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結婚那年,愛人跟同學上街,看人家給老婆買耳環作為禮物他也買,買回來送給沒有耳洞的我。
為了給耳環配耳洞,我猶豫了好幾天。
九三年的站前,一些理發屋就可以打耳洞。一個彈簧槍,把耳釘“啪”地一下打到耳垂上,現在想想都很不衛生,消毒不徹底,非常容易傳染。下了好幾天決心,一天晚上他陪我去站前打了耳洞,回來腫了好長時間。有人出主意,說是戴上純銀純金的耳環后能加速耳洞愈合,也就不會繼續感染了。于是戴上了愛人買的金耳環,長長的細鏈還真是不難看。但是并不是用了金耳環就不感染,耳洞一直化膿,又紅又腫,本應該摘下耳環穿繩或者笤帚棍兒,可是摘下后當晚怎么也不敢碰。結果,第二天早上竟然長上了,自己不敢穿,家人誰也不敢幫我,就這樣放棄了,任它真的“愈合”了,耳洞沒有了,耳環也合并到戒指里消失了。
其實,我并不怎么喜歡飾品。
兒子第一次介紹兒媳婦給我認識,作為第一次見面的禮物我買了一條頸鏈給她,后來,她送給我一對耳環。我也是高興地收下,心想,沒有耳洞啊,這回我可不能為了耳環打耳洞了,多大歲數了。兒子心粗,他也不知我有沒有耳洞,時不時地問我,咋不戴我媳婦送的耳環呢?為此,愛人會裝好人,說我要不為了耳環打耳洞吧。
女兒高考后,她第一件要做的事,竟然是讓我陪她去打耳洞。要打你自己打,我可不打。答應好好的,到了那她害怕了,一直在那猶豫。店員說阿姨你耳垂這么好看不戴耳環可惜了,我立馬虛榮了,也為了給她演示打耳洞沒什么,又想起兒媳婦送的耳環應該配個耳洞吧,我最后又一次打了耳洞。現在打耳洞真比以前簡單了,都是一次性的,這個倒是減少傳染病。這次打耳洞到沒怎么感染,后來換了一對銀的,防止感染。可是每天晚上摘下,早晨戴上真是個事兒。耳洞還沒有長好,每天要消毒,戴的時候說不出的滋味,疼得心癢癢。
朋友們說,耳洞最終都是爛出來的,我原來不相信。有一天游泳回來,一側耳洞感染了,腫得流膿淌水,晚上不好摘早上不好戴,真是后悔死了。
去湖南送孩子,在五一廣場,女兒非要給我買一對耳環。你們到底為啥都送我耳環啊,我都不想戴了。在湖南,不知怎么,兩個耳洞都感染了,早晨戴的時候別提多難受了,不只是疼,是不敢下手。每次都給自己打氣,沒事沒事必須挺著,這耳朵再也不能扎了。
姐姐們說她們的耳洞都是出生時扎的,據說,那時小孩子一出生,用高粱粒按在耳垂上揉,揉薄了后用紅線穿,也不出血,更不會感染。我不禁納悶,母親啊,既然給姐姐們都給扎了為啥沒有給我扎啊,你可知道我糟了多少罪。
這些日子,耳洞基本愈合了。今早老頭子笑嘻嘻地說,說他百度了,想要耳洞大,應該戴比較沉的大耳環,慢慢地就墜大了,他說要送我一對大耳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