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打到手機沒電,從5:04分到5:59電話粥終于以自動關機結束。雖然聊著聊著就到了拷問內心和靈魂的深度話題,淺薄無知的我興許是個很好的傾聽者。
記得生完姑娘后的第二年,接到老亞的電話,嘴巴磕絆的牙齒和舌頭只打架,卻已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能聽的下去的話。
我詫異自己的后退,其實也知道一切情理之中。又懶又松散的我,當沒有外界推動自己內心又不夠重視的時候,就那樣默默隨著時間荒廢了。語言,是最容易生疏又最容易付出就有回報的投資了。
哪怕重新工作的這幾年,也止步于老三句。我一度認為人生就這樣了,繞過它,我也可以裝作瀟灑,不講就不講了吧。
姑娘上學一,我便覺察到了壓力。那些我不能輕易應付和不能視而不見的攔路虎,再也不是佛系的心能坦然的。于我,總要做點什么去擺脫尷尬,換取一份家長的威嚴也好。
念我所愛,記我所喜歡,聽我所有感覺。
重新拾起是久違的歡愉,是再次為語言的魅力所驚嘆。是有些體會,原來我也一樣有過。可當你說出來時,那種喜悅竟然還包含著感動。是在某時某刻某瞬間,突然閃過腦海,恰到好處的用上,是意外也是順其自然,便暗自慶幸沒辜負手下的筆。
我們總要追尋一個絕對的正確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又足夠吸引人和有利可圖,才舍得去付出成本,才考慮值不值得。是呀,改變和進步總是讓人痛苦的,是一場逆戰,是一腔孤勇之旅。
幸運的是,你多學一個詞,多用會一句話,既豐富了自己的詞典庫,也為談吐多了點從容。
感謝老亞不斷的騷擾我,打擾我,聽他的哲理和碎碎念。我以前總是嫌棄他好啰嗦,當我把他想成借此機會一對一外教練習時,就覺得我掙了好幾位數。
新年的良辰美景是立flag的時不我待,作為一個沒有特長興趣愛好只喜歡宅而被90后笑話的中年職業婦女,寫作和英語,總有一個要在路上,相伴而行,溫暖前程,也為貧瘠的內心填充一份力量與充實。
每日誦讀一兩句,使其出口必順,讀音必正,如此半年,操英語之能力必大進!-有林語堂先生的鼓勵和楊媽的指導,希望有一天老亞滔滔不絕時,我能回饋他來者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