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從小是“富”養大的,嬌生慣養,十指不沾陽春水,經常是喊她吃飯,她就真的一屁股坐在餐椅上等著我們菜上桌,給她遞上碗筷,就差喂到嘴里了。這不是女兒的錯,錯在過去的教養方式。我們更多的關注到她的學習能力,她的人品價值觀,而忽略了最基礎的生活技能。以至于,她在家庭中缺乏團隊合作的精神,沒有主動性(之所以前置家庭中,因為學校老師在這方面的反饋非常正面,更加劇了我的反思),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太弱,這都是過去我們用全職阿姨,我包辦太多若得禍。
生活能力這門課在家里不練習,到社會上就會吃虧。嘗試過很多次重拾這門課都不太成功,對于初中生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這個時候訓練有點勉為其難,只能作罷,另辟蹊徑。
搬家后,我只是每周請了三次鐘點,其他時間都是自己安排日常生活,便多了更多的機會去訓練兒子,丟垃圾,擦桌子,收拾碗筷,最近訓練他使用洗碗機,兒子干得有模有樣的,尤其周末的時候,時常當著姐姐的面兒贊美他,他便越干越起勁了,而姐姐也樂得輕松。
不知道姐姐看到這樣的弟弟,會不會有所觸動?反正我是有感觸的,讓孩子參與家務,才是正確的養育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