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公元445年)
1、
春,正月一日,劉宋開始推行新歷。
當初,西漢京房(參考公元前37年記載)認為十二音律中“中呂”、“上生”、“黃鐘”,不滿九寸,遂擴充為六十律。劉宋太史令錢樂之再將之擴展為為三百六十律,以一日配一管。太子率更令何承天認為,“上下相生,三分損益其一”,乃是古人簡易之法,猶如古歷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而京房在這方面沒有領悟,誤以為六十。于是重新制造新的音律,“林鐘”長六寸一厘,則從“中呂”上升“黃鐘”,十二旋宮,聲韻沒有偏差。
2、
正月二日,劉宋朝廷任命武陵王劉駿為雍州刺史。皇帝劉義隆想要經略關西、黃河地區,所以讓劉駿鎮守襄陽。
3、
北魏主拓跋燾派散騎常侍宋愔來建康報聘。
4、
二月,北魏主拓跋燾抵達上黨,西至吐京,討伐叛變的胡人,把他們發配到各郡縣。
5、
二月十四日,劉宋立皇子劉祎為東海王,劉昶為義陽王。
6、
三月一日,北魏主拓跋燾還宮。
7、
北魏下詔:“所有有疑問的案件都交付中書,以經義裁量判決。”
8、
夏,四月二十二日,北魏主拓跋燾派征西大將軍、高涼王拓跋那等,擊吐谷渾王慕利延于白蘭,秦州刺史、代人封敕文和安遠將軍乙烏頭攻擊慕利延哥哥的兒子什歸于枹罕。
9、
河西滅亡時,鄯善人認為他們的國土已經與北魏相鄰,大懼,說:“如果和他們通使,讓他們知道我國虛實,那必然是自取滅亡。”于是關閉邊境,截斷道路,使者往來,則抄掠搶劫,由是西域不通數年。北魏主拓跋燾派散騎常侍萬度歸征發涼州以西部隊,攻擊鄯善。
10、
六月五日,北魏主拓跋燾北巡。
11、
劉宋皇帝劉義隆計劃討伐北魏,撤銷南豫州,并入豫州。,任命南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為豫州刺史。
12、
秋,七月二日,劉義隆任命尚書仆射孟顗為左仆射,中護軍何尚之為右仆射。
13、
武陵王劉駿將要前往襄陽就任雍州刺史,當時沿沔水諸蠻夷部落猶為賊寇,水陸交通都有阻礙;劉駿分軍,派撫軍中兵參軍沈慶之掩擊,大破之。劉駿抵達襄陽,蠻夷截斷驛道,想要攻打隨郡;隨郡太守、河東人柳元景募得六七百人,邀擊,大破之。于是平定諸蠻,俘虜七萬余人。涢山蠻最強,沈慶之討平之,俘虜三萬余人,遷徙一萬余人到建康。
14、
吐谷渾枹罕守將慕容什歸聽聞北魏軍將至,棄城夜遁。八月一日,北魏秦州刺史封敕文進入枹罕,遷徙部分居民一千家回上邽,留乙烏頭守枹罕。
15、
萬度歸抵達敦煌,留輜重,以輕騎五千度過沙漠,襲擊鄯善。八月六日,鄯善王真達面縛出降。萬度歸留軍屯守,與真達回到平城,西域復通。
16、
北魏主進入陰山之北,發諸州兵三分之一,各于其州戒嚴,等候命令。遷徙各族雜民五千余家于北部邊境,令他們就北畜牧,以引誘柔然攻擊。
17、
八月十六日,北魏高涼王拓跋那率軍抵達寧頭城,吐谷渾王慕利延擁其部落向西度過沙漠。吐谷渾慕璝之子慕容被囊率軍逆戰,被拓跋那擊破;慕容被囊遁走,中山公杜豐率精騎追擊,穿過三危山,追到雪山,生擒慕容被囊及吐谷渾什歸、乞伏熾磐之子成龍,全部送到平城。慕利延于是向西進入于闐,殺于闐王,占據其地,死者數萬人。
18、
九月十七日,皇帝劉義隆在武帳岡為衡陽王劉義季餞行。出發前,下令皇子們不要吃飯,到宴會的地方再一起吃。抵達之后,已到日暮時分,宴席還沒有擺上,皇子們面有饑色。皇帝于是對他們說:“你們從小生活優裕,不見百姓艱難。今天讓你們也知道饑餓之苦,才知道節儉。”
裴子野論曰:
善哉太祖之訓!奢侈興于有馀,節儉生于不足。要他們自我約束,不如讓他們處于貧賤。習慣了險阻艱難,才能有所擔當;了解虛情不實,就要親自躬身入局。太祖如果能用這個訓導,讓皇子們的志向和操守得到磨煉,級別待遇受到壓抑,教育成功了,他們的品德也立起來了,然后再交給他們政事,則沒有懈怠,沒有荒唐,可以播之于天下。
高祖想要堅固根本,就讓皇子們還在襁褓之中就得到分封;后世遵守,讓皇子們分據方岳重任。到了泰始之初,及升明之末亡國時,親王幼小,在乳娘懷抱中被扼斷咽喉的,就有數十人。國之存亡,并不系于那些孩童,卻讓他們早早就居于萬民之上的高位,太祖對皇子們的這番教導,也沒有什么意義。
19、
北魏民間訛言“滅魏者吳”,盧水胡人蓋吳聚眾反于杏城,諸胡人部落爭相響應,有部眾十余萬,派他的黨羽趙綰來建康上表自歸。
冬,十月三日,長安鎮副將拓跋紇率眾討伐蓋吳,拓跋紇戰敗陣亡。蓋吳部眾更加盛大,百姓躲避戰爭,都渡過渭水,逃奔南山。北魏主拓跋燾征發高平敕勒騎兵奔赴長安,命將軍叔孫拔領攝并州、秦州、雍州三州兵屯駐渭北。
20、
十一月,北魏征發冀州百姓造浮橋于碻磝津。
21、
蓋吳派別部將領白廣平向西抄掠新平,安定諸胡人部落都聚眾響應。又分兵向東抄掠臨晉以東地區,被北魏將軍章直擊破,溺死于河者三萬余人。蓋吳又派兵向西,一路搶掠到長安,將軍叔孫拔與變民軍戰于渭北,大破之,斬首三萬馀級。
河東蜀(指客居于河東郡的蜀人)薛永完聚眾響應蓋吳,襲擊聞喜。聞喜縣沒有士兵和武器,縣令憂惶無計;縣人裴駿率縣鄉豪杰出擊,薛永宗引去。
北魏主拓跋燾命薛謹之子薛拔(薛謹之父任河東太守事,見公元419年記載)糾合宗族、鄉里,在河岸修筑壁壘陣地,以截斷二寇往來之路。
十一月十五日,拓跋燾派殿中尚書拓跋處直等率二萬騎兵討伐薛永宗,殿中尚書乙拔率三萬騎兵討伐蓋吳,西平公寇提率一萬騎兵討伐白廣平。
蓋吳自號天臺王,署置百官。
22、
十一月十六日,北魏主拓跋燾還宮。
23、
北魏選六州驍騎二萬人,命永昌王拓跋仁、高涼王拓跋那分別率領,分為二道,擄掠淮河、泗水以北,遷徙青州、徐州百姓以充實河北。
24、
十一月二十八日,北魏主拓跋燾西巡。
25、
當初,魯國人孔熙先博學文史,兼通數術,有縱橫天下的才能和志向;為員外散騎侍郎,不為時人所知,憤憤不得志。孔熙先的父親孔默之曾任廣州刺史,因為貪污獲罪,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為出手援救,得以免刑。等到劉義康遷到豫章,孔熙先密懷報效之心。并且自以為根據天象和圖讖,都顯示皇帝必定死于非命,而且原因是骨肉相殘,江州應出天子。又察覺范曄也不得志,想要拉他同謀,而孔熙先一向不為范曄所看重。太子中舍人謝綜,是范曄的外甥,孔熙先傾身結交。謝綜引孔熙先與范曄相識。
孔熙先家財富饒,數次與范曄賭博,故意輸給他。范曄既貪其財,又愛其文藝,由是情好款洽,兩人關系親密起來。孔熙先于是從容對范曄說:“大將軍(劉義康)英斷聰敏,人神攸屬,失職而貶到南部邊垂,天下憤怨。小人受先君遺命,以死報大將軍之德。最近人情騷動,天象乖錯,這是時運到了,不可推移。如果順應天人之心,結英豪之士,表里相應,發于肘腋,然后誅除異己,崇奉明圣,號令天下,誰敢不從!小人請以七尺之軀,三寸之舌,立功立事,而歸功于諸君子,太人以為何如?”
范曄突然聽到這一番話,驚恐愕然。孔熙先接著說:“當年毛玠竭節事奉曹操,張溫全心終于孫權,這二人,都是國之俊杰,豈是因為言行不當,就遭到禍辱嗎!(毛玠同情崔琰冤獄,被曹操逮捕下獄,參見公元216年記載。張溫引薦暨艷不當,被孫權免職,參見公元224年記載。)都是因為廉直勁正,不得長久被包容。您在本朝,并不比毛玠、張溫更受皇帝寵愛,而在輿論中得到的贊譽,卻超過兩臣,進讒言的小人對你側目而視,為日已久,你想跟他們比肩競逐,怎么能夠!近來殷景仁一句話,劉班就粉身碎骨,他們之間,有什么父兄之仇,百世之怨嗎?不過是爭奪榮名勢利,誰先誰后而已。等斗到最后,唯恐陷害對方還不夠深,動手還不夠早;殺戮一百口人,還覺得不夠出氣。這真是令人寒心、哀悼、恐懼,豈能只是坐在這里讀書,就以為可以遠離事非呢!如今,我們建立大勛,尊奉賢哲,把難事改為易事,用安全來替代危險,享厚利,收鴻名,一旦包舉而有之,豈可棄置而不取呢!”
范曄猶疑未決。孔熙先說:“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原因,我不敢明說而已。”范曄問:“什么原因?”孔熙先說:“您家世清白顯赫,卻不得連姻帝室,以至世人把您家當豬狗看待,而您不以為恥,還打算為皇家效死,不是太迷惑了嗎!”范曄家族有傷風敗俗的丑聞,所以孔熙先以此激他。范曄默然不應,反意乃決。
范曄與沈演之同為皇帝所知,每次進宮,如果范曄先到,一定等沈演之到了再一起進去,而如果沈演之先到呢,卻往往得到皇帝單獨召見,范曄以此為怨。
范曄擔任過劉義康府佐,中間獲罪于劉義康。謝綜及父親謝述,皆為劉義康所親厚,謝綜的弟弟謝約娶劉義康的女兒為妻。謝綜為劉義康記室參軍,從豫章回來,替劉義康向范曄致意,要求化解之間的不愉快,重修舊好好。
大將軍府史仲承祖,有寵于劉義康,聽聞孔熙先的陰謀,密相結納。
丹陽尹徐湛之,一向為劉義康所寵愛,仲承祖因此結交徐湛之,告以密計。
道士法略、尼姑法靜,都感激劉義康舊恩,并與孔熙先往來。
法靜的妹夫許曜,在宮廷擔任禁衛軍領隊,許諾為內應。
法靜到豫章,孔熙先交給他箋書,陳說圖讖。于是密相署置,并開列他們不喜歡的人的名單,準備政變成功后全部處死。
孔熙先又派弟弟孔休先作檄文,稱:“賊臣趙伯符肆兵冒犯皇帝,大禍延及太子。徐湛之、范曄等不顧性命,奮戈反擊,即日斬趙伯符首級及其黨與。今遣護軍將軍臧質奉璽綬迎彭城王正位辰極。”(這是準備刺殺皇帝、太子,然后連同皇帝禁衛軍首領趙伯符一起殺死,之后將罪名推給趙伯符。)孔熙認為舉大事應該以劉義康的旨意來命令眾人,范曄又偽造劉義康給徐湛之的信,令他誅君側之惡,并把這封信向同黨宣示。
皇帝在武帳岡為劉義季設宴踐行時,范曄等就密謀以其日作亂。許曜侍奉皇帝,手扣在刀柄上,目視范曄,范曄不敢仰視。一會兒工夫,酒宴就散了。徐湛之擔心事情不能成功,向皇帝告密。皇帝派徐湛之調查事情本末,得其檄書,以及參與政變的人士名單,呈上給皇帝。
皇帝命有司全部逮捕,徹底調查。這天夜里,傳喚范曄進宮,先于外逮捕謝綜及孔熙先兄弟,全部招供。皇帝遣使詰問范曄,范曄還隱瞞抗拒;孔熙先聽聞,笑道:“所有行動計劃、符檄、書疏,都是范曄所造,今天還抵賴什么呢?”皇帝把范曄墨跡拿給他看,范曄才交待事情本末。
第二天,武士將范曄押送廷尉。孔熙先侃侃而談,辭氣不橈。皇上對他的才能感到驚奇,派人慰勉他說:“以卿之才而埋沒于集書省,理應有異志,這是我辜負了你。”又斥責前吏部尚書何尚之說:“如果孔熙先年將三十還只作一個散騎郎,他能不作賊嗎!”孔熙先于獄中上書謝恩,并上陳圖讖,讓皇帝警戒骨肉之禍,說:“愿不要遺棄我這封奏折,存之于中書。我死之后,或許還可以翻閱思考,那我在九泉之下,也能稍微減輕大禍的責任。”
范曄在獄中,寫詩說:“雖無嵇生琴,庶同夏侯色。”(雖然做不到像嵇康那樣在法場上彈廣陵散,但至少像夏侯玄一樣從容就義,面不改色。)范曄本想著入獄即死,而皇上因為需要徹底調查,拖了二十天,范曄有了求生的欲望。獄吏戲弄他說:“外面傳說,你可能叛無期。”范曄聽聞,驚喜。謝綜、孔熙先嘲笑他說:“你當初攘袂瞋目,躍馬顧盼,自以為一世之雄;如今擾攘紛紜,還怕死嗎!就算留你一條命,人臣圖主,又有何顏面可以生存!”
十二月十一日,范曄、謝綜、孔熙先及其子弟、黨羽皆伏誅。范曄母親到刑場,涕泣斥責范曄,以手打擊范曄的脖頸,范曄毫無愧色;妹妹及妓妾來告別,范曄悲涕流漣。謝綜說:“舅舅你終究還是趕不上夏侯玄。”范曄收淚而止。
謝約沒有參與逆謀,見哥哥謝綜與孔熙先交游,常勸諫他說:“此人做事輕率,喜歡出奇制勝,不修正道,進取心太強,果敢銳利,又從不檢討自己的行為,不能和他走得太近。”謝綜不從而敗。謝綜的母親因為子弟自蹈逆亂,不肯到法場探望。范曄對謝綜說:“姐姐今天不來,勝過他人多矣。”
抄范曄家,樂器服玩都非常珍奇絢麗,珠寶翡翠多到妓妾們都戴不過來。而母親住房單薄簡陋,只有一個廚房,堆滿柴火;弟子冬天沒有棉被,叔父冬天只有單衣。
裴子野論曰:
有逸群之才,必思一飛沖天;有超越世俗的抱負,就憤然不愿久居人下。這樣的人,如果能守之以道,將之以禮,恐怕是太難了!劉湛、范曄都因為心志驕傲,而貪圖權力,自負其才,而不惜叛逆逆,多少代積累下來的門第,一朝而隕。之前所謂的智慧才能,無非是自殺工具而已。
華杉曰:
謝約說孔熙先:“此人輕事好奇,不近于道,果銳無檢,未可與狎。”幾句話就說透了。
輕事,是不怕事,敢舉事,天大的事,別人要思前想后,他想到就干。而且進取心極強,絕不安于現狀。民間土話叫這種人“尖屁股”,他沒法在一個地方坐下來,總要搞事情。
好奇,就是好奇害死貓,你說這事太危險,不能干,他好奇,就要試一試,看看到底有多危險。
不近于道,就是不守正道,因為他的原則是出奇制勝,不相信有什么自己不能干的。
果銳,果敢銳利,無所忌憚,啥都敢干。
無檢,是從不吸取教訓,同樣的錯來回犯,上次已經認識到是自己太蠢,這次照樣蠢蠢欲動。
這就是一種作死的性格,干的是一次荒唐的謀反。搞到那么多人參與,那么長的時間,怎么可能不走漏風聲?怎么可能沒人告密?而且發動計劃是在野外酒宴刺殺皇帝、太子和皇帝衛隊,這怎么可能做到呢?
皇帝的話也是荒唐,怎么能說孔熙先懷才不遇,就該造反呢?還說是自己辜負了他。可見人的所謂“才華”,真的可以迷惑好多人。人貴在守正道,干出這些荒唐事,他能有多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