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人都很喜歡《小王子》,但真正看得懂《小王子》的卻很少?!缎⊥踝印房赡苁歉改競冏x給孩子聽的枕邊故事書,也有大人可能會為小王子與玫瑰之間最后生死離別的愛情而感動流淚。于是大多數人會將《小王子》定性為一本專寫給孩子看的童書,不會有什么特別深刻的思想,年輕時讀過一遍也就夠了。
但我不這樣想,也一直想不通一個問題:“為什么小王子在見到地球上的五千朵玫瑰時,他的‘獨一無二’崩塌了,他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做一個王子;后來在與狐貍交流之后,他的‘獨一無二’又復活了,以致他要冒著被毒蛇咬的生命危險也要回去,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改變?”就在這種哲學式的追問中,我的疑惑越來越多,而領悟似乎也越來越多。
整本書共12章節,每一個章節圍繞一個哲學問題說開去,結合《小王子》的文本本身和我個人的生命體驗和反思來寫。
舉例說吧,“馴服”、“愛”、“友誼”、“責任”、“幸?!薄ⅰ斑x擇”、“孤獨”、“占有”、“死亡”等,都是書中反復出現的主題,也是現代社會重要的哲學問題。圣埃克蘇佩里不是哲學家,寫的是一本寓言體小說,因此不會做學院式的哲學論證,而是將他的問題意識巧妙地融入小說,并藉此反思現代人的生存狀態。
我也越來越覺得《小王子》這本書是作者對現代社會的深刻反思和對人類處境的深切關懷。
所以寫小王子的解讀最難的是如何不僅僅以小王子或者作者的眼睛看世界,而要將自己的經歷和讀者的正常理解,感同身受地代入到每一個故事當中。那么,我會想:
小王子為何非走不可?《小王子》的起點,是他決絕地離開B612,遠走他鄉。沒有這一幕,就不會有后來種種。問題是:既然小王子深愛玫瑰,為何非走不可?這個問題困擾了我整整兩個月,數度提筆卻寫不下去。但不理解好這個問題,全書就不好理解。
為什么我會這樣?我困惑良久,終明白也許是我離開初戀太久,早已忘記它是怎么回事。為了尋回感覺,我重溫了好些初戀電影,例如《戀戀風塵》、《情書》、《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和《山楂樹之戀》。我希望我的想象力和同理心,能幫助我回到小王子最淳樸最天真也最無知的時候,然后嘗試理解他為什么要那樣對待玫瑰。
幾經艱苦,最后終于寫成《初戀的脆弱》。我的領悟也簡單:正因為是初戀,故小王子不懂得怎么去愛,也難以明白玫瑰的心事,遂導致誤會不斷,傷害不止。他無法接受玫瑰,更無法接受自己,于是唯有出走。
當然,這個解釋,是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理解他。小王子當時身在其中,恐怕難以明白自己為什么會那樣。他是直到后來遇上狐貍,才開始領悟“馴服”的意義,才產生對玫瑰的無盡思念以及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以才有最后選擇被毒蛇咬的終幕。
愚鈍如我,花了好大的力氣,才能對此略有領悟。
還記得年少時,初讀《小王子》,我最不解的,是小王子為什么要決絕地離開玫瑰,害得深愛他的玫瑰要在小行星孤零零一人生活下去。如果這是一個關于初戀的故事,最美好的結局,難道不應是小王子和玫瑰一見鐘情,然后彼此相親相愛,最后長相廝守以終老嗎?!
那時我相信,真正的愛情,不能只求曾經擁有,而應求天長地久──「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是我們那個年代轟動一時的鐵達時名表廣告,主角是周潤發和吳倩蓮。
及后年紀漸大,我經歷了自己初戀的挫敗,目睹身邊許多朋友初戀的挫敗,也在文學和電影故事中看到無數初戀的挫敗,又或為了避免這種挫敗而總是習慣性地安排故事主角早逝,以使得所有美好永恒停在時間的某一刻,我開始困惑,人生中最純潔最投入最刻骨銘心的初戀,為什么總是這么脆弱,那么短暫。
我開始問,小王子的離開,是不是有著某些普遍的、關于人性、關于情感的秘密在背后,因而具有某種必然性?我被這個問題困擾經年,卻始終沒有答案。
過去大半年,我細細回憶往事,始漸漸體會,問題也許不在于在不在乎,而在于這是成長必須走過的一段路。
小王子的出走,是因為玫瑰不夠美嗎?當然不是。在小王子眼中,玫瑰美得教他「心旌神搖」,并認定她是全宇宙最迷人的、獨一無二的花兒。
是因為厭倦嗎?也不見得。直到臨走的一刻,小王子仍然在悉心照顧玫瑰,沒有流露半分對玫瑰的不耐煩。
是因為玫瑰不夠愛他嗎?那更不可能。事實上,在分手的一刻,玫瑰放下所有驕矜,向小王子表白:「是的,我是愛你的。你一點都不知道,都怪我。」
小王子如此決絕地非走不可,我認為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是他經歷了一場初戀的危機,這場危機使得他無法面對玫瑰,也無法面對自己,遂不得不離開。
問題是,為什么會有這場危機?危機的性質是什么?為什么離開是應對這場危機的唯一出路?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隱藏在書中第八章,那短短幾頁之中。但作者圣修伯里的描述過于簡約含蓄,故我們需要代入小王子的處境,并運用一點想象力和同理心,才能較好地理解他的掙扎。
小王子要離開,是因為他和玫瑰雖然都愛對方,但卻相處得很不好,以至彼此誤解,互相折磨。對玫瑰來說,她很在乎小王子,很渴望得到小王子的愛護,但卻不知如何表達,于是愈愛,便愈怕失去;愈怕失去,就愈容易在小王子面前自卑。
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她惟有通過吹噓來肯定自己,例如夸口說自己身上的四根刺足以抵擋老虎,又或誑稱自己來自另一個較B612好得多的星球。小王子毫無戀愛經驗,無從明白玫瑰的心事,結果「玫瑰隨口說的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小王子都信以為真,因此變得很不快樂」。
為什么會那么不快樂?那自然是因為他也很在乎。愈在乎,心便愈敏感;愈敏感,便愈忍受不了對方半分的不好。
玫瑰知道小王子的痛苦。是故當小王子向她道別時,她沉默良久,才從口中輕輕說出:「我以前真傻,請你原諒我。你要快快樂樂的?!姑倒迤鋵嵤植簧幔惓ky過,但她沒有挽留,因為她知道小王子不快樂,她希望小王子快樂,但她沒有能力令小王子快樂,于是只好放手。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這是他們的初戀。因為其初,所以情動于衷,所以全情投入,但卻也因為其初,所以手足無措,所以茫然無助。小王子很愛玫瑰,玫瑰很愛小王子,但他們卻不懂得如何維系這段感情。一段穩定的關系,不僅需要激情,還需要聆聽,需要理解,以及需要體諒和分擔。
初戀的脆弱,正是因為雙方都渴望得到最好的愛,但卻不懂得怎樣好好去愛。愛,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受傷跌倒挫敗,庶幾是這個過程必經的一課。
小王子后來有一段教人動容的懺悔:
「當時我什么都不懂!我應該根據她的行為,而不是她的言語來評斷她。她芬芳了我的生活,照亮了我的生命。我真是不該離開她!我早該猜到,在她那可笑的裝腔作勢后頭,暗藏著柔情蜜意?;▋嚎偸侨绱搜圆挥芍?!可惜當時我太小,不懂得好好愛她。」
這實在是很痛的領悟。問題是,如果小王子不離開,他可以有這番領悟嗎?恐怕不能。只有在曾經滄海(造訪不同星球,并見識不同的人),在眾里尋她千百度(見過五千朵長得同樣美麗的玫瑰),并經過狐貍啟蒙、因而知道什么是馴養之后,小王子才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去理解玫瑰,以及了解自己。
直到那一刻,小王子才開始明白,他錯過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才開始生出對玫瑰無盡的思念。真正的痛,不在分手的一刻,而在領悟之后。一旦領悟,小王子遂意識到自己對玫瑰的責任,并對年少無知帶來的傷害生出無盡的歉疚。徹底投入第一次戀愛并徹底愛傷的人,多年后回看,往往會明白,那是人生的分水嶺。
讀者或會問,玫瑰后來怎樣了?她的生命沒有了小王子,往后的日子怎么過?作者沒有告訴我們??梢钥隙ǖ氖?,平常如我們每一個人,初戀是我們情感生命的開始,而非終結。我們都會繼續在路上跌跌碰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讀者或又會好奇,小王子會不會最后真的回到他的小行星,和玫瑰重逢,從此快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作者同樣沒有告訴我們。但在真實人生,小王子這一去,恐怕多是沒有回頭路,因為即使重遇,由于兩人別后走上極為不同的道路,因而具有極不一樣的人生,兩個人的心恐怕難如當初那樣相印。
燈火闌珊處站著的那人,遂似近卻極遠,可望而不可即。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是件必須接受的事。懷念只能留在心里。
這是遺憾嗎?也許是,也許不是。要看我們有著怎樣的心境。天上的白云飄過山巒,云影雖不能久留,交會的美好卻可以長駐心間,直到永遠。
4. ?“當你也像小王子那樣,
經歷了自己生命的萬水千山……”
在《小王子》第二十一章,小王子和狐貍作最后道別時,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動情的對話:
小王子就這么馴服了狐貍。然而,離別的時刻終于逼近:
「?。 购傉f……「我會哭的。」
「都是你害的,」小王子說,「我一點都不想傷害你,可你偏偏要我馴服你……」
「是啊,」狐貍說。
「可是你會哭啊,」小王子說。
「是啊,」狐貍說。
「所以說你一無所得!」
「我有,」狐貍說,「因為麥子的顏色?!?br>
他們不是在簡單的說再見,而是在永別。在此之前,他們在地球相遇,狐貍教曉了小王子「馴服」的道理,然后小王子馴服了狐貍。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小王子開始明白他對玫瑰是怎樣的一種感情,體會到個中的責任,遂暗暗做了離開的決定。狐貍很不舍,但沒有強留,雖然眼淚忍不住要掉下來。
小王子見到狐貍傷心,心里歉疚,口里卻不肯認錯,還有點不近情理地將責任一股腦兒推給狐貍。狐貍一點不惱,甚至直認一早知道馴服里面有傷害,但牠并不后悔,因為小王子留給牠「麥子的顏色」。是故此地一為別,路遙天闊,重會無期,也非「一無所得」。
小王子為什么看來如此無情?這里牽涉到一些小王子自己也未必能夠明了的情結。小王子其實很尊重和信任狐貍,對他的教導言聽計從;小王子當然也感激狐貍,因為在他經歷人生最大的身份危機時,是狐貍將他拯救出來,讓他知道即使他的玫瑰并非宇宙中的唯一,他仍然可以通過馴服來建立獨一無二的關系。
所以,面對離別,小王子絕非無動于衷。他不是在卸責,也不是在埋怨,而是在難過之中生出一種情緒的反彈。他在追問狐貍的同時,其實也在追問自己:如果所有美好終必逝去,如果愛到最后終須受傷,委身于愛意義何在?小王子在絕望中,盼望狐貍能夠給出理由說服他。惟有如此,他才能更好地見到馴服的價值,也才不會讓自己覺得愛到最后,終是「一無所得」。
為什么馴服會令人受傷?驟眼看來,這個問題有點奇怪,因為馴服的本意是建立聯系,彼此關愛,助人脫離孤獨,這怎么會和傷害扯上關系?或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沖突,有沖突就會有人利益受損。但這肯定不是作者圣修伯里的原意。狐貍感到受傷,并不是因為牠和小王子發生了什么爭執,起了什么磨擦,而是因為牠實在太愛小王子。
「不管怎樣,去愛就會容易令人受傷。愛上任何事物,你很難不會因此心亂如麻,甚至為之心碎。如果你想確保自己分毫無損,唯一方法就是不去愛任何人,甚至愛動物也不行。」
為什么呢?因為人一旦愛,就會在乎;一旦在乎,就會全情投入;一旦投入,就會生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意;情意一深,當關系經受挫折,人就會方寸大亂,會身心交煎,會生出無邊無際的悵惘。
是故愛得愈深,傷害愈大。傷害的可能,內在于愛。
這里的傷,非指惡意之傷、敵對之傷,而是指情感的失落帶給個體無盡的遺憾。這種傷害最具體的感受,就是當對方離去時,你會覺得自己生命中最美好最柔軟的那部份也給拿走了,你遂感到生命不再完整,你的存在遂被無盡的虛空占領。
在各種不確定當中,最大的不確定,是生命本身。沒有人會知道,我們什么時候要遠行;但我們知道,我們終要遠行。離別既是必然,離別之苦自也是必然。這樣的事情,每天發生在我們周圍,有天終也會降臨到我們及我們最愛的人身上。「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這份寂寥,是所有經歷過永別的人都會有的感受。
正是在此意義上,小王子和魯益師都看得清楚,如果不想受傷,最好就不要開始。沒有開始,就沒有其后因愛而生的種種苦楚。
這種想法是否很不理智?不見得。許多跌過傷過的人會告訴你,早知如此,寧愿不愛。
于是,我們回到小王子的問題:我們最后會否一無所得?
小王子這樣問,很合乎我們平時的成本效益思維:既然要付出那么大的代價,我們能夠得到什么?我們的所得大于所失嗎?狐貍順著這個思路,給出一個回答:放心,我有所得,「因為麥子的顏色」。
這是什么意思?一個解釋是:我知道會受傷,但我依然會選擇愛,因為我最后會得到「麥子的顏色」所象征的記憶。在此意義上,記憶是目的,馴服是手段,受傷是一早預知要付的成本。
這樣的理性計算,放在其他地方或許說得通,但用來解釋人為什么選擇去愛,卻顯得荒謬。我相信很少人會說,我之所以全心全意愛一個人,目的是想要得到那份愛的回憶。不是這樣。回憶是愛過留下的美好,但我們的初衷是愛,而不是回憶。睿智如狐貍,不會那么傻。
那么,狐貍到底想對小王子說什么?
我想,牠是在說:「我的小王子啊,我們不是一無所得,所得就是我們愛過,就是我們彼此馴服過。你知道嗎,我不吃面包,麥子對我毫無用處,我對麥田顏色更是一向沒有感覺,但這一切都因你的到來而改變。你走后,每當風吹麥田,麥穗起舞,麥子的顏色就會提醒我,有個金黃色頭發的王子,曾經走進我的生命,并和我有過美好的相遇。這就夠了。
當然,人總是可以選擇不去愛。但沒有愛的人生,何足以言美好?!是的,你的永別,會令我受傷。但既然傷害內在于愛,我們就要學會好好接受它。在世間,沒有認真去愛卻又不要受傷這回事。沒有傷的愛,不是最好的愛,甚至不是真正的愛?!?br>
嗯,就這樣。狐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