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上周一的一件事。
當時預備鈴剛剛響起,我從教室里出來,正準備去開會,忽然電話響了。接聽后明白是一個同事打來的,她的侄女在我們班,今天早上,為上學的事又跟她和家人鬧呢,又哭又嚷,就是不上學。這位姑姑又急又愁(她自己也是班主任,班里一堆事也等著她呢)。姑姑說現在孩子在大門口車里,死活不下車,爺爺還等著開車回老家呢。我一邊答應,一邊往學校門口走。
說起這個孩子不想上學的事,也算歷史悠久,從一年級入班第二周開始,就開始鬧,每到周一就不愿來上學,平時也算太平。后來說是肚子疼,去了幾個醫院檢查,家人說也沒查出什么大問題,就是不能來道口上學,家人沒辦法,只好讓她在村小學讀書,這樣基本沒什么事了。就這樣,一個學期過去了。一年級下學期,這種情況又出現了,我意識到這不單純是適應的問題了,在請教了我的心理學老師王奕衡校長后,在學校我對這個孩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特長展示,同學互助,任命班干部,課堂多關注,我來夸夸×××等等,我也跟她家人建議孩子媽媽搬來和孩子在一塊兒住一段。一段時間后,孩子情況好多了。在課堂上,經常可以看到她自信的微笑和高高舉起的小手。雖然后來有些小反復,但是畢竟是好多了。
現在已經是二年級將近半學期了,這個小姑娘中間在周一的時候,又請了幾次假。不過好歹還沒有影響正常的學習。加上我平時事情多,所以就把這事先放到腦后了。可是沒想到,類似事件又發生了。
我匆匆來到學校大門口,看到路邊停著一輛車,我的同事,孩子的姑姑走過來,帶著歉意向我訴說著經過,孩子的爺爺也走過來,在一旁不時的插話,表達著無奈和疲憊。我深深理解他們父女倆此時的焦慮,無奈還有無助。聽著他們倆的敘說,我也把自己能想到的建議說給他們聽。最后我走到車前,打開車門,對后座上那個楚楚可憐的小人兒說:“寶貝,別哭。你知道嗎,今天上午班里沒人領歌,大家都等著你呢(她是文娛委員);武老師要講新課,但是發現你還沒到,她也在等著你呢;兩個學習委員一直在等著你交作業呢 。你要不要把作業先交了呢?”“要交。”她輕輕說。“那下車跟我去班里好不好?”她點點頭。我牽著她的小手下了車。這時她爺爺走過來說:“看別的小朋友都能上學,你說你是怎么回事呢,快去上學吧!”一聽到這,孩子馬上抱住了爺爺,又哭起來。再說什么也聽不進去了。最后爺爺還是以挪車為名,她才勉強放開爺爺。我知道此時此地再勸說不會有任何效果,于是,我放棄了勸導,拉著她的手,半是哄半是強硬的拉她上了樓。
上樓后我并沒有直接送她進班,因為當時的狀態她不光自己沒法學習,還會影響其他同學學習。所以我把她放在教室旁邊衛生間的外間,在那兒和她談話。記得我首先談到她的姑姑(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我先讓孩子從我日常的忙碌生活推想到姑姑的生活,體會姑姑工作的不易,再體會自己這樣鬧給姑姑帶來的麻煩;我又聯系到班里的同學平時是怎么給爸爸媽媽再見走進校園的;之后還陪她一起回憶她在班里曾經度過的快樂時光以及所留下的美好記憶。就這樣,她終于平靜下來了。之后我送她進教室上課。
之后幾天,沒見她有什么異常表現。
明天又是周一,可愛的寶貝,但愿你能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