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晚,我媽電話問我最近的近況。
“你師兄最近有聯(lián)系你嗎?”
“沒有。”
“你高中朋友呢?周末有約出去玩嗎?”
“沒有。”
“你同事呢,晚上沒一起吃飯?”
“沒有。”
“怎么你的朋友都沒聯(lián)系了呢。”
“沒事聯(lián)系什么。”
“那你豈不是一直自己一個人?”
“嗯,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再說,我每晚要寫作,哪那么多時間,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啊。”
被我媽這么一問,我好像確實挺孤獨的。但我要寫作啊,總不能為了“不孤獨”而放棄寫作吧。
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平日里各忙各的,若有事聯(lián)系,也必定幫你。這就是我目前的朋友狀態(tài),我覺得這挺現(xiàn)實也挺好的。
都說,越長大越孤單。
經(jīng)歷越多,你就越發(fā)現(xiàn)自己是這個世界的孤兒;走得越遠,越明白這世界本是孤兒院。
02
我最近讓挺多人“不滿意”的。
“好好的瞎折騰什么。”
“又加重任務,也沒見到我多得到什么。”
“你能不能弄好一點,再給我。”
“丑人多作怪。”
“神經(jīng)病。”
……
其實我很不解,因為我已經(jīng)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活攔在自己手里,只是我沒有三頭六臂,智商也有限,勤勞也有限,干不了太多的活。并不是我想做什么好好小姐,我只是不喜歡聽到不同的聲音。
然而當為他人盡量攔下活兒的時候,最壞的結(jié)果無非就是換來那人依舊的“不滿”,我也是有點懵逼。
我不解別人,別人不解我。其實也只是位置不同,考慮問題不同,利弊不同罷了。
事情本沒有對與錯,都是利益在作怪,并非我這個丑人。
要是覺得別人傷害到你的利益,或是去捍衛(wèi)回來,或是離開。往深了點說,也并不是利益在作怪,而是你無能。
無能的人大有人在,包括我自己。無能不可怕,知足快樂就好。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標尺,我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所以我只能選擇讓自己和我認同的人滿意就可以。
生活就是這樣一個不斷選擇和舍棄的過程,我所能做的只能是迎接冷眼唾罵依舊孤獨前行。
我也只能盡自己所能,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也絕不向厭惡我的人解釋半句。
03
有人說,這是我情商低。
一個情商高的人,是會即達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又能讓別人心甘情愿為你做的人。
都說要讓兩個立場完全不用的人一起共事,是最能考驗一個人情商的時候。
或許性格如此。
每個人說話的方式都不一樣,不愿意遷就別人,還是按照自己的說話方式,還之以禮貌就行。
說白了,我只是覺得對方不值得我遷就。
或許真的是我情商不夠用。
學會跟這個社會各種不同的人和睦相處,也是種能力。
漸漸覺得,成長就像一場遠行,離開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離開從小到大的伙伴,離開中途認識的朋友,走的越遠,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跟你小時候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但又有什么關(guān)系,慢慢修,慢慢悟。
04
中午發(fā)了條朋友圈:散散心敗敗火。
或許生活中的我一年也不見得生一次氣,兩個認識十年的好哥們前后問候了我。
可知他倆就是屬于沒事一兩年不會聯(lián)系的那種死黨。
但我只要有事,他們就會出現(xiàn)。
我問其中一人:為什么愿意交我這個朋友。
他回答:因為有優(yōu)越感。
他們就是這么賤,但也這么善。
他們生活中都是情商挺高的那類人,承蒙他們的不離不棄。
縱使這世界很多人不解你,但只要有一兩個你在乎的人懂你,你就又有力氣走下去。
帶著所有人的謾罵與不解,孤獨地走下去。
或許,成長就是一場探索孤獨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