撲鼻而來,清爽可口。
吃著吃著,梁子的身體里有了力氣,心情也好了起來。
他的心里開始越來越篤定,就算全世界都離他而去,就算他暫時還買不起房子,但至少,他不會忘記款待自己的肚子,對自己好一點。
從那頓晚餐開始,梁子開始學著煮飯,每天下班的路上,會先想好晚飯要吃什么,一葷一素一湯,時間夠心情好的話,還會加上一道涼菜。
吃飽了飯,身體里的能量密度漸漸回來了,想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梁子再也不會像從前一樣,總是糾結著對人事和對世界的絕望。
工作之余,他開始健身、跑步,后來,他交了新的女朋友。
他們還是住在租來的房子里,但兩個人在簡陋的環境里,一簞食一瓢飲,自食其力,過得簡單而快樂。
慢慢地,他們的陽臺上養上了花草,玻璃缸中游起了金魚。他們用食物和煙火氣將家的溫暖裝在了彼此的心里。
美食家蔡瀾曾經說過:“如果你覺得生活食之無味,那就好好做一頓飯,你會發現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里面。”
無論身在何方,歷經多少風霜,食物永遠都是最好的安慰劑。胃充實了,身體有力氣了,心就暖和了。
與其說是食物給了我們力量,不如說是食物在為我們的脆弱療傷,當飯菜的溫度通過舌尖傳遞到心里,我們心里那個被掏空的角落也被填滿了。
人間煙火處,溫暖平淡中,我們是物質的,因為都是飲食男女;我們又是精神的,需要在平凡生活中覓到歡喜,看到長久。
03 在沒吃完美食之前,我舍不得死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被嚴重產后抑郁困擾過,凌晨三四點鐘,睡不著覺,連續幾個月,人都是麻木的。
但自從她開始在某個失眠的夜晚,走進廚房一個人研究菜譜,搗鼓做飯后,整個人又活過來了。
現在,她跟我說,自己的目標不僅是做飯,也想吃遍四方,吃遍全世界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沒吃完美食前是舍不得死的,”她說。是吃,把她給救贖了。
日本電影《海鷗食堂》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某個街角,日本女子幸惠開了一間食堂,之后因緣際會遇到些有趣的人和事。
食堂陳設簡單,藍白基調,只在細節處做些文章,比如,桌椅皆為原木清漆,案臺上時時有盛開的白色菊花。
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陰謀,也沒有壞人,只有三個相貌普通的女子一起做美食過生活。
明明很平淡,卻覺得生活真的很美好。
三個女人在這個歐洲城市,和食堂里的每一位流連駐足的食客一樣,都各自懷著心事,有人痛失親人,有人遭遇背叛,有人失業,有人失愛。
但所有人,當因緣際會相遇在一起,一杯咖啡,一口飯團,一個肉桂卷面包,就能讓他們彼此溫暖,溫柔相待。
這哪兒是在講美食呢,這分明是在講人生。
它道出了生活真諦,以及味覺與情感間最緊密的聯系。
孤單時,悲傷中,喜悅間,美食成了特別能慰藉心靈的方式。它飽腹,溫暖,讓人忘卻疲勞,身心充滿最原始的喜悅和滿足,它讓人想起久未謀面的故鄉和家人。
這份妥帖而安心,是最確定的踏實,告訴我們,人間是值得的。
電影有一幕,失意的中年男子走出海鷗食堂,低頭瞥見衣襟上剩有一粒米飯。
這時他停步,拈它起來,端詳片刻之后把它放進嘴里仔細咀嚼,然后繼續走向有陽光的轉角,臉上露出笑意。
人生啊,沒有什么問題,是一頓美食不能治愈的。
歡迎訂閱Angela文集:
如何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長篇連載)
Angela往期精彩文章:
《奇葩大會》清華博士研究洗襪子: 你過得不好,是因為活得太“有用”了
《吐槽大會》李誕:為什么要上名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簡書10萬+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