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跑步、休息》讀后感及書摘
文/半個錯別字
一、讀后感
《素食、跑步、修行》這本書是我為數不多的一口氣看完的書。該書的作者也是書中的主人——斯科特-尤雷克是美國近十多年超馬屆的巨擘,他的主要成績包括連續七屆獲得美國西部100英里越野賽的冠軍,兩次死谷惡水135英里(217公里)超馬冠軍并打破記錄,三次斯巴達松153英里(246公里)超馬冠軍,一次美國硬石100英里冠軍等。
他從小脊椎側彎,大腳趾外翻,還有高血壓。
他青少年時期身體瘦弱,在同學眼中是乖乖仔,還時常被一些淘氣的同學欺負。
后來,他在好友達斯汀的鼓勵下,跑馬拉松,跑50英里,跑100英里,150英里,最近聽說他已經開始挑戰全程為2185英里(約3516公里)的阿巴拉契亞小道,并準備打破46小時11時20分鐘的紀錄!
他說,他跑100英里賽,只吃植物和蔬菜。用實際行動證明純素食的人體能并不會差,而是更強。
以上每一條,聽起來都會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目瞪口呆。
我第一次知道他是看《天生就會跑》,書中的神秘大神白馬邀請他參加墨西哥銅峽谷的50英里越野賽,同時還要求其他幾位美國超馬屆的大神和塔拉烏馬拉人大戰,那一幕非常精彩,第一屆冠軍被塔拉烏馬拉人阿努而佛拿走,第二屆斯科特卷土重來擊敗了阿努而佛。
塔拉烏馬拉人是《天生就會跑》這本書里被描述為世界上最擅長奔跑的民族,他們居住在銅峽谷最深處,吃的最原始最落后,穿的也十分簡單,他們的鞋只是廢舊輪胎做的鞋托,他們的奔跑沒有任何專業訓練,但卻擁有最高效的奔跑速度和長跑耐力,居然在第一次銅峽谷比賽中,將美國超馬屆的好手一并拿下,就連超馬屆的大神斯科特也不例外。
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關于跑步的書,就是從這本書,我對赤腳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在正在練習,爭取年底前完成一個赤腳全程馬拉松。而現在看的這本《素食、跑步、修行》也是受《天生就會跑這本書》的影響。
《素食》這本書,我其實早就關注過,因為網上的簡介過多地描述了飲食,所以當時對于正熱衷穿鞋跑想要取得一個好成績的我吸引力不是很大,自從開始赤腳跑后,我才買回這本書,一看原來跟我想象的不一樣,書中的主要內容還是以斯科特是如何從一名乖乖仔成長為超馬之神為主要內容的。
這幾年跑步興起,國內馬拉松賽事如雨后春筍。不僅普通的工薪階層紛紛加入跑馬大軍,就連好多企事業明星和商業巨賈都以跑了多少個馬拉松為自豪。借風起勢,現在陳盆濱百日百馬在全國炒的是轟轟烈烈,是一個商業和體育結合非常成功的案例。雖然陳盆濱在我們眼里已經是很強很強了,但放眼全球,他也并不是很強的,起碼我覺得他和斯科特就不是一個層次,他們同時參加斯巴達松153英里,斯科特三次奪冠,陳盆濱只是拿了一個51名。遠了不說,咱說近的,前兩年旅游衛視有個節目叫《跑回中國》,節目中的臺灣長跑悍將林義杰和國內長跑好手白斌,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一路跑回西安,150天,近10000公里,每天平均70多公里,這個比陳盆濱的現在百日百馬不知道難了多少倍。其實世界上有好多千奇百怪的超馬,比如美國有一個超馬路跑賽,參賽選手繞一個900米的公園,要求在52天內繞5469圈,合計約5000多公里,平均每天跑90多公里,試想選手們一天繞圈跑17-18個小時,連續跑52天,能跑下來簡直都是奇跡,因為這樣繞圈跑很枯燥,沒有一定的毅力根本完成不了,不過還真有挑戰這樣比賽的人,2011年10人參賽8人完賽。常見的如國際超馬協會在法國組織的24小時路跑比賽,就是繞一個1.4公里的跑道到連續跑24小時,看誰跑的最多。
2010年斯科特24小時跑了165.7英里(266公里),打破了美國當時的紀錄。這種枯燥的跑法據說可以讓人在疲憊到極點時進入一種類似禪修開悟時澄明的境界,這種方法很類似禪修法門“般若三昧”,就是一個人拉一根在房梁上吊的繩子繞圈,并且24小時不到單,這種法門也是讓人在身體極其疲憊的狀態開悟的。
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執著地做著一些大部分人不理解的事情,比如不斷地跑超馬。
在跑步圈有這么一個不算是笑話的笑話:不跑步的人說跑步的人有問題,跑步的人說跑馬拉松的人有問題,跑馬拉松的人說赤腳跑步的人有問題,赤腳跑的人說跑山地越野賽的人有問題。
而我想,不斷地跑100公里甚至超100公里的人,是不是更是有“問題”呢?
希望我們能從超馬之神斯科特-尤雷克的這本書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下面是本人讀這本書做的一些書摘。這些只言片語或段落雖然會如星星之光給人以啟發,但要想更深入地理解斯科特在超馬之路上對于生命和奔跑的理解,還是建議認真的讀一讀這一本書。
二、書摘(約5200字)
1、跑超馬的方法很痛苦,卻很簡單:跑到你跑不動為止,然后繼續跑。P6
2、世上唯一真實的界限,是你人生那條起跑線。P14
3、只要做下去,情況一定會有好轉的時候。P36
4、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堅強,直到堅強變成你人生唯一的選擇。P24
5、我知道常吃蔬食,能攝取更多膳食纖維,加速食物消化,縮短有害物質在腸胃的停留時間。多吃蔬食,能攝取更多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其他營養如番茄紅素、葉黃素、胡蘿卜素,能降低罹患慢性病的概率。蔬食也能減少精制碳水化合物與反式脂肪的攝入,預防心血管疾病。P39
6、跑前需要拉伸的“跑者五大肌”:大腿后側肌肉群、髖屈肌、股四頭肌、小腿肌、髂脛束。P42
7、一心想成為別人,是虛耗自我。P45
8、理解越多,欲求越少。---伊凡。P55
9、他(嬉皮士丹)強調,只要保持簡單,與大地融為一體,自然就能獲得喜樂與自由,這樣做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可以跑的更快。當時的我懵懵懂懂,多年后在墨西哥一處隱蔽的山谷里奔跑時,我才體會到他話中真意。P60
10、有位小說家曾寫道,他人生最快樂的時期,是在撰寫第一本書時,盡管那本書爛得徹底,他也從沒將稿子讓其他人看過,但是寫書時他很暢快,那段時光是凍結的,讓他挖掘出內心深處的想法,了解了自己寫作的局限。(同感,現在經常回頭看自己曾經寫的一些東西,雖然是狗屁不通,但想想當時認真且沉浸其中的狀態,的確是這樣。寫作和跑步一樣,安心當下體會到的快樂就是做這件事情最好的回饋。)p61
11、入門者常認為跨大布幅才跑得快,這是錯誤的觀念。慢慢跨出大步,拉開前腳與后腳的距離,表示雙腳得花較長時間停留在地面上,也意味著脆弱的腳后跟會花更大的力氣踩踏地面,給關節造成更大的沖擊。以85—90的步頻練跑,剛好能修正這個問題。跨步距離短,腳步又輕又快,能減少沖擊,讓跑得更遠,更安全,也更有效率。(研究顯示,優秀的跑者迎戰3000米以上至馬拉松的距離,跑步的步頻皆為85-90)p63
12、做讓你畏懼的事情。---蕭伯納p65
13、19-30歲的美國人平均一天吃下91克蛋白質,比人體所需高出幾乎一倍(成年男性一天大概需要56克,成年女性為46克)。我那時并不知道蛋白質攝入過量不僅給腎臟造成負擔(即使處在最佳狀態的長跑選手,也得好好照顧腎臟,以確保水分的消耗、保持與排泄皆良好),而且會吸取骨骼中的鈣質,造成骨質流逝。P67
14、用腳掌前緣著地比后腳跟著地有效率,這毋庸置疑。腳掌前緣著地,利用阿喀琉斯腱的彈性與足弓,將身體的前傾力轉換為向前的動力,消耗的力量較少。此外也可能減少對后腳跟的沖擊,連帶降低關節及跟腱受傷的概率,等同于避震型跑鞋的主要功能。這點和赤腳跑者用腳掌前緣著地的道理是一樣的。P72
15、力量不是來自身體,而是來自不屈的意志。---甘地。P74
16、跑得越久,身體越疲憊,卻越能感受到祥和。P76
17、你用赤腳觸碰大地,與地球融為一體,就可以無窮無盡地跑下去。P79
18、核心集群訓練:跑步主要用雙腿,但也會用到背部到腹部的肌群。要練習肩胛部位肌群,可以到健身房里做擴背下拉和劃船運動。至于腹肌,日常生活里就可以訓練。另外平板支撐是簡單好做又有效的方法。P94
19、塞洛提:身為人類,為了追求真正的成長,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脫離自己的舒適圈。P98
20、許多障礙其實是人們自己設了限,跨越這些障礙的人,都是我的老師。P99
21、如果想進階為優秀跑者,你可以有其他輔助訓練,以此增強肌肉耐力、柔軟度及跑步機巧。不過最簡單的方法,就跑快一點,所以你得訓練自己拼了命的用力跑,就像我在塞山用力奔跑那樣。秘訣:間歇跑。持續跑6-8周,每周至少3次,每次跑30-45分,可以試用八九成的力氣跑步。每次持續跑5分鐘就好,1分鐘放慢腳步,讓身體休息,然后這樣以此類推。P106
22、排汗時間久也有壞處——有脫水的危險。但另外一個狀況也要注意:滴血拿證。大量運動后,腎臟無法排出多余的水平,若飲用水太多,大量的汗液排出鈉后,血液中的離子也會驟降。由于細胞中充水飽和腫脹,低血鈉跑者體重會增加,腦細胞膨脹會擠壓腦部,使腦壓升高導致頭暈目眩,嚴重時可致命。P117
23、“跑步是我生命的明燈,讓我獲得心神寧靜的鑰匙,也讓許多的‘為什么’——即使它稍縱即逝,虛無縹緲——得到了解答。”
24、這世上每個人都在努力找尋生命的意義。超馬選手選擇以超越身體極限的方式,將汗水升華,將心思凈化。
25、一旦你開始做某件事,而且一直沒有放棄,你就得繼續做下去。這是生命的真諦,也像超馬賽事一樣,沒有回頭路,只能向前跑。
26、追求現實的目標固然可以使人振奮,但人生的意義不在這里。以前學校里的修女也曾經告訴我們,空有盲目的雄心壯志,只會讓人走向猶豫不決的明天。耶穌曾經提出一個問題: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失去了自己的靈魂,這樣有什么益處呢?p125
27、夏彼洛:如果你的心智混沌,也可以跑完1萬英里,但請問你得到了什么?如果你跑了1英里,卻對這個世界懷抱熱枕和希望,跑完剩下的9999英里又怎樣呢?p126
28、上下坡的秘訣:縮短步幅,每分鐘維持理想的180下踩地次數,我就可以飛起來。下坡時,我拉大步幅,觸底輕盈,每分鐘一樣踩踏180下。P127
29、以前我習慣專心對付跑道,把征服上坡當做戰役,想打敗驍勇善戰的敵人,把無止境的小徑當做艱苦的旅行。在西雅圖,我改用更科學的練跑方法。我開始閱讀《全身跟著你跑步》,這是一本詳盡介紹跑步技巧的書。我也開始在健身房鍛煉上半身。我跑了這么久,知道現在才了解,軀干和手臂的力量可以幫助疲憊的雙腿繼續前進。P128
30、吃得月健康,感覺越高,感覺越好,吃得越多。自從吃素后,我剪掉了一層萬年贅肉——這些贅肉來自餅干、奶油夾心海綿蛋糕、芝士比薩等食物,一般人很喜歡吃這些東西,甚至一些吃素食的人也抵抗不住誘惑。吃素后我才發現,原來我可以吃更多,可以大大提高享受食物的滿意度,同事變瘦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谷類、豆類、水果、蔬菜都是標準食材。吃素后,練跑和比賽后的恢復期也明顯縮短,參加50英里賽事后的第二天肌肉竟然一點都不酸疼。P130
31、我將本能和技巧相結合,達到了一個小小的境界,在這個境界里我可以傾全力逼迫我自己超越極限,卻不會受傷或讓身體發出抗議。找到這個小小的境界,才是制勝的關鍵。P134
32、約翰-史蒂文斯《馬拉松僧侶的比睿山千里行》記錄的另類超馬:潛心修行的僧侶每天行走40多公里,持續1000天。他們腰間系著短劍,準備撐不下去的時候自盡。修煉第五年,他們得經過9天“生死關”的考驗——不睡不躺、禁食禁水,持法修行,使得感官清明澄凈,連香灰掉落的聲音都能聽見。修煉第七年,修行者便開始“超級馬拉松”啟迪之旅,每天步行80公里持續一年。….(這種苦修很像中國的禪修法門般舟三昧:在梁上系住一根繩子,拉著繩子在佛殿內繞圈,除了吃喝外,行不到單,好像七天七夜吧。)p136
33、長跑是一項獨立完成的運動,為了獲勝,必須排除雜念,一心只想往前,往前,往前。P141
34、超馬選手之間,即使是賽道上的死對頭,也會逐漸建立起深厚的有情。我們都熱愛同一種運動,不顧一切地追求卓越;我們都在追尋極限,創造巔峰,即使在某個瞬間我們覺得再也撐不下去了,也能繼續跑下去。我相信,跑超馬的時間越長,選手會越愛這項運動,越愛其他同一陣線的跑者,也越愛全人類。這世上每個人都在努力找尋生命的意義,超馬選手選擇以超越身體極限的方式,將汗水升華,將心思凈化。P142
35、不要為得到自由而工作,而要讓工作本身變成自由。——道元禪師。P146
36、素食者在飲食上講究健康,日常生活的習慣也普遍良好,生活健康充實,很少有人抽煙。某項研究表明,吃素者的電視癮和煙癮較小,也不容易有睡眠障礙。P149
37、超馬賽吸引的人幾乎都有個性:執著。畢竟要跑完50英里,每天至少得練跑3小時,抽筋、傷痛和孤寂才是好朋友,遲疑、猜忌以及懷疑更是家常便飯,有時還會厭惡自己。超馬選手千奇百怪:有戒毒中的毒犯,有戒煙酒的人士,有預言家也有先知,更有怪里怪氣的工程師和詩人,至于僧侶和神職人員就不用提了。P155
38、只要有正確的訓練方法,每個人都能跑超馬。但為何卓越的馬拉松選手并沒有積極進入超馬領域?這是有原因的,獎金不夠高并非唯一原因。雖然超馬的速度比較慢,但維持這個狀態數小時之后,會讓原本精力旺盛的選手跌坐在路旁不斷干嘔。另一種情況是,每次腳步抨擊到地面時,肌肉和骨骼的負荷會加重,無論是如何跑步方式,上百英里下來,負擔都會層層累積。下坡路更嚴重。
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即使你有辦法吞下食物不吐出來,也會遇到大名鼎鼎的撞墻器——儲存在肝臟和肌肉里的肝糖原存量降低。跑馬拉松,你可能只會在比賽終點前撞到這堵墻,但在超馬賽中,這堵墻不只在中期出現,可能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存在,你好幾個小時都處于異化代謝狀態。為應付這段時間的異化狀態,身體會分泌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這樣又會引發一連串的生理反應。跑完超馬后如檢驗血液,通常會查出心肌酶升高、腎損傷,其他有害物質也會打擊你的免疫系統,數據顯示每4位跑完西部100英里的選手會有1名患重感冒。
最要緊的是,超馬的超長距離會迫使你獨自面對自己。許多中途棄賽的選手,不是身體不行,而是心志無法支撐了。P160
39、當比賽中的困難、求生欲帶來的壓力和痛苦積累到幾乎無法承受的時候,鬧鐘的某個地方就忽然開竅了。這種靈光乍現、近似禪修而得的豁然開朗,通常是毫無預兆就發生在身體到達極限的時候。P162
40、塔拉烏馬拉人跑步的姿勢是教科書里的經典動作。他們的步伐流暢又省力,布幅很小,如蜻蜓點水般,只用中腳掌著地。他們從來沒聽過什么節奏跑或間歇跑,也沒有為了跑步而設計飲食,但他們擁有驚人的耐力、速度和經歷,最主要的秘訣就在于跑步跟他們的生活緊密結合,他們向往簡單,渾身散發著平靜和祥和,用最純潔的心思與世界接觸。P174
41、《美國流行病醫學期刊》發布的一項14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坐6小時以上的男性,死亡率比3小時以下的男性多17%,女性的這一數據則是34%。人類不是生來就久坐,也不是生來就要做各種重復性高、機械化與小幅度動作,可惜如今很多專業工作都是這種內容。我們的身體原本渴望的是能做各種不同的肢體動作,從而得到充分的伸展與擺動,一旦整天都做著單調的動作,身體當然會發出抗議。
系統化的運動訓練就是在彌補這些缺憾,但這并不代表我們一定要學習如何跑步,而是要接觸壞習慣,解決身心的不平衡,減少那些與現代生活共生的負面影響。P175-176
42、關于赤腳跑:赤腳或只穿輕便跑鞋跑步最舒服的一點,是你能與肌肉運動知覺相互配合,感受到自己在這個空間的絕對位置。你和地面的距離為零,因此每踏出一步,就能立刻獲得回饋,讓你信心大增,踏出輕盈的下一步,并且跑出適當的姿勢。不管穿鞋不穿鞋,姿勢正確永遠是最重要的。這幾十年來,不管長距離訓練還是比賽,我都是穿著薄底競賽鞋到處征戰。P178
43、做任何事時,“回報”這個概念都深植在我們心中。我自己也在運動生涯中不斷獲得啟發。為了讓自己保持動力,我們總把目光放在追求外在的物質上,但我們必須謹記,只有處于追尋的過程中才能讓我們身心平和安樂。就像許多海報常寫的那樣:生命是一趟旅程,不是終點。P207
44、柯羅斯說,超馬賽是個超越自我的比賽,跑這樣的比賽重點不在運動的天賦和體能訓練的強度。而是只有跑了24個小時之后才能體會到,“選手必須跑過白天、黑夜,而且還要能繼續支撐下去。唯有如此,才能證明自己可以破除天賦與體能訓練的限制,因為天賦和體能會隨著時間和肌力的損耗而消磨殆盡。”p210
45、傷害,是我們最佳的心靈導師。P211
46、我相信許多選手是為了追求心靈上的突破而參賽的。我不否認跑步可以讓人獲得友誼與成就,而且親近大自然確實有好處,但我經歷越多,跑得越遠,就越了解我追尋的其實是一種心境——在這種狀態下,看似龐大無比的憂愁會煙消云散,宇宙無窮之美會和當下融為一體。我不認為有任何人是刻意為了達到這種心境而開始長跑,但我相信,只要持續跑,最后一定能抵達那種心境。P211
47、大家常問我,跑這么長的路時,腦中到底在想什么。天馬行空的思考是超馬跑者的大忌,腦力最好用在身體本能的需求上:我上次是什么時候吃東西?離補給站還有多遠?競爭對手在哪里?我的配速有沒有問題?其他都不重要。P212
48、撐不下去了,怎么辦?幾乎每個我認識的杰出跑者,都曾面臨想放棄的窘境。我當然也不例外。詭異的是,成就杰出的跑者的因素,如專注、努力、掌握新科技等,都無法打敗心魔。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別依賴科技,忘掉成績,自由自在地跑吧!也要忘掉“跑步必須拼命用力跑”這回事,跑步不是為了懲罰自己。或重拾童年時的單純,快樂奔跑吧,這樣做之后,眼前就會出現不同的世界。P221
49、萬事萬物皆有裂痕,有裂痕,光明才得以照進。——萊昂納德-科恩p224
50、真正在重要的事情,往往會被輕易忘記。風光與名聲、很容易讓人陷入錯誤的泥淖中。P233
51、有時候最棒的旅程并非由東往西,也不是從地面攀至頂峰,而是從頭頂直達心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自己。P257
52、最佳的出路,就在堅持向前的地方。——羅伯特-佛洛斯特p3
53、你去做就對了。(這句話是斯科特小時候面對一些生活中的困難時,想要退縮時他的父親常對他訓斥的一句話,這句話看似不講情面,但細細想來不乏深意。只要你肯為你的夢想去努力,生活終究會給你答案。)